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朝阳地区近56年降水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张国林  梁群  隋景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79-15380
[目的]分析朝阳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气候依据。[方法]假定降水量为连续因子,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拟合。[结果]朝阳地区近56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降水总量减少50mm,生长季减少60mm,春季增加10~15mm,降水量减少的主要时段在7~9月份,2000年以后减少最显著。[结论]朝阳地区春季降水量的增加可缓解春播期的旱情。7~9月是植物需水关键期,这段时间降水量的减少对植物生长和成熟不利。  相似文献   
2.
隋景跃  孙学斌  张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50-9451,9503
[目的]选育适合辽西干旱区种植的谷子新品种。[方法]以"金锤谷"和"奇丰谷"的自然变异株为材料,对其进行南繁北育连续5个世代的定向系统选育,经过品种初试、中试和推广种植示范,选育出耐旱、抗倒、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结果]朝新谷2号和5号一般单产6 750.0~8 250.0 kg/hm2,高产可达9 000.0 kg/hm2以上;2个品种全生育期需要≥10.0℃积温2 000~2 800℃,需水量260~340 mm,日照时间800~1 200 h;大粒粟,米色金黄,米味醇香,适口性极好,外观品质和商品品质极佳;抗旱、抗倒、耐瘠薄,较抗锈病、白发病和黑穗病等多种病害。2005~2007年2个品种在辽宁省累计推广面积达15.0万hm2,推广覆盖率占该省3年谷子总面积的42.3%。[结论]朝新谷2号和5号的推广应用,为半干旱地区农民充分利用地区气候资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隋景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31-14932
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相关检验、距平累积和有序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朝阳地区1953-2010年汛期降水量的序列资料进行趋势检验、周期变化及突变点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地区汛期降水量存在显著的递减趋势,倾向率为-12.56 mm/10a,存在8-9年的周期变化和18年的准周期变化,且在1980年发生显著突变,在此之后,年平均降水量减少了12.5%。非汛期降水量变化较平稳,有微弱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西部建平地区近60 a的气候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变化、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等方法,研究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53—2012年蒸发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中,年蒸发量每10 a平均减少约49 mm,大田作物生长季(4—9月)蒸发量每10 a平均减少约47 mm;1983,1984年蒸发量发生气候跃变,跃变之后比跃变之前年蒸发量平均减少164 mm,作物生长季蒸发量平均减少145 mm;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平均最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及水汽压等因子与蒸发量显著相关,其中,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平均最低气温、平均风速与蒸发量完全显著相关,完全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316,0.270,0.295;用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拟合结果基本能反映当地蒸发实测值,准确率达83.8%。  相似文献   
5.
近52a辽宁西部地区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是影响区域气候的环境因素之一,对浅层地温研究有利于掌握其变化规律和特征,可为区域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服务。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辽宁西部1959—2011年0~320 cm的6个层次地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层次地温年变化均具有升高趋势,但具有不同的温度倾向率,其中,0 cm温度倾向率最大,其次是320 cm,40 cm的倾向率最小;除0 cm地温历年变化突变点在1985年外,其他各层次的地温历年变化的突变点均在1987年,但各层次温变过渡区间有所差异;各层次地温季节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最高、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逐次后推,浅层地温纵向40 cm深温度低于其他任何层次,并以0 cm最高,320 cm次之,浅层地温的升高将影响植物萌芽越冬及根系生长,影响土壤生物繁殖和分布。研究结果可为辽西半干旱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辽西朝阳地区风资源特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朝阳地区风能资源要素的分析表明,朝阳中部和建平北部风资源较丰富,有效风速多集中在2~6月,该区域春季风资源具有开发价值;风能地形效应显著,但年际不稳定,此地区开发风能资源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7.
朝阳地区霜冻灾害农业气候评价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霜冻灾害,为地方引种、作物布局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气候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气候统计方法,分析评价霜冻灾害规律和区域分布。[结果]朝阳地区农业受霜冻灾害影响较重,轻霜灾害:南部地区有31次,概率为64.6%,北部地区有38次,概率为79.2%;重霜灾害:南部地区有13次,概率为27.1%,北部地区有15次,概率为31.3%。近20年里无霜期延长10~15d。[结论]霜冻预报是防霜冻的基础,掌握霜冻发生规律,根据霜冻天气类型选择防霜措施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霜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为朝阳地区霜期农业顺利发展、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朝阳1953—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倾向率、标准偏差统计方法,分析霜期光热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来,因气候变暖朝阳地区霜期缩短趋势明显,气象要素有不同的表现。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近20 a里霜期气温升高2.0℃,日照时间减少159 h,降水量增加6.6 mm,阴天日数变化平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变暖明显是朝阳地区霜期农业气候特点,霜期自然灾害发生率低对霜期设施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9.
朝阳市是冰雹的多发地区,是当地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从全市范围看,不同地区都会发生冰雹,其危害大,来势迅猛。冰雹作为重要的自然灾害,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减少冰雹灾害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本文在统计分析冰雹的成因、移动路径、降雹落区、时空分布上、对朝阳地区冰雹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了探索,并积极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朝阳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隋景跃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32-9734
[目的]分析掌握朝阳地区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一元线性拟合渐近线在Excel程序中解析出热量资源要素增加幅度。[结果]朝阳地区3个气候区变暖幅度存在差异,50年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9 ℃,≥10 ℃积温增加330 ℃ 西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1.6 ℃,≥10 ℃积温增加210 ℃ 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0.8 ℃,≥10 ℃积温增加200 ℃。[结论]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对农业气象资源和灾害存在着不同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