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不同盘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稀播的秧苗发根力强、分蘖多、茎基宽,播量75、100、125g/盘产量水平较高,但综合机械插秧和大棚利用率两方面,100~125g/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螺旋升运式谷物产量传感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联合收割机收获过程中的谷物产量进行实时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螺旋升运原理的谷物产量传感器。监测系统由基于ARM Cortex-M3的32位处理器芯片STM32F103VCT6的产量采集器、螺旋输送机构(本文中专指绞龙)及产量监测无线通讯监视模块组成。对谷物颗粒在进入螺旋升运腔体时和稳定螺旋升运过程中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并以此建立起绞龙驱动电机工作电流与谷物产量瞬时变化关系。在谷物产量螺旋升运试验台上进行了谷物产量实时检测试验以及上位机的谷物产量采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谷物喂入量在0~2kg/s范围内,螺旋升运电机参数与谷物产量关系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90 4,试验台谷物产量测量误差≤3.56%,系统在监测过程中性能可靠,为高精度收获过程测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明确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土壤物理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开展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秸秆(S),秸秆+化肥(SNPK),单施化肥(NPK)。在2005年后连年处理,并于试验处理前和2010年、2015年试验处理期间调查土壤容重、硬度、孔隙、三相组成以及水稻产量。【结果】白浆土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10年产量平均,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水稻产量比对照和秸秆单独还田处理增产275.70%和133.23%,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4.17%。秸秆还田处理水稻产量在还田第5—10年平均产量比第1—5年有增加趋势;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土壤容重、硬度,还田10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容重低于化肥单施、秸秆单施及对照处理,SNPK处理0—20、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34%和10.00%,与还田5年后同类处理相比仍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硬度10年后在10、20、30 cm土层与处理前相比分别降低为26.87%、5.68%和4.62%,在2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还田10年与5年后相比有下降趋势,其他处理变化不明显;还田5年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在0—20、20—30、30—40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8.82%、8.36%和3.65%,还田10年后分别下降10.87%、10.61%和4.67%,10年后要比5年后下降幅度大,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秸秆单施和化肥单施处理下降幅度大;长期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孔隙的数量,在处理间和年限间差异极显著,还田10年后,在0—20、20—30、30—40 cm土层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土壤有效孔隙比对照增加28.86%、63.85%和23.40%,在20—30 cm和30—40 cm土层比化肥单施增加12.55%和62.96%,在0—20、20—30、30—40cm土层比秸秆单施增加19.68%、56.52%和24.46%;与还田5年后相比,土壤有效孔隙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以改善白浆土不良物理性状,降低白浆层的容重、硬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的比例,提高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年限越长改善土壤不良物理性质效果越明显。单独进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效果不明显,秸秆还田配施肥料处理效果明显;在不同处理上,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既有改土效果,又可提高水稻产量,而单施化肥和单独秸秆还田均达不到此类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水稻育秧棚监控现状的不足,设计了一套通用型太阳能供电式寒地水稻育秧棚采控器.该系统可实现寒地水稻育秧过程育秧棚内环境参数的自动检测、显示、存储,并根据采集的数据、不同育秧阶段秧苗的生理需求进行自动通风和灌溉,采控器硬件采用低功耗器件构成,降低了设备运行耗电量,太阳能备用供电方式保障了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使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设备采用4~20 mA、0~2 V、数字信号等通用传感器接口,增强了设备的通用性.系统可有效保障寒地水稻育秧期的不同生产需求,对培养壮秧、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该采控器具有体积小、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存储容量大,运行可靠、精确控制、耐低温高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盘播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稀播的秧苗发根力强、分蘖多、茎基宽,播量75、100、125g/盘产量水平较高,但综合机械插秧和大棚利用率两方面,100-125g/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加快,作为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我省属寒地稻作区,水稻受气候等生态条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益普(SOD酶)在寒地水稻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益普(SOD酶)在水稻1.5叶期喷雾对水稻苗期抗低温冻害防御效果,以及水稻的生育进程和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同时探索益普(SOD酶)在水稻孕穗期喷雾对水稻障碍性冷害防御效果,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产量最高的为每亩施益普(SOD酶)50 g/亩达567.8kg/亩,增产比达7.6%。  相似文献   
8.
9.
玉米在东北地区是具有较大生产规模的一种重要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在播种和收获玉米的整个过程中,玉米产量受气象条件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为使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一定要深入研究玉米种植的适宜气象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种植方案,掌握影响玉米产量的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八五九农场为载体,旨在建立一个可以指导水稻生长的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水稻生长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为农场水稻的生产提供决策支持信息。该系统核心技术和设备为自主开发,整体技术水平高,且成套设备的成本及价格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在专用软件的支持下,可使监测数据定量化,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