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虫飞翔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粘虫 Mythimna separata(Walker)飞翔活动频率和飞翔能力随蛾龄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22~24℃条件下,4~8日龄飞翔活动最频繁,5~7日龄飞翔能力达到最强。吊飞24小时,可平均累计飞翔23.7小时,190.386公里;吊飞72小时,最多可连续飞翔41.42小时,累计飞翔431.699公里。飞翔速度一般在2~4米/秒范围内,其中少数个体达5.3米/秒,众数为3.1米/秒。顺风飞翔,粘虫飞翔速度随风速的增加逐渐降低。其逆风飞翔的最大风速平均为4.4米/秒(以上速度、距离系修正值)。飞翔能力与营养,特别是成虫期的补充营养关系密切。飞翔的适宜温度为11~32℃,最适温度在17℃左右,下限约为8℃。飞翔活动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光照为0.3勒克斯,飞翔活动开始减少,5勒克斯以上完全停止飞翔。飞翔活动有两个峰,其一在晚18:45~21:00,其二在翌日凌晨1:00~5:00。粘虫蛾的卵巢发育和产卵情况,吊飞的与未吊飞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侦查工作是决定灭蝗胜利的基本条件,据各地反映,侦查工作中最感困难的就是对蝗虫的识别问题.查卵的时候不认识飞蝗的卵,查蝻的时候也不认识飞蝗的蝻,更不会鉴别它的龄期,这样便无法得到准确的情报,那里还谈得到掌握除治的有利时机呢?因此在目前来说,识别飞蝗和鉴别龄期的方法.就成了侦查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飞蝗的形态,生理和习性又是随着环境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3.
1959年推广毒饵获得了显著的成绩,施用毒饵的技术也被蝗区很多群众掌握起来,不过因各地情况不同,还有好多问题须要研究和提高,我们根据群众反映,曾在1953年秋季研究毒饵的残余毒力和用盐水制作毒饵时对蝗虫嗜好性的影响二问题,已得初步结果,兹介绍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麦田小气候对第一代粘虫发生数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田小气候因子对粘虫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栽培技术及小麦生长情况不同农田小气候特点各有不同,因而影响粘虫发生数量及发育进度的变化很大;禾苗生长愈茂密,小气候相对湿度愈高,温度愈低。此种条件下,粘虫发生数量较大而发育进度较慢。杂草丛生的农田粘虫发生即多,被害严重,这可能也是受小气候因子的影响所致。预测预报时应注意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空气相对湿度对粘虫飞翔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室内条件下,系统研究了粘早蛾飞翔活动与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对粘虫蛾的翔活动具有显著影响,干燥或极端潮湿的条件均不利于粘虫飞翔活动,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在蛾龄或温度不同的情况下,湿度对其飞翔活动的影响是一致的。在不同相对温度下由飞翔活动造成的体重和水分损失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且蛾龄越低其损耗愈重。另外,根据测试结果讨论了粘虫在自然情况下迁悦时的空间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飞蝗发生的地区常有好几种土蝗混合发生,在某些地区和年份,土蝗的密度可以远超过飞蝗。由于飞蝗和土蝗是混合发生的,蝗卵的识别能直接影响查卵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蝗虫微孢子虫病对东亚飞蝗飞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龙  李光博 《草地学报》1995,3(4):324-327
采用联机吊飞测试装置,以患有蝗虫微孢子虫病的东亚飞蝗成虫及健康成虫为试虫,进行飞翔能力的比较测定。在18小时测试期间,每头病虫平均飞行864m,健虫为14,279.75m;病虫的平均飞行速度为0.15m/秒,健虫为1.23m/秒;病虫最大持续飞行时间为0.1小时,健虫为6.7小时。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病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亚飞蝗成虫的飞翔能力。  相似文献   
8.
草地螟第3个猖獗为害周期已经来临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草地螟第3个猖獗为害周期已经来临罗礼智李光博曹雅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建国以来曾2次在我国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大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982年是草地螟的特大发生年,冀、晋、蒙、吉...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二年推广毒饵治蝗,规模之宏大、效果之显著,在我国治蝗史上尚属创举。总计施用毒饵防治蛀虫的有河北、山东、平原等三省二十一个县,防治面积达八十万亩。推广毒饵不仅迅速消灭了今年的蝗虫,并且奠定了今后更大规模地应用毒饵治蝗的基础。中央农业部鉴于一九五二年推广毒饵的成功,已计划在一九五三年扩大毒饵治蝗的面积到四百万亩。  相似文献   
10.
蚜虫是植物病毒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有人用300种蚜虫对相同数目的植物病毒病进行传毒传毒试验,结果表明有180种蚜虫可以传播病毒病(Harris 1980)。在所研究过的蚜虫中,以桃蚜Myxus persicae(Sulzer)传播的病毒病最多(78种);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也可传播55种。由于蚜虫传播了如此之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