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因稻种类型而异,一般粳稻重于籼稻,晚熟种重于早、中熟种。所以在晚熟类型粳稻中筛选抗稻瘟病的材料更为重要。 关于粳稻抗稻瘟病育种,有较多学者主张采取籼粳杂交,从籼稻中导入抗性基因,培育高抗品种,并已取得成效。但若能从粳稻中筛选出抗源,直接提供育种应用,将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目前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但由于对病原细菌侵染规律摸得不透,因而在措施上环环都要抓,手续繁琐,急需进一步提高。目前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离培养,噬菌体法、镜检观察喷菌法、浓缩接种法等数种,均有一定的缺点。如分离培养法容易污染,而且标样一经干燥即不易检出;噬菌体  相似文献   
3.
1977~1978年,我们将杂交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病株上分离的病原细菌,通过电镜观察、培养性状和接种鉴定,证明与常规水稻上的叶缘型白叶枯病(典型白叶枯病)病菌同属Xanthomonao oryzae Dowson,同时证明了凋萎型和叶缘型菌株都有强弱之分,两者间没有质的差别。在这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就病原菌侵染的条件和药剂防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兹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接种,小区试验和大田验证,证明凋萎型白叶枯病稻桩上潜在病菌可以存续至第二年5月份后并仍能传病,因之它是稻草、种子以外的又一主要菌源。初步看来稻桩上的病菌主要在秧田期传染,但菌量大时,也可以在本田期侵染,所以在凋萎型白叶枯病严重地区,除狠抓秧田期防治外,还应当注意本田前期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双三制扩大和氮素化肥用量的增加,吴江县稻瘟病日益严重,1980~1984年因稻瘟病大流行,损失稻谷近4000万斤。1983年我们以吴江县铜锣乡后练村2767.4亩纯双季稻区为综防基点,进行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1984年又以铜锣乡后练村为综防中心点,带动全县17个乡111个村,综防面积16万余亩。进一步验证了以下综防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三年来一系列的突验观察,进一步肯定麦种用石灰水消毒处理对各种种子传播性病害有完全的防治效果。操作得好,还起增产作用。炎夏短时间处理(37℃左右半天,35℃左右1天,30℃左右1.5天)与深秋长时间处理(25℃左右2.5天,20℃左右5天)效果相同。为了便于种子干燥,宜尽早于夏季处理。麦种浸水后阴干阳干均无不可,但必须充分干燥,以免貯藏中减弱种子生活力影响发芽。麦种在夏季处理,发芽力会显见降低,这是暂时现象,貯放一定时期后,仍能逐渐恢复活力。为了防止土壤和肥料传病,石灰水浸麦种干燥后,还可以再行 HCB 拌种或油粕粉末混播。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