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于2011—2012年在青堆子湾养殖池塘与临近海域31个站位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表层海水采集工作,根据其总悬浮颗粒物(TPM)与有机颗粒悬浮物(POM)的分析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数据,分析2个区域TPM与POM的平面分布与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养殖池塘TPM浓度全年范围为3.37-44.12 mg/L,平均为15.06 mg/L。邻近海域TPM浓度全年范围为4.06-209.00 mg/L,平均为58.46 mg/L。各季TPM浓度邻近海域均高于养殖池塘。养殖池塘POM浓度全年范围为0.22-7.73 mg/L,平均为1.52 mg/L。临近海域POM浓度全年范围为0.35-16.44 mg/L,平均为4.09 mg/L。养殖池塘与邻近海域POM百分含量存在显著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为10.0-13.0℃下,将暂养在盐度为33水中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2.42 g和3.5 g)直接放入盐度为33、30、26、22的塑料水槽(50 cm×40 cm×30 cm)中,过量投喂,正常饲养,研究了盐度骤降对幼参存活、生长、某些免疫指标及呼吸树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 d饲养过程中,各组幼参的排脏率为2.23%-11.11%,盐度为33时,幼参的排脏率显著低于盐度为30时(P〈0.05),而与盐度为26和22时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生长却随着盐度的降低而降低,盐度为30和26时,幼参的生长速度分别比盐度为33时减少了5.0%和62.5%,表明盐度为26时是明显抑制幼参生长的拐点;随着盐度的降低,各试验组幼参体腔液上清液中溶菌酶活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但均未检测出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盐度为29时,幼参体腔上皮细胞逐渐消失,内皮层中出现大量空泡,血腔不明显,中央腔变小;盐度为24、18时,幼参体腔上皮细胞增多,血腔增厚,内皮层细胞向中央腔延伸。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2-25℃下,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1-15日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消化系统发育过程.结果发现,破膜后1天,消化道呈裂缝状腔隙,2日龄时食道贯通,卵黄囊很大,为内源营养阶段.3-5 日龄消化道基本贯通,胃腺出现,卵黄变小,被吸收,为肠内-外源营养期.5-6日龄后,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消化系统分化为食道、胃、肠、直肠、肝脏和胰脏等.食道粘膜为复层上皮,富含杯状细胞.颌齿本质加厚,咽齿开始硬化.胃的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土皮,粘膜上皮没有杯状细胞.肠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肠上皮具杯状上皮细胞.肝小叶分界和肝索明显,进入外源营养阶段.破膜后3天出现独立的胰脏.胰腺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破膜后5天出现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退化程度下辽河口翅碱蓬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及特征,找到翅碱蓬生长最适土壤环境指标的生态阈值,为辽河口区翅碱蓬湿地土壤生境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辽河口区翅碱蓬湿地为研究对象,在翅碱蓬湿地退化分区基础上,采用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法分析不同类型退化区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特征,运用高斯模型测算翅碱蓬适宜环境的土壤因素生态阈值。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大致呈降低趋势。土壤砂粒含量逐渐增加,黏粒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机械组成向粗大颗粒转化;土壤全盐含量呈大致增加的趋势;地表植被覆被逐渐减少,表层土壤受风和河水的侵蚀而流失,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营养元素也随之流失,土壤性状逐渐趋于恶化。在不同类型退化区内,土壤可溶性盐基阳离子含量特征均表现为Na+ > Ca2+ > K+ > Mg2+,土壤可溶性盐基阳离子以Na+为主;研究区土壤pH介于8.26 ~ 8.76之间,呈碱性。通过高斯模型测算出翅碱蓬生长最适土壤全盐含量的生态阈值为11.56 g kg?1,最适生态阈值区间为8.734 ~ 14.386 g kg?1,一般生态阈值区间为5.908 ~ 17.662 g kg?1;翅碱蓬生长最适土壤含水量生态阈值为47.5%,最适生态阈值区间为31.8% ~ 63.2%,一般生态阈值区间为16.1% ~ 78.9%。