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结合当前安徽小麦主产区的种植现状,并查阅相关资料,对安徽小麦主产区的种植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反映出安徽小麦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土地快速流转的大背景,对小麦主产区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大气活性氮(N_r)是导致霾污染和过量氮沉降的主要前体物。随着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深入,消减农业源N_r排放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针对农田和畜禽养殖场内外环境大气中N_r的实地测量资料较为缺乏,且以往研究多以氨气(NH_3)为主,很少关注其他N_r成分。为了阐明农业活动对大气N_r的潜在影响,本研究基于扩散管主动采样系统,对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河北香河和栾城农田)、养猪场和蛋鸡养殖场环境大气中的4种N_r成分,即NH_3、硝酸气体(HNO_3)、颗粒态铵盐(p-NH_4~+)和颗粒态硝酸盐(p-NO_3~-)开展了现场同步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猪舍内NH_3和p-NH_4~+平均浓度(1 250.9μg·m~(-3)和76.6μg·m~(-3))显著高于舍外(378.5μg·m~(-3)和4.2μg·m~(-3));而猪舍内HNO_3和p-NO_3~-平均浓度(10.3μg·m~(-3)和20.8μg·m~(-3))与舍外接近(9.8μg·m~(-3)和22.1μg·m~(-3));鸡舍内仅NH_3平均浓度(197.7μg·m~(-3))显著高于舍外(77.3μg·m~(-3)),而p-NH_4~+、HNO_3和p-NO_3~-平均浓度(7.3μg·m~(-3)、9.0μg·m~(-3)和6.2μg·m~(-3))均与舍外接近(10.7μg·m~(-3)、9.9μg·m~(-3)和7.2μg·m~(-3))。总体上看,养猪场环境大气中N_r浓度显著高于养鸡场(P0.05)。香河和栾城农田大气NH_3、p-NH_4~+、HNO_3和p-NO_3~-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4μg·m~(-3)、1.9μg·m~(-3)、4.4μg·m~(-3)和5.5μg·m~(-3),显著低于养殖场外N_r浓度(P0.05)。从形态组成上看,养殖场和农田大气N_r主要以NH_3-N(占比80%)的形态存在,说明华北农业活动产生的N_r主要通过NH_3的形式向外扩散传输,并没有在当地快速转化为颗粒物。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N_r在大气中的传输路径和转化机制,为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原城市近郊农田大气氮沉降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排放的增加,大气氮沉降亦迅速增加,进而影响各区域生态系统。明确河北平原城市近郊农田大气氮沉降的动态变化,可以为农田氮素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国氮素沉降网络提供关键基础数据。【方法】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实验教学基地进行了为期6年(2006—2011年)的湿/混合沉降监测试验以及1年(2011年)的干沉降监测试验。湿/混合沉降通过雨量器自动采集降水;干沉降中气态NH_3、HNO_3和颗粒态铵离子和硝酸根(_pNH_4~+和pNO_3~-)样品通过主动采样DELTA(DEnuder for Long-Term Atmospheric Sampling)系统采集,气态NO_2样品通过被动扩散管采集。【结果】河北保定地区多雨季节为6—9月,占全年(2006-2011年)降雨量的88.6%、81.5%、89.3%、88.9%、74.5%和83.1%;大气氮湿/混合沉降浓度冬、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冬春两季NH+4~+-N、NO_3~--N、TIN和TDN浓度分别占全年的74.5%、72.6%、74.1%和71.3%;氮湿/混合沉降量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各形态氮湿/混合沉降浓度高低表现为:TDNTINNH+4~+-NNO_3~--N,且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监测区6年间平均湿/混合沉降总量为32.8 kg N·hm~(-2),其中2008年大气氮湿/混合沉降量最大,达40.4 kg N·hm~(-2),2010年大气氮湿/混合沉降量最小,为28.9 kg N·hm~(-2);大气氮湿/混合沉降中TIN占TDN沉降量75%以上,其中NH+4~+-N是TIN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其总量的56.6%—69.7%,平均为64.4%;各形态氮(NH+4~+-N、NO_3~--N、TIN和TDN)湿/混合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极显著正相关;大气氮干沉降中各无机氮(NH_3、NO_2、HNO_3、pNH_4~+、pNO_3~-)浓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各形态氮的月沉降量变化趋势与氮浓度一致;总体来看,气态氮NH_3、HNO_3、NO_2及颗粒态氮pNH_4~+、pNO_3~-的年沉降量分别达到10.1、7.60、4.39、6.47及3.81 kg N·hm~(-2)。【结论】监测区大气氮沉降量受周边地区工业与当地农田施氮量共同影响,且由干湿沉降共同决定。