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7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探讨ghrelin在雄性食蟹猴生殖系统内的分布定位。通过对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在生殖系统中分布部位、含量及细胞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为今后ghrelin在食蟹猴体内的功能研究奠定形态学基础。免疫组化染色发现,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的生殖系统中有分布。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被染为棕色到棕黑色,主要分布于睾丸、附睾及输精管中,精囊腺中无ghrelin阳性细胞分布。Ghrelin阳性细胞在组织中多呈散在分布。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呈圆形、卵圆形、锥体形、长柱形及其他不规则形。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直径为2 mm以下和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分裂率与囊胚率差异,采用相同体外成熟培养条件,来培养从不同直径的2种卵泡中所抽出的卵母细胞,在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后44~48 h,对卵母细胞进行化学激活和体外培养,观察胚胎体外发育能力;在培养48 h时进行分裂数据统计,培养168 h时统计囊胚个数。结果发现,2 mm以下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分裂率与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分裂率差异显著,分别为62.46%、81.76%(P0.05);2 mm以下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与2~6 mm猪卵泡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平均囊胚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1.71%、15.30%。说明正常卵泡、小腔卵泡的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后,孤雌激活胚分裂率依次降低,孤雌胚胎的分裂能力随卵泡直径的增大而增强;正常卵泡、小腔卵泡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孤雌激活胚囊胚率随卵泡直径的增大有一定增高,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德保猪性成熟前后睾丸中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试验选取相同饲养环境下的健康且无亲缘关系的1月龄(性成熟前)与6月龄(性成熟后)德保公猪各3头,采集它们的睾丸并提取蛋白质,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iTRAQ)技术对性成熟前后德保猪睾丸中DEPs进行分析,并对DEPs在GO、KOG、KEGG数据库中进行功能注释及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在性成熟前后德保猪睾丸中共鉴定7 767个蛋白,筛选出611个DEPs,其中在性成熟后德保猪中显著上调的DEPs 347个,显著下调的DEPs 264个;397个蛋白在GO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并富集到53条GO term中,包括细胞过程、生物调节、代谢过程、催化活性等信号通路;409个蛋白在KOG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并富集到24种功能,包括信号转导机制、翻译后修饰、蛋白周转、监督等功能;329个蛋白在KEGG数据库得到注释,并富集到287条通路中,包括代谢途径通路、吞噬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胚胎工程技术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对胚胎数量、质量要求都在增加。超数排卵、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等增加了卵母细胞利用率,但卵巢内大腔卵泡非常有限。因此小腔卵泡作为一种巨大的卵母细胞来源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关注。研究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发育机制,有利于提高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力。  相似文献   
5.
 精原干细胞可以体外培养、冷冻保存、遗传操作及移植,因而在医学、生物学及动物科学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前景。根据现有资料阐述一些因素,包括c-Kit受体及其配体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维生素A(VA)、表皮生长因子(EGF)、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激素和温度,对精原干细胞更新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Kluver-Barrera 染色法研究了60日龄仔猪脑的嗅球区和球后区。发现猪的嗅球和副嗅球是典型的哺乳动物构造。副嗅球位于嗅球的背内侧,呈长椭圆形,长约2mm。嗅脚内的前嗅核各部细胞群的位置和形状与通过嗅球界沟的平面和嗅脚向前伸向背外侧方的位置有关。嗅脚的背外侧较长,其内的前嗅核细胞群较长;嗅脚的腹内侧较短,其内的细胞群也较短。前嗅核的细胞由分化程度较少的中、小型细胞组成。前嗅核外侧部、背侧部和内侧部与相邻的皮质连续,其细胞排列也类似于皮质的分层结构。前嗅核内侧部的浅层有前海马皮质延伸来的锥体细胞,前海马皮质在嗅脚基部的内侧形成小隆起突出于脑表面。前嗅核外部的细胞群是“C”形带状,贴于与嗅球界沟邻接的纤维束,细胞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广西笼养食蟹猴血液学特性和生化值。[方法]选用健康3~5岁的数量各50只的雌雄食蟹猴,采用常规方法测定15项血液常规值和14项血液生化值。[结果]雄性食蟹猴的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雌性食蟹猴﹙P<0.01);血红蛋白、血小板压值、淋巴细胞、白蛋白这4项测定指标中,雄性食蟹猴的测定值均高于雌性食蟹猴的测定值(P<0.05)。而雌性食蟹猴的谷丙转氨酶测定值则明显高于雄性食蟹猴的测定值(P<0.01)。其余21项血液指标测定值雌雄间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该研究为灵长类动物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对转座酶Tn3的酶活力提高和进化进行初步探索。采用PCR扩增、限制性酶切、DNA连接、重组质粒的转化、易错PCR的优化及构建、D值的测定、酶切鉴定方法对转座酶Tn3进行体外定向进化研究。结果表明,用SacⅠ和XbaⅠ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得到了450 bp的酶切产物;在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培养菌体24 h,测量其D值,经过3轮重复性的研究,其D值和增殖能力从开始的0上升至0.18、0.42、0.60,说明Tn3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将筛选得到的进化型重组质粒进行质粒抽提,用内切酶XhoⅠ和Xba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发现进化型重组质粒酶切产物条带相对较小;之后对进化型重组质粒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发现Tn3基因序列的多个位点发生了突变以及Tn3-Gal4靶向序列中间的CCR5-delta32基因被切除。说明成功完成了转座酶Tn3基因的克隆;确立了易错PCR的最优反应体系;选择卡那霉素作为筛选标记对进化型Tn3进行筛选,初步验证利用含有卡那霉素的LB培养基和对菌液D值的测定来进行筛选是可行的;Tn3基因序列突变和基因敲除,说明不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基因序列上Tn3都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正是向着需要的方向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黎宗强 《广西农学报》2013,28(2):54-58,64
探索广西地区人工饲养的雌性食蟹猴在少年、青年和中年阶段睾酮和雌二醇分泌情况。使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的睾酮、雌二醇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地区人工饲养的雌性食蟹猴少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间雌二醇分泌的量分别是38.81±21.57 pg/ml、76.09±56.23 pg/ml、64.37±39.48 pg/ml,分泌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青年组雌二醇分泌量大于中年组,少年组的含量最少。雌性食蟹猴少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间睾酮的分泌量分别是52.36±24.93 ng/ml,37.95±21.69 ng/ml、80.91±29.19 ng/ml,分泌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中年组分泌水平最高,青年组其次,少年组最少。  相似文献   
10.
为给人工养殖食蟹猴提供一套有效的确诊雌性食蟹猴排卵期的方法,选30只4~7岁健康雌性食蟹猴,单独放置在特定的笼舍内饲养1周,待应激基本消失后,每天08:00测量基础体温(BBT)、基础体重,并观察记录发情的体征及阴道分泌物情况,同时每天记录笼舍环境温度.测定时间为1个月经周期.结果表明:雌性食蟹猴黄体期基础体温比排卵日的基础体温高(1.53±0.45)℃,具有明显发情排卵特性体温曲线的食蟹猴有16只,占53.33%;雌性食蟹猴排卵日体重平均增加(0.40±0.18)kg,增重达(11.86±5.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