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枣庄市峄城区种植石榴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发展石榴产业已经是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然而石榴受到多种病虫害影响,容易产生病果烂果,导致其食用品质下降,农民的收益减少,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石榴主要病虫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植物检疫、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为石榴病害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农杆菌介导的籼稻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研究了影响农杆菌转化水稻的主要理化因子,以建立一个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大量转基因籼稻植株的体系。农杆菌EHA101(pIG12Hm)感染后的籼稻Pusa Basmati 1(南亚优质米推广品种)悬浮细胞系经3周选择,其Gus阳性的抗性愈伤组织占感染细胞团总数的比例可达10%左右,最高达21.1%,转化频率有显著提高。用另外两个农杆菌菌株/质粒,EHA105(pCAMBIA1201)、EHA105(pCAMBIA1301)转化该悬浮细胞系的频率均在5%~10%之间。以转化植株的克隆数计算,Basmati 1的转化频率为1%~5%。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现存的七省(区)的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其中广西普通野生稻6份,东乡野生稻5份,广东、湖南各2份,福建及云南景洪普通野生稻各1份)及28份栽培稻地方品种的叶绿体DNA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28份中国栽培稻被分成三类,C1、C2和C3。其中C2叶绿体基因组类型仅有1份材料,为一个籼稻品种。两个主要类型C1和C3分别对应于粳型和籼型,说明中国栽培稻在叶绿体基因组存在籼、粳分化。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叶绿体DNA用同样3种内切酶酶切,共产生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与栽培稻中的C1和C3相同,其中C1类型占主要,为94.1%(16/17),具C3型叶绿体基因组的野生稻为1份广西材料。此外没有检测到新的类型。这说明在中国普通野生稻中也存在对应于栽培稻籼型和粳型两种不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而且是以对应于粳型的C1型叶绿体基因组类型材料为主。从大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与粳型栽培稻相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可以推测粳稻起源于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4.
肖晗  罗利军 《种子》1994,(6):48-50
本文对RAPD的含义和特点,RAPD的扩增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就RAPD在作物种质资源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技术,成功地将Bar基因转入两系杂交稻的不育系培矮64S。转基因植株具有明显的Basta抗性,分子检测进一步证明Bar基因已整合到水稻染色体上。模拟制种的成功,表明机械化制备杂交水稻种子是可行的。讨论了实现机械化制备杂交水稻种子所需解决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硅同位素组成及分馏的影响,本研究以红壤、黑土和褐土作为供试土壤,以水稻品种嘉58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水稻各器官干重、硅含量、硅同位素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硅同位素分馏效应均影响明显,红壤、黑土、褐土栽培的水稻硅同位素分馏系数(αPre-Dsi)分别为0.998 8、0.997 8、0.997 5,其中褐土栽培的水稻体内硅同位素分馏程度最大,黑土次之,红壤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δ30Si值(整株和叶片)与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硅、游离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铝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土壤游离氧化铁、游离氧化铝含量随着土壤风化程度的增加均呈升高趋势。由此推断,水稻硅同位素组成可能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硅含量及土壤风化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利用硅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索自然界的硅循环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杆菌介导籼稻Xa21基因的转化及其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成功地将Xa21基因导入籼稻幼胚来源的愈伤组织,获得籼稻优良恢复系T461、优良常规品种粤香占和中1063个品种共33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PCR和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Xa21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接种分析表明,T0代转基因植株的白叶枯病抗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转基因植株自交T1代白叶枯病抗性表现出分离,且大多为1-2个整合位点的孟德尔方式遗传,与Southern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基因枪法转化籼稻及其有关因素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枪法转化籼稻及其有关因素的评价Microprojectile-mediatedIndicaRiceTransformation&EvaluationofFactorInvolved籼稻和粳稻是水稻的两个主要亚种,分别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80%...  相似文献   
9.
哈茨木霉几丁质酶基因提高水稻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农杆菌介导法将木霉内切几丁质酶基因ThEn-42导入粳稻台北-309和农虎6号中。PCR检测表示ThEn-42己整合入水稻基因组中。在温室中进行的抗病性检测结果表明:T0代转基因植株对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的抗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T0代转基因植株的离体叶片也表现出对纹枯病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东乡野生稻自然群体内的形态性状变异调查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乡野生稻自然群体内植株的形态性状及生态进行调查,发现东乡野生稻完全是靠休眠芽(地下茎节或未枯死的地上茎节处)来进行无性繁殖,没有种子苗的出现,在生活史性状上也表现为多年生普通野生稻的特征,这表明东乡野生稻确为多年生类型的普通野生稻。然而其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却揭示出它处于多年生—一年生分化的初始阶段,这种分化可能与其生境中的水分变化有关。生境中的水分状况还与植株的生长习性和芒的颜色有密切关系,匍匐、倾斜类型及具红色长芒的野生稻倾向于生长在常年有一定积水的地方。另外,林场和水桃树下两个群落之间在一些性状上存在相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