不同类型退化区由于水盐条件的差异对翅碱蓬生长的适宜程度不同,但可以通过灌溉水源、建立良好的灌排水系统等水盐调控方式,因地制宜,为湿地翅碱蓬生长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添加剂对黄颡鱼繁殖性能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6年4月至7月,在7个池塘中放养3冬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亲鱼,分别给雌、雄鱼投喂添加枸杞、女贞子等和淫羊霍、杜仲等中草药的饲料。结果表明:摄食添加中草药饲料的雌鱼性腺指数(26.00%-26.17%)、受精率(80.10%-87.50%)和每尾亲鱼的出苗率(2683—4965尾)显著高于对照组(15.30%-19.55%、63.56%~77.42%和2413—2870尾);雌亲鱼性腺和肌肉中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6系列显著低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雌亲鱼血液中雌二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雄鱼血液中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文中还讨论了中草药促进性腺发育成熟,提高繁殖效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水温由14 ℃自然降至6 ℃的越冬期间,对黄颡鱼进行对照实验.对其血液指标和肠道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越冬期,摄食鱼血液中血红蛋白(g%)和γ-球蛋白(g%)含量及血清溶菌酶(IU)的活性均高于饥饿鱼,即黄颡鱼摄食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18.48%~21.62%的饲料时,免疫力较强.越冬期摄食黄颡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随水温上升而增加,且高于饥饿鱼,与其免疫能力的增加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型维生素C对黄颡鱼生长和几种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是新兴淡水养殖对象,其养殖技术和适宜饲料蛋白及维生素C磷酸酯的需要量等已有报道,但对包膜维生素C的生长和免疫反应目前尚未见报道,而维生素C是鱼正常生长和抗病的重要微量营养素。为此,在水温(22.0±3.0)℃下,将平均体质量10.0 g的黄颡鱼幼鱼放养在30个60 cm×60 cm×120 cm的微流水网箱中,投喂以鱼粉为蛋白源,粗蛋白含量40.0%和粗脂肪8.0%的半精制饲料,按300 mg.kg-1、600 mg.kg-1、900 mg.kg-1、1 200 mg.kg-1和1 500 mg.kg-1的剂量分别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经90 d的饲养表明,饲料中维生素C磷酸酯和包膜维生素C的添加量分别为1 110~1 200 mg.kg-1和659~900 mg.kg-1时,黄颡鱼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添加量为1 200 mg.kg-1和600 mg.kg-1时,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961 mg.kg-1和981 mg.kg-1时,溶菌酶活性最高;747 mg.kg-1和507 mg.kg-1时,淀粉酶活性最高;1 014 mg.kg-1和919 mg.kg-1时,蛋白酶活性最高。包膜维生素C的效果优于磷酸酯维生素C,这与其具稳定性且进入机体后缓释及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力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于2011—2012年在青堆子湾养殖池塘与临近海域31个站位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表层海水采集工作,根据其总悬浮颗粒物(TPM)与有机颗粒悬浮物(POM)的分析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数据,分析2个区域TPM与POM的平面分布与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养殖池塘TPM浓度全年范围为3.37-44.12 mg/L,平均为15.06 mg/L。邻近海域TPM浓度全年范围为4.06-209.00 mg/L,平均为58.46 mg/L。各季TPM浓度邻近海域均高于养殖池塘。养殖池塘POM浓度全年范围为0.22-7.73 mg/L,平均为1.52 mg/L。临近海域POM浓度全年范围为0.35-16.44 mg/L,平均为4.09 mg/L。养殖池塘与邻近海域POM百分含量存在显著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以鱼粉和豆饼为蛋白源的含粗蛋白量为42.0%的基础饲料中,分别加入益母草、川芎(F1)、山药、党参(F2)、熟地、何首乌(F3)、枸杞、女贞子(F4)、淫羊霍、杜仲等(F5)中草药,在流水网箱中饲养平均体重12.0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以不添加中草药组为对照组(F 0),研究了中草药对2冬龄黄颡鱼性腺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