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水稻中对不亲和白叶枯病菌株专一识别的多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发现水稻IR26、IR1545及TN1各有一个多肽能与不亲和的白叶枯病菌株产生特异性作用而消失,但与亲和菌株相互不发生作用。成株期抗病品种南粳l5在成株期有与不亲和菌株作用的多肽存在.而在苗期则未观察到这一多肽。对全期抗病品种IR26分析表明,它无论在成株期还是苗期均出现一个与不亲和菌株专一作用的多肽。经典遗传学分析认为有三个抗白叶枯病基因的DV85,则观察到DV85有两个以上的菌株特异性多肽。由于选些多肽表现出菌株的专一性及其它表达生理时期均与该品种的田间抗病表型一致,同时多肽的数目也与经典遗传学分析结果类似,推测这些多肽可能是抗病基因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存在大量有益的拮抗细菌。将纹枯菌菌核埋入稻田中可富集拮抗菌,经分离、筛选和测定,并通过拮抗细菌悬浮液抑制纹枯菌菌核萌发、种子细菌化处理等试验,获得了91、31-2、23和204等4个较好的拮抗细菌菌株。对纹枯病菌的拮抗带分别为10.0、12.7、6.7和11.0毫米;萌发率分别为22.9%、42.9%、28.6%和60.0%。应用后,水稻植株上的纹枯病的病斑高度,比对照分别低14.0%、22.4%、11.8%和16.4%;恶苗病徒长苗数比对照分别减少55.7%、49.2%、32.8%和50.8%。  相似文献   
3.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目前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但由于对病原细菌侵染规律摸得不透,因而在措施上环环都要抓,手续繁琐,急需进一步提高。目前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离培养,噬菌体法、镜检观察喷菌法、浓缩接种法等数种,均有一定的缺点。如分离培养法容易污染,而且标样一经干燥即不易检出;噬菌体  相似文献   
4.
筛选和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应用反向间接血凝法诊断水稻白叶枯病,比过去所用分离培养法、噬菌体法、喷菌法和浓缩接种法迅速而又准确。但在检测过程中,有的菌株即使加大菌量也不出现血凝反应。因此怀疑到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是否有血清型存在的问题。据Addy等  相似文献   
6.
7.
稻种资源对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种资源对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陈志谊,殷尚智,陆凡,陈毓苓,史阿宝(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随着高产、矮秆、多蘖良种的推广,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纹枯病的危害日趋严重,造成很大损失。当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栽培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对策,虽对控...  相似文献   
8.
水稻白叶枯菌自然群体的素力结构与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