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小钩叶藤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和化学离析的方法,获得小钩叶藤基部、2 m处、中部、梢部等轴向高度的节间和节部的维管束、导管的相关数据,系统分析其在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节间与节部维管束的弦向与径向直径在轴向上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节间、节部维管束、导管的密度在轴向具有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且节间维管束和导管单位面积分布数均显著低于节部(P0.05)。节间与节部导管分子长度在轴向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而节间与节部导管直径在轴向变化无规律可循,节间导管分子长度和直径均显著高于节部,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了解棕榈藤材的性能、提高我国棕榈藤资源培育和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选用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该藤2 m处的节间和节部的导管分子及维管束形态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节间与节部大导管分子长度、直径、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 981.363和2 666.883 μm、198.235和202.402 μm、3.611和3.784个·mm-2;维管束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23.466和534.794 μm、373.624和379.823 μm、3.078和3.202个·mm-2。经F检验,仅节间与节部的导管分子长度差异极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高地钩叶藤和大钩叶藤维管束与导管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地钩叶藤和大钩叶藤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解剖学方法,分析维管束和导管在径向和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维管束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密度以及导管的直径和密度分别为603.23μm和640.83μm、451.60μm和495.69μm、2.87个·mm~(-2)和2.66个·mm~(-2)以及219.00μm和262.46μm、3.62个·mm~(-2)和2.82个·mm~(-2)。径向由藤皮至藤芯,高地钩叶藤维管束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和导管直径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大钩叶藤维管束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和导管直径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两者维管束密度和导管密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导管密度F检验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随着轴向高度的增加,维管束直径高地钩叶藤变化为先减后增,大钩叶藤变化为先增后减,维管束与导管的密度高地钩叶藤变化为"降-增-降",大钩叶藤变化为先减后增,其中维管束密度F检验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大白藤和小白藤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种藤材纤维径向变异特性,并研究了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为其加工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纤维形态在由藤皮到藤芯方向上,大白藤和小白藤的纤维长度均逐渐下降,分别为1885.78μm和1528.94μm。小白藤纤维长宽比>90,壁腔比<1.3,比较适宜作为造纸原料。与小白藤相比,大白藤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干缩性。两者均有着较好的抗弯性能,且大白藤抗压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健全的棕榈藤数据库、合理开发利用棕榈藤资源提供理论基础,以高地钩叶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及两种方式下的断裂韧性.结果 表明,高地钩叶藤的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分别为0.44、0.46和0.36 g·cm3.体积气千干缩率和体积全千干缩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1%~8.11%和7.71%~11.36%,干缩各向异性较大.高地钩叶藤的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切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804.10 MPa、49.95 MPa、33.12 MPa、4.77 MPa和184.02 kJ·m-2.三点弯曲法测得其横纹断裂韧性为1870 kN·m-3/2,紧凑拉伸法测得其顺纹断裂韧性为77.8 kN.m3/2,说明高地钩叶藤的横纹断裂韧性比顺纹断裂韧性大得多.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了解棕榈藤材性能、提高我国棕榈藤材高附加值和加工利用水平,选择高地钩叶藤为对象,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该藤2 m处的节间和节部的纤维形态特征及组织比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节间与节部纤维的长度、宽度、腔径、双壁厚、长宽比、径腔比、壁腔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 154.50 μm和1 573.22 μm、17.34 μm和18.11 μm、1.48 μm和5.33 μm、6.98 μm和7.78 μm、124.51和86.69、2.30和2.48、2.33和2.59;节间和节部的纤维、筛管、导管、薄壁细胞组织比量的平均值分别为8.89%和10.77%、4.50%和4.78%、12.09%和12.67%、74.52%和71.81%。经F检验,节间与节部的纤维长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在显著性水平0.01下差异极显著,而纤维径腔比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节间的纤维形态特征优于节部。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了粉藤的物理性质及尺寸稳定性,分别采用高分子量酚醛树脂、低分子酚醛树脂、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对粉藤材进行改性处理,以期为粉藤更好地商业化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及改性方法。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处理后的藤材其物理性质相对于素材都有所改善,尺寸稳定性也有着显著的提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粉藤的最佳改性工艺为浸渍材料为小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量为55%,固化温度140℃,固化时间1 h。  相似文献   
9.
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纤维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做到适材适用、全面提高棕榈藤材的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水平,以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为研究对象,在径向与轴向对两种藤材纤维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地钩叶藤与大钩叶藤纤维的长度、直径、腔径、双壁厚分别为2007.51μm与2016.02μm、18.11μm与20.46μm、10.62μm与8.84μm、7.49μm与11.61μm。径向自外向内,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度和宽度先增后降;大钩叶藤纤维宽度、双壁厚和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宽比先降后增;大钩叶藤纤维长度、长宽比和两藤纤维壁腔比逐渐下降;高地钩叶藤纤维双壁厚和两藤腔径、腔径比逐渐上升;两种藤纤维腔径经F检验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轴向自下向上,高地钩叶藤和大钩叶藤的纤维长度分别呈降-增-降和增-降-增变化趋势;高地钩叶藤纤维长宽比先增后降;两藤纤维腔径、腔径比和大钩叶藤纤维长宽比逐渐上升;两藤纤维宽度、双壁厚和壁腔比逐渐下降;两种藤纤维长度和腔径经F检验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是当今的农业发展热点,借助物联网来采集处理数据在农业环境监测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针对当今对精准农业的需求,通过ZigBee对农田的光照、温度和有害气体数据进行监测和传输,在Labview中将参数信息传输到中国移动物联网中,该系统在设施农业中得以应用,可以有效地掌握农田的环境信息,初步测试的结果验证了此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