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魏晶  吴钢  邓红兵  赵景柱 《林业研究》2004,15(4):249-254
气候变化对土壤碳和养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尤其是对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长白山高山冻原系统土壤碳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碳在Meadow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MA)中显著地高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在每一植被类型中,表层(010 cm)碳含量显著地高于1020 cm的土层;土壤氮的分布格局是氮素在表层和1020 cm土层变化规律相似;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磷在Lithic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LA) 中显著地低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土壤钾浓度在Felsenmeer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FA) 和LA中显著地高于其他植被类型,但在每一植被类型中土壤钾浓度随土壤深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同深度土壤硫在MA中显著地高度其他植被类型;对每一植被类型而言,C: N, C: P, C: K 和C: S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除了在SA的表层外,表层的土壤C: N高于1020 cm的土层。在长白山高山冻原系统中,随植被类型的变化,土壤碳和养分储量有着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参29表3图1。  相似文献   
2.
适宜的生境是珍稀濒危生物生存的决定性条件,对珍稀濒危生物生境的系统研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金丝猴是中国特有并且珍稀的濒危物种,黔金丝猴又是三种金丝猴中分布最为狭窄、对生境要求最为苛刻的一种。本文从黔金丝猴的最佳适宜生境、适宜生境和较适宜生境三个生境选择方面对生境内植物群落特征、环境因子、极端环境因子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对黔金丝猴的季节活动规律、活动区域和食物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针阔混交林是黔金丝猴的最佳生存的植被群落,其最适宜的年均温度为8~15C,极端最低温度为-2.5C,极端最高温度为25C,最适宜生存的海拔高度为1500~1700m。在同一区域,植物多样性越多,越适宜黔金丝猴的生存。温度和食物是决定黔金丝猴种群活动范围大小的主要生境因子,海拔高度、植被群落特征、温度是黔金丝猴对生境选择的主要限制因子。图3表3参16。  相似文献   
3.
GIS支持下的海南岛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及其修改式估算了海南岛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分析了土壤侵蚀因子R,K,LS在海南岛的表现,得到了海南岛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山区的现实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均较其它地区大.  相似文献   
4.
农村在中国历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村持续发展是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如何定量评价农村持续发展是农村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建立了农村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大丰县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大丰县经过多年的生态县建设,已经走入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赵景柱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5):4552-4555
基于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本文认为生态文明是指具有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并能够为民众提供可持续福利的文明形态。进一步可以认为,生态文明是指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评价框架和趋善化模型评价框架,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空间数据库为切入点,探讨了以遥感影像(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信息源,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技术。根据航空像片和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特点及数据采集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影像库、矢量库和属性库的空间数据库建库的方法与对策。通过对不同用户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空间数据库的使用特点分析,设计了具体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50年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回顾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利用列表分析、主成分回归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两个方面,研究了江西省50年的耕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面积历经了从上升到下降的五个变化阶段;尽管粮食总产量在稳步上升,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产量一直在300~400 kg上徘徊。主成分回归的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力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交通增展和城市化水平,而粮食产量影响因子较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珍稀濒危树种珙桐的生存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珙桐(Davidiainvolucrate)为中国一级保护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孑遗树种,属于珍稀濒危的单属单种植物。近年来,由于区域开发项目的增多,致使这种古老而珍稀树种的天然分布生境和天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此,本文通过大面积的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研究了珙桐的生物和生态特性,系统分析了珙桐在不同地质阶段的地理分布状况,探讨了促使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年份标准样地调查表明,在没有人类干扰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增加;但是在有人类干扰的区域,珙桐种群数量随年份减少;随着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珙桐种群数量呈对数曲线y=-100.7ln(x)+178.09的速度下降,这表明珙桐种群已由优势种群衰退到濒临灭绝的程度。基于对珙桐的现有研究,提出了珙桐的保护措施。图3参31。  相似文献   
9.
农村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大丰县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在中国历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村持续发展是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如何定量评价农村持续发展是农村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建立了农村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大丰县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大丰县经过多年的生态县建设,已经走入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生态开发的思想,探讨了在我国农村进行生态开发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认为生态开发是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徘徊不前这一问题和实现农村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也指出了生态开发的渐进性和艰巨性,为了使生态开发得以实现,必须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生态开发的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