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11种除草剂对秋播豌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除草剂已成为农田控制杂草的重要技术措施,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豌豆田杂草的高效、安全除草剂。为此,本文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主栽品种‘西豌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6种苗前除草剂(48%氟乐灵乳油、50%乙草胺乳油、33%二甲戊灵乳油、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敌草胺水分散粒剂、4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和5种苗后除草剂(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0%精喹禾灵乳油、12.5%烯禾啶乳油、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2%烯草酮乳油)处理,设清水喷施(CK1)和人工除草(CK2)为对照,调查秋豌豆田杂草种类,研究不同除草剂的防除效果,探讨各除草剂对秋豌豆生育进程、形态特征、经济效益等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秋豌豆田杂草共7科13种,以阔叶类杂草为主,其中阔叶杂草9种。除草剂对杂草株数和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作用,苗前除草剂以33%二甲戊灵综合防效最佳,苗后除草剂以12%烯草酮综合防效最佳。2)自越冬期至开花期,各除草剂均对秋豌豆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但从始荚期开始,影响不再显著。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秋豌豆根、茎、叶器官各时期干物质的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处理的秋豌豆茎、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人工除草,叶器官干物质的移动率及转运率均高于茎器官。3)除草剂对百粒重、荚长等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显著,除10.8%高效氟吡甲禾灵导致产量略微下降之外,其他除草剂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作用,其中33%二甲戊灵、12%烯草酮可使秋豌豆增产25%以上。所有除草剂处理的净收入均有所增加,以33%二甲戊灵、12%烯草酮处理的净收入为同时期除草剂中最高。由此可见,除草剂的使用有助于种植者经济效益的提高,结合各除草剂的防除效果、安全性、经济效益,苗前除草剂33%二甲戊灵和苗后除草剂12%烯草酮在秋豌豆田的综合效应分别为同时期除草剂中最佳。本试验条件下,针对秋豌豆田,苗前除草剂推荐使用33%二甲戊灵,苗后除草剂推荐使用12%烯草酮。  相似文献   
2.
绿翅蔗蝗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翅蔗蝗在浙江省苍南县1a发生1代,以卵块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末至6月中旬为越冬卵孵化期,刚孵化的蝗蝻群集危害,3龄后则分散危害。主要危害毛竹、甘蔗、玉米、水稻等农作物。7~8月是危害高峰,成、若虫均取食叶片,轻者叶片残缺不全,重者叶片仅留中脉。利用冬季开荒造地,消灭草荒,破坏其产卵场所;于蝗蝻1、2龄期,采用50%倍硫磷、20%三唑磷等农药喷杀,将蝗蝻消灭在扩散之前,能有效控制蝗害  相似文献   
3.
绿翅蔗蝗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翅蔗蝗在浙江省苍南县1a发生1代,以卵块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末至6月中旬为越冬卵孵化期,刚孵化的蝗蝻群集危害,3龄后则分散危害。主要危害毛竹、甘蔗、玉米、水稻等农作物。7~8月是危害高峰,成、若虫均取食叶片,轻者叶片残缺不全,重者叶片仅留中脉。利用冬季开荒造地,消灭草荒,破坏其产卵场所;于蝗蝻1、2龄期,采用50%倍硫磷、20%三唑磷等农药喷杀,将蝗蝻消灭在扩散之前,能有效控制蝗害  相似文献   
4.
温州农区稻田杂草群落及其演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7~1998年对温州农区水稻田杂草的全面调查,查清了目前稻田杂草群落结构和危害现状;同时与10年前的调查结果比较,明确了稻田杂草群落演替规律,并对其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6.
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研究老化对大麦种子萌发早期胚乳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使4个大麦种子胚乳中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油菜素内酯(BR)和茉莉酸甲酯(MeJA)含量发生明显的变化。在种子吸水阶段,经老化处理的种子胚乳内GA3、ZR和BR含量均低于未老化处理,而IAA和MeJA含量高于未老化处理;随着种子萌发,经老化处理的GA3、ZR和BR含量逐渐高于未老化处理,而IAA和MeJA含量低于未老化处理;经老化处理的ABA含量在萌发过程中始终高于未老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温州农区水稻旱育秧田常见杂草有31种,稗草和马唐是优势种群,杂草群落因早晚稻及地域、土质差异不甚相同。稗草出苗最早,播后6-10d(早稻)或6d(晚稻)出现高峰;马唐出苗较迟,高峰在播后12-20d(早稻)或6-10d(晚稻)出现;野苋菜和碎米莎草出苗最迟。早稻旱育秧田有2个总草出苗高峰,分别为播后10-12d和16-20d,稗草长叶速度快于水稻,最终植株高于水稻;晚稻旱育秧田仅出现1个总草出苗高峰,即播后6-10d,稗草与水稻同步生长,稗草植株不超过水稻。农思它和龙杀防除旱育秧田稗草和马唐效果较好,并且对水稻安全;丁草胺对稗草和马唐及阔叶草也有较好防除效果,但对秧苗安全性差,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