该地区大气氮沉降量较高,2006—2011年大气湿/混合沉降总量在28.9 kg N·hm~(-2)(2010年)—40.4 kg N·hm~(-2)(2008年)之间,平均为32.8 kg N·hm~(-2);干沉降无机氮总量(2011年)为32.3 kg N·hm~(-2);干湿沉降无机氮总量(2011年)为58.6 kg N·hm~(-2)。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太原市旱作农区大气活性氮干湿沉降年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于大气氮素沉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我国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不同尺度的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研究,但少有农业区多年连续监测的资料。本研究利用DELTA系统、被动采样器和雨量器在山西省太原市郊区阳曲县河村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年的监测试验,观测大气氮素干、湿沉降的时间变异。结果表明:2011年4月—2015年3月,河村4年大气活性氮NH_3、HNO_3、NO_2、颗粒态NO_3~-(pNO_3~-)、颗粒态NH_4~+(pNH_4~+)平均沉降量分别为4.50 kg(N)·hm~(-2)·a~(-1)、3.54 kg(N)·hm~(-2)·a~(-1)、2.56 kg(N)·hm~(-2)·a~(-1)、1.62 kg(N)·hm~(-2)·a~(-1)、2.75 kg(N)·hm~(-2)·a~(-1),大气氮素干沉降总量为12.38~18.95 kg(N)·hm~(-2)·a~(-1),以2011年的氮干沉降量最高,2014年的最低。2011年4月—2015年3月各月氮干沉降量与氨气沉降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09 8~0.937 1,由此可知,该地区活性氮沉降主要受农业氨气排放的影响。河村4年雨水中NO_3~-、NH_4~+平均浓度分别为3.20 mg(N)·L~(-1)和2.43 mg(N)·L~(-1),大气氮素湿沉降11.67~41.31 kg(N)·hm~(-2)·a~(-1)。年度间氮素湿沉降存在很大差异,以2012年氮素年湿沉降量最高,2014年最低,每年大气氮素湿沉降占氮总沉降量的份额超过50%。此外,4年湿沉降中不仅NO_3~--N和NH_4~+-N之间、且二者与降雨量也呈显著线性或二次相关关系,说明降雨量对NO_3~--N和NH_4~+-N的湿沉降影响较大。本研究表明太原市旱作农区不同年份间氮素湿沉降比干沉降差异更大,且总沉降数量较高。虽然是旱作区,该地区氮素干沉降略低于湿沉降。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农田氮肥施用和氮素循环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富麦66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与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泗麦1108中间材料F4为母本、高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淮麦18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全生育期214.7 d,较对照济麦22早熟1.0 d左右,株高71.2 cm,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561.8万个/hm2,穗型较大,穗粒数34.6粒/穗,千粒质量46.5 g.该品种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具有产量潜力高、成熟落黄较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富麦668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9),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不同养殖阶段猪舍氨气和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不同养殖阶段猪舍氨气和颗粒物污染特征和时间(日和季节)变化规律,对北京郊区一集约化猪场内妊娠舍、哺乳舍、保育舍和育肥舍等4种不同养殖阶段猪舍内氨气(NH3)和颗粒物[TSP(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d≤100μm)、PM_(10)、PM_(2.5)]的浓度进行了连续测定。离线和实时的NH3采集分别采用ALPHA被动采样器和气体检测管;颗粒物采集采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结果表明,育肥舍、妊娠舍、哺乳舍和保育舍的月均NH3浓度平均分别为(3.26±1.49)、(3.48±2.20)、(2.95±1.13)mg·m~(-3)和(2.94±1.48)mg·m~(-3),并呈现冬季秋季夏季的季节变化趋势;育肥舍、妊娠舍和保育舍实时NH3浓度的波动范围分别为3.43~6.73、0.82~4.51 mg·m~(-3)和0.99~3.14 mg·m~(-3),其在一定程度上受舍内清粪影响。舍内TSP、PM10和PM2.5日均浓度平均值在保育舍分别为(0.99±0.32)、(0.18±0.04)mg·m~(-3)和(0.07±0.03)mg·m~(-3),而育肥舍则分别为(2.39±0.39)、(0.88±0.17)mg·m~(-3)和(0.40±0.17)mg·m~(-3)。进一步分析发现,猪舍内颗粒物以10~100μm为主,在保育舍和育肥舍中分别占TSP质量浓度的82%和63%。本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舍内NH3和颗粒物污染具有潜在健康风险,需采取相关的舍内空气污染减缓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