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椿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处理香椿其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香椿叶进行腌渍、热烫、烘干和冷冻干燥处理,使用Folin-Ciocaileu法测定总酚含量,铁离子还原法和DPPH(二苯代苦味酰肼基)自由基清除率法评价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腌渍47 d,总酚损失约94%,腌渍期间抗氧化性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波动趋势.热烫7 min后,总酚损失率约为60%,热烫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变化幅度均<10%.经冻干和烘干处理的样品,总酚损失率约为60%和70%,抗氧化活性分别增强约3和2倍.  相似文献   
2.
考察不同干燥方法(烘干、微波、真空干燥、阴干、晒干)对巴戟天药材中寡糖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ELSD法测定储存过程中D-果糖、D(+)-无水葡萄糖、蔗糖、1-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TM) Amide(4.6 mm×250 mm,3.5μm),流动相为0.2%三乙胺乙腈-0.2%三乙胺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5℃;ELSD漂移管温度75℃,氮气流量2.5 L/min。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45、60、75、90℃)烘干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耐斯糖和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以60℃耐斯糖含量较高;其他干燥方法中,微波和真空干燥方法耐斯糖含量均降低,且成本较高,建议不采用;晒干和阴干虽成本低,但由于干燥过程的时间较长,耐斯糖在干燥过程中会降解,含量明显下降。因此,建议巴戟天药材采用低温鼓风烘干,最佳适宜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银耳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为高品质银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收缩率,复水比,色泽,蛋白质、还原糖、总糖和多糖含量,多糖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水分含量,微生物含量,过氧化氢、SO2、米酵菌酸和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银耳在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质构品质和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干燥方式对银耳品质影响的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银耳收缩率和褐变程度最高,复水比增幅低;冷冻干燥的银耳褐变程度低,具有最大的复水比增幅和最小的收缩率。干燥方式对银耳营养成分影响方面,冷冻干燥的银耳中水溶性蛋白、总糖和多糖含量最高;真空干燥的银耳中水溶性蛋白和多糖含量最低,但其还原糖含量最高;热风干燥的银耳中还原糖含量最低;从冷冻干燥的银耳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最高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从真空干燥的银耳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最低的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率。采用3种方式干制的银耳贮藏期间营养成分理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各样品中水分和还原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蛋白质、总糖、多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90 d后,热风干燥的银耳水分含量和还原糖的增幅最大,多糖含量降幅最小;冷冻干燥的银耳蛋白质和多糖含量降幅最大,还原糖含量增幅最小;真空干燥的银耳水分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最小。在贮藏期间微生物与代谢产物方面,3种方式干制的银耳中细菌和真菌个数,过氧化氢、SO2和米酵菌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贮藏90 d后,冷冻干燥的银耳中微生物数量和米酵菌酸含量增幅最大;热风干燥的银耳中过氧化氢含量增幅最大;真空干燥的银耳中微生物数量和过氧化氢含量增幅最小;3种方式干制的银耳之间SO2含量增幅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分析,冷冻干燥的银耳质构品质和营养成分最佳,其次是真空干燥,热风干燥的银耳品质最差。但冷冻干燥的银耳在贮藏过程中易受微生物的影响,营养物质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灵芝品质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灵芝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该文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灵芝质量安全进行综合评价,为灵芝种植"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提供借鉴。根据中药材质量安全标准,基于样本波动大小和改进的AHP法,计算得到灵芝子实体质量安全指标(多糖、Pb、As、Hg、Cd)的权重;应用AHP综合加权指数法对关键生长期(4层、5层、6层)、典型种植区域(武夷山、长白山、大别山)灵芝子实体质量安全指标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并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得到的综合风险指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灵芝多糖、Pb、As、Hg、Cd等5种质量安全指标单项风险指数大致规律为:CdHg多糖AsPb,均低于中药材质量安全风险水平。改进AHP法得到灵芝质量安全风险指数范围是0.2376~0.7598,小于1,为安全级,内梅罗法得到的风险指数范围是0.2579~0.7292,也为安全级,2种方法比较总体差别不太明显,分析认为质量安全指标权重大的指标多糖、Hg、Cd,其单项风险指数也大。为了进一步对比2种方法优劣,将单项风险指数较大、权重较大的质量安全指标Hg、Cd分别跟单项风险指数较小、权重较小的质量安全指标Pb、As调换,对人体危害较大的质量安全指标Hg和Cd单项风险指数降低,对人体危害较小的Pb和As单项风险指数升高,结果显示综合质量安全风险指数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达68.03%,采用改进AHP的加权综合指数法比内梅罗指数法更能准确反映灵芝质量安全风险状况。该研究不仅对灵芝质量安全评价具有较高借鉴价值,也为灵芝种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控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禹康康  王延华  孙恬  田甲鸣 《土壤》2022,54(2):406-414
太湖流域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人类活动剧烈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碳排放量上升.为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利用ArcGIS软件,结合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依据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20年4期太湖流域遥感影像数据,对太湖流域各历史时期(2000—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排放进行了分析.同时,为...  相似文献   
6.
以银耳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银耳多糖。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银耳多糖的热水提取法工艺参数,并对银耳子实体硬度和提取液黏度与多糖得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银耳多糖的热水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60∶1(v/w),提取温度90 ℃,提取时间4 h。同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热水提取的银耳多糖含量与溶液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多糖含量与银耳子实体硬度无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检测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基于尖孢镰刀菌脂肪酸ω-羟化酶基因设计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引物对Fo-QF和Fo-QR,制备了该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了尖孢镰刀菌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从三七种植区采集到14个具有根腐病、黑斑病典型症状的三七病株及三七种植土壤样品,并提取了这些样品的总DNA,运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脂肪酸ω-羟化酶基因只以尖孢镰刀菌DNA为模板扩增出特异的PCR产物。此外,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模板浓度可低至0. 35 pg/μL。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Ct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熔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扩增效率好。利用该定量检测体系,能从几种不同的三七病株中快速检测出携带尖孢镰刀菌的根腐病病株,从而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本方法不仅能明确三七种植土壤以及三七病株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并且可以为三七土壤处理、根腐病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以及带病三七种子、种苗的快速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按黄芪商品规格研究不同直径规格、种植年限、部位的黄芪切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黄芪[含量测定]测定方法进行.[结果]不同直径规格、种植年限、不同部位的黄芪切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的变化差异显著.在种植方式、种植年限、采收时间基本一致的前提下,2年生黄芪统货切圆片的直径在0.4~1.2 cm,黄芪甲苷含量与其切片直径大小显著相关,随着切片直径增大含量显著降低;种植2年的黄芪甲苷含量明显较种植3年的含量低;黄芪芦头黄芪甲苷含量较主根低.[结论]该研究为保证黄芪药效和中药精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载脂蛋白E(apoE)基因在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设计了8对引物,采用PCR-SSCP的方法在1个大白猪和长白猪群体中对apoE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序列及部分5′-调控区的序列进行SNP检测。结果表明:在外显子3发现了1个T1826C突变,在5′-调控区-512~-544位置处发现33 bp长度的片段缺失。对这2个突变位点与产仔数进行了关联分析,表明该SNP和缺失突变的基因型效应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