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品种抗条锈性鉴定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2个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和1个类型对5282个国内育成的品种(系)和国外引进的1405个品种资源材料,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抗条锈性鉴定,共43038个次(一小种一品种为1个次).通过抗条锈鉴定,共计125个左右品种在生产中推广,面积累计达4千万hm2以上:鉴选的532个抗源材料被不同育种单位利用,筛选出了一批抗条中28号和29号的抗源.  相似文献   
2.
1975-1984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报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1975-1984年鉴定的9254个标样的结果,对发现的条中21-28号等小种进行了广泛研究,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品种布局的关系,七十年代初的优势小种条中17号和18号急骤下降,出现频率分别由1975年的43.37%和20.78%下降到1977年的7.66和1.81%,而19号小种群则由1975年的15.06%上升到81.05%。进一步研究后将19号小种群中在鉴别寄主Trigo Eureka,丹麦1号,维尔和南大2419上有稳定的致病力差异的类型分别定名为条中23号、24号、25号和26号。其中25号于1981年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优势小种,1981-1984年出现频率达31.25-44.21%,其次是23号(12.48-27.58)和26号(5.84-24.64%)。新近发现的条中28号对当前作为抗原利用最广泛的洛夫林10等"洛类"品种有很强的致病力,是当前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本文还总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传播,扩展的规律。这些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和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抗条锈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和毒力不同的条锈菌小种互相作用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条锈菌在入侵期(接菌48h)感病品种酶带一致,免疫品种酶带发生明显的变化,慢锈品种在Rf值0.60处增加1条酶带。酶活免疫品种高于感病品种(p<0.05);在发病期(接种20天)感病品种酶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免疫品种酶带稳定,慢锈品种在Rf值0.85处增加2条酶带。免疫品种酶活性比感病品种显著增强(p<0.01)。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下游农家小麦品种资源抗条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发掘旱原小麦育种亲本资源,研究农家品种的抗逆性是十分必要的。但以往对农家品种,国内外接种多种小种研究其抗锈性的工作很零星。解放初期卜慕华等在天然诱发杀件下,对15省的548份农家品种进行了抗条锈性鉴定;1962年季良、阮寿康研究了10个品种的耐锈性,其中有4个农家品种;近年来曾士迈为研究品种的水平抗性、对8个农家品种接种4个小种进行了测定。我们于1965年对中国农科院陕西分院保存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资源抗条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陕西省是小麦条锈病常发地区。从1956—1964年九年中,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流行,其中1957、1958、1960和1964年出现过四次大流行,造成严重减产。1965年以来,推广了以“丰产3号”和“阿勃”为主的及“青春2号”、“武农132”、“生选2号”、“官村1号”等抗锈良种,其面积占麦田面积的80%。至1976年,我省关中小麦主产区,近十二年来基本上控制了条锈病的流行为害。实践证明,利用抗锈品种控制锈病灾害,是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1991—1994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是条中29号、“洛13致病类群”及“洛10致病类群”,在此其间还发现了新的毒性小种条中30、31号,它们对当前生产品种的毒力频率高达80.59%,既感染含Yr9的品种,又可感染含有繁6和水源11血统的品种,对当前我省30多万hm2的绵阳系统、川育系统、川农系统等抗锈良种造成严重威胁。据此,本文还提出了有关抗锈良种选育、多样化抗病性的开拓利用、生产品种布局的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