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离和鉴定差异表达基因是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DDRT-PCR是目前该领域中最受青睐的技术。它有简便、灵敏和RNA用量少、且可同时比较多组样品等优点,但也存在假阳性率高、所得的差异片段较短等不足。针对这些缺陷,人们在引物的设计、DDRT和PCR参数的优化、差异显示凝胶的选择、阳性克隆的鉴定等环节进行了改进,并与其它生物技术结合,发展了该技术,如代表性差异分析、荧光mRNA差异显示和单个植入前胚胎mRNA差异显示技术,使该技术日臻完善。结合本研究室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对DDRT-PCR技术的原理、优越性、主要缺陷、技术改进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5.
本研究对用猪精子电激转基因处理所获40头仔猪的总体DNA进行斑点杂交检测,结果如下:1 试验方法1.1 总体DNA的提取取0.5~1g猪尾部组织,在液氮中剪碎,加500ml消化液(10mM Tris·HCl、0.1mM EDTA,pH8.0,100μ g/ml蛋白酶K,0.5%SDS).在55℃水浴中保温消化3小时,待组织完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对猪卵泡发育和闭锁及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实验采用性成熟肥育母猪为实验材料 ,对在情期第 11d(发情当日为 0 d)注射 PMSG后 2 4 ,4 8,72和 96 h的猪卵巢表面各类卵泡数量、颗粒细胞凋亡比例以及外周血浆中类固醇激素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注射 PMSG后 2 4 h卵巢表面卵泡总数、小卵泡 (直径 <3mm)数和中等卵泡 (直径 3~ 5 m m)数分别为 :5 9,32和 2 5 .5个 /卵巢 ,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 (情期第 12 d)猪的数量 ;注射 PMSG72和 96 h卵巢表面大卵泡 (直径≥ 5 m m)数量分别为 7和 6个 /卵巢 ,明显多于对照组 (情期第 14和第 15 d) ,而此时卵汇总数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大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比例在注射 PMSG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而小卵泡和中等卵泡的颗粒细胞的凋亡比例在注射 PMSG后 2 4 h(6 .4 %和 7.8% )显著 (P<0 .0 5 )降低 ;中等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到 PMSG后 72 h回升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小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比例于 PMSG后 96 h回升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在 PMSG注射后明显升高 ,在 PMSG注射后72 h时达最高值 (72 .3pg· m L- 1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0 .8pg· m L- 1 )。孕酮的浓度在 PMSG注射后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 ,在体内条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 (PMSG)对 2~ 3月龄性未成熟的小母猪卵巢中卵泡发育、卵泡闭锁以及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就其注射 PMSG后 2 4、4 8、72、96 h卵巢中各类卵泡数量、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及外周血浆中类固醇激素水平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1)未注射 PMSG前 ,性未成熟小母猪卵巢表面卵泡总数 (10 .5个 /卵巢 )及各类卵泡数 (小卵泡 9个 /卵巢 ,中等卵泡数 1.5个 /卵巢 )均较少 ;注射 PMSG后 2 4 h,小卵泡数 (2 4个 /卵巢 )、中等卵泡数 (6 .5个 /卵巢 )和大卵泡数 (1.5个 /卵巢 )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多 ;至注射 PMSG后 96 h,小卵泡数 (4.5个 /卵巢 )和中等卵泡数 (1.5个 /卵巢 )均明显减少 ,但大卵泡数量仍较多 (4.5个 /卵巢 )。 (2 )未注射 PMSG前 ,性未成熟小母猪各类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均较高 ,小卵泡和中等卵泡分别为 2 4 .8%和 34.4 % ;注射 PMSG后 2 4 h,颗粒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降低 (P<0 .0 5 ) ,小卵泡和中等卵泡分别为 10 .7%和 13.7% ;至注射 PMSG后 72 h,小卵泡和中等卵泡的颗粒细胞凋亡比例开始显著升高 (P<0 .0 5 ) ,而大卵泡在出现后颗粒细胞凋亡比例较低且无较大波动。 (3)在未注射PMSG前 ,血清中的雌二醇含量仅为 15 .3ng/L,孕酮则由于含量太低而未能检测到 ;在注射 PM  相似文献   
8.
转猪生长激素基因家兔获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lmiter等(1982)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受精卵雄原核后移植,率先获得转外源基因动物。转基因并有表达的小鼠比一般小鼠生长快两倍。以后家兔(Brem等,1985),猪和绵羊(Hammer等,1986)等家畜都相继获得转基因后代。而且已有部分转基因家畜能不同程度地表达整合基因,表现出目的性状。仅就已获得的约80头转生长激素基因猪的饲养试验结果来看,有近半数的转基因且表达者提高了生长速度约10%(Pursel等,1987、Vize等,1988),胴体瘦肉率也得以显著提高(Brem等,1988)。  相似文献   
9.
应用非同位素标记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对9头不同世代的转OMT-PGH帮6头原代转hDAF基因猪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的分布及其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头原代转OMT-PGH基因猪外源基因分别整合在第7,13,2和8号染色体上,6头原代转hDAF基因猪外源基因分别整合在第13,6,11,2,7和7号染色体上,证实了用原核注射法转基因猪外源基因的整合是“随机”的,来自同一亲本,不同世代的5头转OMT-PGH基因猪,其外源基因均存在于第13号染色体上,与共同祖先原代转基因猪的整合位点相一致,表明转基因猪外源基因可以传递给后代,且整合位点的遗传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