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的大规模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影响着居民点的分布格局和周围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研究以东营市为研究区,通过对表示道路网络干扰强度的RV(Roadless Volume)指数进行分析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道路影响等级分区内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道路影响等级下滩涂和湿地的面积随等级的增加而减少,其中从1级到2级下降的幅度最大;草地、水域和盐碱地的面积随影响等级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降幅十分明显;耕地的面积从总体来看也呈减少趋势,但幅度相比以上生态用地而言并不十分强烈;建设用地的面积随道路影响等级的增加有上升趋势。通过以上分析说明,道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对区域土地利用的影响显著,其中对生态用地的干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胶东山区县域优质苹果生态适宜性评价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山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立体差异显著.如何精确的表示各种资源在山区的分布状况和建立评价模型,是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利用所需要的.该文以胶东半岛典型山区柄霞市为例,构建了县域数宁高程模型,应用GIS对气候因子进行了空间定量模拟,在分析苹果生长生态要求与地形、土壤、气候各项生态评价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进行了县域优质苹果生态适宜性评价,并综合评价结果和土地结构特征,分析了柄霞市优质苹果发展潜力.结果表明:栖霞市优质苹果生长的生态适宜程度较高,中、高度适宜面积达9万多hm2,占县域面积的45%;优质苹果发展的潜力较大,中度以上生态适宜区可开发面积达5万多hm2,其中高度适宜区具备优质苹果发展的潜力最大,中度适宜区次之,极度适宜区和初度、不适宜区的发展潜力较小.该评价结果为当地苹果产业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锰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火明  邓慧萍  商冉  赵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56-7158
[目的]研究MnO2改性沸石去除水中Pb^2+的效果。[方法]比较沸石改性前后对Pb^2+的静态平衡吸附量变化,着重考察吸附时间、pH值、干扰离子、竞争离子以及有机物对去除Pb^2+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MnO2改性沸石对Pb^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衡吸附量由改性前的29.88mg/g提高到39.42mg/g。MnO2改性沸石对Pb^2+的吸附速度快,吸附60min后吸附量可达饱和吸附量的80%以上。pH值对MnO2改性沸石去除水中Pb^2+有很大影响,在pH=7时,去除效果最佳,达97.51%。水中干扰离子、竞争阳离子和有机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PPb^2+的去除效果;随干扰物质浓度的升高,MnO2改性沸石对Pb^2+的去除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当干扰物质和水样中Pb^2+浓度相当时,MnO2改性沸石可对Pb^2+保持很高的去除率,在95%以上。[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有效地去除饮用水中的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胶东半岛具有典型山地丘陵特征的栖霞市为例,选取A、B、C、D、E 5个代表性研究样区,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形位指数作为植被和地形景观变量,分别应用sym2和Haar小波基,探讨二维小波分析在景观特征尺度识别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小波变换,5个样区的景观图像表现出不同尺度和方向的结构特征,NDVI检测出农村居民点、工业用地的典型长宽尺度以及农田景观粒径;地形位指数检测出山体坡长和山脊线之间的距离;在景观相对破碎的B、C样区,小波方差变化幅度大于A、D、E样区,在地形起伏大的E样区,小波方差变化幅度大于A、B、C、D样区;经多尺度特征检验,栖霞山区景观最典型的特征尺度出现在3200 m和6400 m。研究结果为山区景观格局分析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泮河底泥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泮河底泥中主要重金属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主要重金属的含量范围为:铜26.11-69.03mg/kg、锌75.36-204.20mg/kg、铅20.06-73.29mg/kg、镉0.32-0.69mg/kg、铬163.50-384.67mg/kg、汞0.05-0.39mg/kg。各断面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从上游泮河西桥断面开始递增,中游达到最大,下游有所下降。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泮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是Cr>Cd>Zn>Cu>Hg>Pb,底泥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3,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商冉  李光德  曲衍波  刘坤  张中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86-8588,8629
为合理利用啤酒废水进行农田灌溉提供依据。采用泰安市啤酒厂经简单处理的啤酒废水,以清污水比10∶1、5∶1、2∶1、1∶1、1∶21、∶5和1∶10分别灌溉盆栽小麦和玉米,对土壤中各种菌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啤酒废水灌溉盆栽小麦和玉米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明显。随着污水浓度的不断增大,细菌、放线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硝酸菌、亚硝酸菌、自生固氮菌等的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污水浓度过大,会刺激土壤中真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一些厌气性菌的繁殖。当废水浓度适当时,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可以为微生物所用,刺激其活性。综合考虑各种微生物对作物的不同影响,啤酒废水灌溉浓度清污水比以控制在2∶1~1∶2为最佳,污水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总被引:23,自引:15,他引:8  
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在村庄和农户2个尺度上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调查,共获调查问卷748份。在划分农户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及其决策因素解析,进而综合农户的自身状况及其对整治的需求与偏好,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甄别,为制定以人为本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农民兼业行为已经成为京郊地区的普遍现象,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意愿也比较强烈,其整治意愿的决策因素包括共同型和特定型两类;从生存-经济-社会理性选择的角度来看,农业主导型农户以生存理性为主导,农工兼具型农户侧重于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农户则追求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不同类型农户适宜不同整治模式,农业主导型农户适于中心村整合模式,农工兼具型农户适于村内集约模式,非农主导型农户适于城镇转移模式和产业带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土壤类型、重金属类型及其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有机酸种类和浓度。[方法]研究了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对棕壤吸附铜的影响。[结果]加入相同浓度的3种低分量有机酸后,土壤对铜的吸附量随着外加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吸附率随着外加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机酸可以促进土壤对重金属铜的吸附,促进能力为酒石酸<草酸<柠檬酸。[结论]低分子量有机酸可以调控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从而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9.
EDTA及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Cd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模拟Cd浓度为10 mg·kg-1的污染土壤研究了EDTA及柠檬酸、酒石酸、草酸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于棕壤、潮土、褐土中Cd的活性影响.结果显示,EDTA及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棕壤中Cd的活化能力依次为EDTA>柠檬酸>草酸>酒石酸, 活化效率最大可达91%、71%、48%和45%;对潮土和褐土中Cd的活化能力依次为EDTA>柠檬酸>酒石酸>草酸,活化效率最大可达87%、55%、2.5%、1.3%和90%、35%、3.9%、2.9%.EDTA及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Cd的总体活化趋势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佳活化浓度出现在10~30 mmol·L-1之间,3种土壤中对棕壤Cd的活化效果明显好于潮土和褐土.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入-产出原理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遵循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将农村居民点集约化内涵与表征要素归结为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2个方面,构建以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效用为准则层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化测度指标体系;利用脱钩原理和指标偏离度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居民点集约度指数与变异系数计量模型以及障碍度诊断模型,以北京市平谷区275个行政村作为案例基础评价单元,评定农村居民点集约化水平,划分农村居民点集约化模式,解析农村居民点集约化障碍因子,归纳农村居民点集约化调控路径。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化水平整体上偏低,以中度和低度集约为主;生态型和耗损型农村居民点占主导,集约与粗放之间的过度类型数量相当,乡镇间差异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点集约化的障碍因子整体显著,用地规模偏大、内部结构不合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强度偏高的主要障碍,生产效用低、生活条件差是制约农村居民点发展的短板。生态型到集约型再到粗放型利用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化障碍因素依次增多,从降低用地强度与提升用地效用的角度,内涵挖潜、集约增长、生态均衡和持续发展是不同模式农村居民点集约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