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2.
真姬菇培养时间与栽培料失重、含水量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菌丝生长和后熟阶段真姬菇培养料在不同培养时间的失重和含水量变化,及其不同后熟时间对真姬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80-90d、培养料含水量达到73%~74%时进行出菇管理获得的真姬菇单产最高,平均为每瓶132.6-146.3g之间。真姬菇栽培可以测定培养基质的水分含量作为菌丝生理成熟指标,确立真姬菇的适宜后熟时间。  相似文献   
3.
栽培草菇培养料要通过堆制发酵,使富含有机质的混合物转化为有利于草菇生长发育且又能抑制竞争性微生物孳生的选择性基质,从而能使产量显著提高。笔者在这方面已有试验报道,但是在栽培中发现由于发酵天数的不同,产量也有差异。如何掌握好发酵期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从而达到较好的产值?为此,笔者于1992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君辉 《食用菌》2001,23(5):34-34
杏鲍菇最早在意大利进行小规模人工栽培。主要利用麦草为原料,低温杀菌处理,冷却后菌种混合,然后装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脱袋覆土,在自然环境下出菇。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起,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但主要以自然栽培为主。最近1、2年,有设施的企业也开始着手工厂化栽培技术研究。现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 栽培工艺 原料混合→杀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催蕾→生育→采收、挖瓶。2 技术要求2.1 原料混合 木屑或木屑和玉米芯以6:4的比例混合。营养物质以米糠和麸皮各50%…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陆续从日本和台湾地区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使食用菌生产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炎热的夏季也能品尝到美味营养的金针菇、蟹味菇和杏鲍菇等新鲜产品。上海地区现已投产的金针菇规模化企业有3家,蟹味菇1家,2005年底新增3家,预计金针菇日产量将达到50t,蟹味菇5t,杏鲍菇1.5t,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于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发展较为迅速,1998年日本的鲜菇产量接近12万吨,其中以长野县栽培最为广泛.在我国由于栽培金针菇的标准化工厂投资巨大,栽培成本昂贵,市场没有开拓等原因而发展相对滞后.现在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品种是纯白系列,如日本的M-35、M-40,M-50,TK等,这些品种以其色泽洁白,菇质脆嫩而深爱消费者的青睐.现以品种M-50为例将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培养阶段基质理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中的培养阶段进行跟踪观察,初步分析了瓶栽杏鲍菇培养期间基质的理化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培养至25-30d时菌丝发满,基质含水量、呼吸产生的CO2量最大;基质pH在菌丝生长阶段前期下降较快,后期基本维持稳定;适宜的后熟时间能提高杏鲍菇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一年生和两年生桑黄子实体的成分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了一年生、两年生桑黄(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水提物中的粗多糖、醇提物中的黄酮和三萜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生长年份子实体水提粗多糖和醇提物体外刺激淋巴细胞生长、抑制L1210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一年生桑黄子实体醇提物中黄酮、三萜和水提物中粗多糖的含量略高于两年生桑黄;当水提粗多糖浓度为10 μg/mL时,SH2-W对体外淋巴细胞的增殖率高于SH1-W,当浓度为50和200 μg/mL时,两组样品间无显著差异;两种桑黄醇提物对体外肿瘤细胞L1210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相同剂量下,两组样品间无差异; 相同浓度下SH1-E对H2O2的清除率高于SH2-E,但两组样品DPPH·的清除率和还原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稀土在作物上的研究和使用,我国始于1972年。它对作物的发芽、幼苗生长和产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影响作物自身和某些物质代谢及其酶活。但稀土元素用于食用菌上,对食用菌生理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采用不同稀土浓度处理香菇培养料,在培养25天、50天、85天、145天取样,测定培养基中三素变化和20ppm浓度下有关酶活变化,结果稀土处理对物质降解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营养生长阶段的酶活性。 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 香菇7402,由本所提供。 (二)试验方法 采用三角瓶培养,培养基采用常规木屑麸皮培养基,在25℃下培养和栽培。 (三)组分分析 在培养0天、25天、50天、85天,145天取样,试验设CK、10ppm、20ppm、30ppm处理,样品60℃烘至恒重,粉碎,60目过筛。测定方法:干样品1.000g,置于碘瓶中,加入70ml中性洗涤剂,于高压锅100℃下保持40分钟,后提高到115℃20分钟,取出用G_3漏斗抽滤,残渣用90℃蒸馏水、95%乙醇、丙酮冲洗数次,将残渣进行真空干燥.  相似文献   
10.
草菇V91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而成的新菌株.三年来,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和栽培试验,初步认为V91产量与当前生产上的主要品种V23相近.但商品性状和质量却优于V23,如开伞慢,菇形中等,粗蛋白含量高出3.92%等.现将V91的种性及栽培要点简介如下.(一)菌株基本特征子实体黑色,椭圆形,菇形中等,单菇平均重27.17g,菇高5.235cm,菌盖直径3.725cm,不易开伞;子实体中水溶蛋白为94.99mg/g干重;粗蛋白含量为27.285%.在PDA培养基上,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