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1.
骆其君  冯婧  严小军  吕彤 《水产科学》2006,25(11):588-590
紫菜(Porphym sp)原是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礁上,尤其是在风浪大、潮流畅通的海区生长良好。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紫菜已适应于在潮间带和浅海的养殖筏架的栽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作为浙江、福建海区常见的栽培藻类和重要的食用经济海藻,有近40年栽培的历史。但潮间带可以用作栽培坛紫菜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开拓新的栽培空间。在围塘栽培紫菜则是一种新开拓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合作者多年的生产实践,对产奶母牛、干奶母牛、青年母牛、育成牛和犊牛的饲养与管理上的关键技术进行全面阐述,提出科学的饲养与管理方法,供广大饲养奶牛场(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结构及风味吸附特性的影响,该文选取猪肉中肌球蛋白,采用拉曼光谱等技术,分析了不同温度(45、55、65、75、85℃)对肌球蛋白巯基总量、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然后选取8种典型肉品风味成分,建立肌球蛋白-风味化合物作用体系,以同一顶空内不同风味化合物浓度自由比例为指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探究不同热处理强度对肌球蛋白风味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热处理强度增加的过程中肌球蛋白巯基基团含量显著降低(P0.01);温度升至55℃蛋白分子展开,α-螺旋和β-折叠转换成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结构;温度升至75℃蛋白分子变性,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转换成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在温度升高至65℃的过程中蛋白表面疏水性持续增加,温度继续升高略有降低;蛋白对4种醛(3-甲基丁醛、戊醛、庚醛、辛醛)的吸附性在展开过程中增强,聚合过程中减弱;蛋白对2-戊酮的吸附性先降低后升高,45℃处理组最低,85℃处理组最高,对3种酮(2-庚酮、2-辛酮、2-壬酮)的吸附性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蛋白变性时(75℃)显著低于其余温度条件(P0.01),85℃处理时显著高于其余温度条件(P0.01);研究结果为今后关于肉品风味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市场需求,本单位研发一种新型振动去毛刺机,该振动机的工件区为长方体,可以满足一些长方形及小工件高效率光整。为检验研发产品性能,对样机试验对比分析,结论:工件箱中存在一些不均匀区域,但可以起到一定的光整效果,对于光整效果要求较高的产品具有局限性,可为后续试验及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季稻(早稻、晚稻)和一季稻的站点数据以及历史时期(1970−2000年)与未来时期(2081−2100年)气候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影响中国水稻种植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并预测分析水稻在历史与未来时期适生区的变化,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水稻的合理种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影响双季稻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干旱月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最干旱季度降水量;影响一季稻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年平均气温和最暖季度降水量。(2)在历史时期,早稻和晚稻适宜种植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以南地区,其适宜种植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4.26%和13.01%,其中大部分地区为较适宜区,占比分别为7.66%和6.62%;一季稻适宜种植区面积占比为45.46%,主要以较适宜和适宜地区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23.47%和18.86%。(3)相比历史时期,未来时期早稻的适宜种植区面积占比在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将分别增加6.27个、9.26个和16.66个百分点,晚稻分别增加4.26个、5.55个和10.97个百分点,一季稻分别增加11.34个、18.46个和28.31个百分点。到21世纪末,早稻的适宜种植区在空间分布上向川渝、黄淮地区扩张,晚稻的适宜种植区在空间分布上向川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北小部分地区扩张,一季稻的完全适宜区表现出向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扩张。整体而言,未来气候变化有助于扩大中国水稻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