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温室及人工模拟条件下从事科学试验,配备合适的人工光源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的因素之一。用几种国产人工光源在地下室隔离的条件下,进行了两次试验,观察到不同的光源对棉苗生长状况及对棉苗枯萎病(Fusarium oxsporum f.vasinfectumSnyder and Hansen.)的发病有不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相比,镝灯、高压水银灯、日光灯对棉苗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苗期枯萎病发病正常;而白炽灯、碘钨灯不利于棉花的生长及发育,并显著地降低发病率。日光灯、高压水银灯及镝灯是人工光照条件下研究棉作病害发病规律,进行品种抗病性鉴定较适宜的光源。  相似文献   
2.
棉铃疫病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试验确证,存在于抗病阶段棉铃上限制性褐色坏死病组织中,疫病菌并不完全失活,说明该病菌存在潜伏侵染.州铃的抗病性表现在抗扩展上.棉铃的抗病性与其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花后35天以上的棉铃感病,而花后25天以前的幼铃高度抗病.初步认为,疫病菌侵染后诱导发生的病变特别是酮溶性植物抗毒素的累积,是病菌潜伏侵染及棉铃阶段抗病性的重要机制.高湿等极端环境能诱发抗病阶段的幼铃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3.
棉苗黑斑病的致病菌在关中棉区初步认为是 Alternaria tenuis Nees 与棉成株期叶片上的致病菌不同。病菌孢子借气流传布。种子带菌率虽然很高,但诱发苗病率却很低,因此,种子消毒或采用轮栽来控制这个病害,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病害发生与棉苗受冻、强风对棉苗的伤害以及棉苗阶段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各年发病期有早有晚,但以真叶出现时为易感阶段。本文阐述了棉苗生育阶段、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为预测病害发生的物候与气象参考条件提供了资料。棉株伤害与发病有关系,建议在生产上适当降低播种量,提高播种质量,适期早疏苗、早间苗;以减轻由于伤损而导致病害侵染。品种与病害发生的关系不显著。试验证明,使用波尔多液加1059于降温前喷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花生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花生网斑病是花生茎点霉(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Pauer & Boerema)所致病害。在自然寄主上,该病菌的分生孢子以双胞为主(96.6%),少数三胞(1.9%)、单胞(1%)和四胞(0.5%)。在人工培养基上,单胞分离的单、双胞菌系,其所产生的分生胞子均以单胞为主,极少数是双胞。诱发产孢以使用燕麦琼脂培养基,辅以近紫外光照射效果最佳,人工接种,单孢菌系都产生同样的网斑症状而且产生的分生孢子以双胞为主。电镜观察表明其产孢方式为内壁芽生瓶体式,分生孢子是次生分隔。  相似文献   
5.
提前接种非致病尖孢镰刀菌防治西瓜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尖孢镰刀菌203株菌系接种在西瓜苗上,从中选出非致病尖孢镶刀菌系109个,分3个类群。用有促生作用,能在西瓜导管定殖的10个代表菌系提前接种,经温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16和317菌系的防病效果最好。在土壤含枯萎菌量2%条件下,推迟发病7~10天。在土壤含病菌量0.01%条件下,接种后25天,交叉保护防效分别为34.6%和68.2%。防病效果随枯萎菌量的下降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棉铃疫病病菌侵染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棉铃疫病病菌(phytophthoraboehmeriae)的侵染前行为及其侵染过程,表明温度和淋溶物影响孢子囊的萌发方式,18~20℃条件下全行间接萌发,22~24℃条件下表现孢子囊直接萌发量增多,并迅速产生次级孢子囊。人工游动孢子接种证明该病菌主要为害棉铃,此外还能有效地侵染棉苗及成株叶片。在铃表在附着胞形成较棉叶上迅速,且有次级乃至三级附着胞产生。棉铃气孔是病菌入侵的主要途径;在叶表该病菌气孔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毗邻的垂周壁侵染。接种体浓度愈高,游动孢子侵染棉叶的潜育期愈短,24小时即能检出新生孢子囊,孢囊梗由气孔伸出;与此同时,在病组织中有性器官也开始形成。在棉病铃壳、内果皮、铃纤维以及种皮中均见有卵孢子。田间遗留的棉花枝叶有富集菌源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阐述了悬铃木在山西地区的播种育苗技术和插条育苗技术措施,其指导意义值得育苗同仁借鉴、探讨。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黄萎病混生病田损失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两年的田间人工接菌试验,作者提出了在棉花枯黄萎混生病田中,适宜于两种病害共同危害的损失模型,L%=0.1023 0.8112x_1 0.6512x_5,R_2=0.7231,S=5.22,x_1为棉花现蕾期的枯萎病指,x_5为棉花开花期的黄萎病指。经过与已发表的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分别危害的损失模型比较,说明本文提出的两种病害共同危害的复合损失模型在混生病田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非致病菌激发诱导葫芦科植物产生抗病性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Kuc,J.1987)。Ishiha(1981)等报道了用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的一弱毒菌系防治黄瓜炭疽病的研究。而用非致病尖孢镰刀菌防治西瓜炭疽病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探索,现将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棉花枯萎病菌的寄主范围广、狭的问题,在文献上颅多报导。例如伍德(Wood,C·M·1972)的试验,锦葵科、梧桐科及椴树科的某些种在接种棉枯萎菌以后,明显感染枯萎病,但也有的是受侵染而不表现症状的带菌者。艾伯尔斯(Ebbels,D·L·)甚至列出了棉枯萎病菌的寄主名单,据统计至1972年为止,陆续发表的寄主植物在40种以上,其中半数系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