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莆田老鹰尖自然保护区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莆田老鹰尖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收集、鉴定,得出该区有22科、95种野生食用菌资源。  相似文献   
2.
蘑菇小粒型菌种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粗蛋白含量高的大米小麦高粱新品种的颗粒代替小麦粒研制蘑菇菌种。新型菌种菌丝浓白 ,长速正常 ,成本低。栽培上表现发菌好 ,发菌点多 ,长满料层快 ,产量高。  相似文献   
3.
对大杯蕈新菌株T212在栽培过程中的培养基配方、温控范围、栽培模式、覆土厚度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最佳培养基配方:棉籽壳38%、木屑38%、麸皮18%、石灰3%、轻质碳酸钙3%,含水量65%;子实体发育最佳温度范围为25~30℃;覆土厚度为3.0 cm效果最佳;袋栽出菇,生物学效率最高,达71.0%。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省8个姬松茸菌株的生产性能(菌丝生长状况、生育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姬松茸11号产量最高,生育期66 d,菌丝萌发力强、粗壮、密集、浓白,生长速度快,结菇能力强;本地品种产量次之,生育期55 d,这两个菌株综合生产性能良好,是适合福建省进行大面积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5.
袋栽金福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福菇,又名洛巴伊口蘑,大白口蘑,日本称白色松茸。因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口感好,备受夏秋季节市场的青睐,鲜菇售价14~18元/kg,是一种极具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食用菌。但在生产环节中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了金  相似文献   
6.
双T-DNA表达载体转化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含有筛选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双T-DNA共转化表达载体pLIN61,经农杆菌EHA101介导,采用子叶节转化法转化大豆,使用除草剂Glufosinate作为筛选剂,获得了一批携带有玻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转化效率为2.0%,共转化频率及实际转化率分别为56.25%、1.12%.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玻璃苣D6D已经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上.RT-PCR检测结果显示,玻璃苣△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转基因大豆的转录水平上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特种甘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特种甘薯的产生及其特点、类型,分析了福建省研究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对特种甘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及其发展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对我省主要几个茶树菇菌株在高效栽培过程中的菌丝生长状况、营养生长期、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茶树菇5号是适合在我市进行高效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根据食用菌生长环境要点,提出控制系统设计的思路和具体设计方案,并加以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本系统对莆蕈1号和平菇生长发育环境进行管理和控制,二者产量分别提高了33.5%和10.8%。食用菌生长环境控制系统的应用能能准确评估并调控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促进食用菌的产能提升, 有普及运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猪肚菇新种中柄侧耳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福建省莆田市天然林内的猪肚菇新种中柄侧耳进行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驯化栽培结果表明,中柄侧耳适宜的栽培配方为木屑20%、玉米芯60%、麸皮16%,石灰2%、CaCO3 2%。将木屑和玉米芯预湿建堆4 d后加入2%石灰翻堆一次,7 d后加入2% CaCO3和16%的麸皮再翻堆一次,栽培效果较为理想,生物学效率可达70.7%,春秋两季皆可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