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林业   17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麻竹笋用林高效栽培为目标,可持续经营为原则,总结了竹林林分结构调控、土壤管理、散生状培育、地理种源和无性系选优等操作简便、应用效果好的系列实用技术,分析了目前麻竹林立地生产力退化、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等的主要原由,提出了无害化、品种化和散生状培育的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2.
毛竹种源地理变异规律及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5年春收集全国毛竹分区8省16个毛竹种源的母竹,在福建建瓯和华安县营造种源试验林,经过5年观测不同种源发笋成竹,春笋营养成份和叶生理生化等70多项性状,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分析毛竹种源各种遗传参数,结果发现毛竹种源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南部种源发笋量较大,而北部种源的新竹胸径、竹高较大。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分析,初步选择出福建武夷山、建瓯、沙县、江西上饶4个优良种源,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勃氏甜龙竹笋苗兼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勃氏甜龙竹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竹种,近年来在许多适生区得到推广,其资源扩繁主要依赖于母竹移植。研究应用竹子生理整合性等生态学原理,以竹林林分结构调控为核心技术,采用不同林分结构组合,旨在探求笋苗兼用竹林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新造竹林有一明显的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增长期,时间区段不同,前3a均快速增长,然后笋个体质量相对稳定,出笋数量仍较快增长。(2)竹笋产量主要影响因子是丛立竹数和立竹胸径,决定出笋数量和笋个体质量。出笋数量与丛立竹数正相关,与笋个体质量负相关。胸径与笋个体质量正相关,与出笋数量无相关。(3)合理的林分结构在450丛·hm-2时,丛立竹数为10株左右,胸径4~6cm。(4)经营类型经济效益明显,新造竹林第2年即有产出,第4年进入丰产期。  相似文献   
4.
闽南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现存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及现存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模型m=a·(D2H)b对麻竹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进行估计较为可靠,而对枝、叶生物量的估计需引进枝下高因子h及模型m=a·Db·(H-h)C或m=a·Db·[(H-h)/h]C.闽南地区麻竹人工林地上部分平均现存生物量为39.518t·hm-2,按年龄分配为:3年生生物量最高,占59.17%,其次为2年生、4年生、5年生;按器官分配为:秆生物量最高,占62.81%,其次为枝、叶。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秆生物量随竹秆高度增加而递减,枝、叶生物量自6~8m区分段分别向秆基及秆梢递减。  相似文献   
5.
海拔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毛竹分布南缘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选择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经营水平等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海拔梯度毛竹林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粘粒和砂粒含量增大,而毛管孔隙度和粉粒含量减小;海拔对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影响不显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30cm土层的土壤微结构颗粒组成为砂粒〉粉粒〉粘粒,粘粒、粉粒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小,砂粒含量趋于增大;试验区随海拔的升高,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趋于有利于毛竹林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毛竹分布南缘的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选择土壤、坡度、坡向、经营水平等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对竹林经济性状随海拔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径级立竹质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竹壁厚度是主要影响因子。竹材产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提高,立竹胸径是竹材产量变化的主导因子;竹笋平均个体质量、产量和品质随海拔升高而提高。竹笋平均个体质量是竹笋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海拔对竹笋品质影响主要反映在总糖、可溶性糖、P、Fe、含水率、可食比例随海拔升高而提高,纤维、热量、灰分、Ca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麻竹笋用林高效培育的密度与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邹跃国 《竹子研究汇刊》2006,25(2):20-23,27
以麻竹笋用林高效培育为目标,在丛立竹密度和施肥对竹笋经济性状影响的试验基础上,构建丛立竹密度和施肥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丛立竹密度与竹笋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与丛出笋数遵循线性增长趋势,但当丛立竹密度9株及以上时,笋个体质量和竹笋产量显著下降;施肥的竹笋增产效果主要来源于笋个体质量增大和不规格笋比例下降,对丛出笋总数无显著影响,对丛经济出笋数有显著影响。施有机复合肥竹笋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尿素则随施肥量增加出现先增产后减产现象,产生“氮饱和”效应;当丛立竹胸径5~6 cm时,施用试验有机复合肥,麻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最佳组合为丛立竹密度5~7株,丛施肥量10~12 kg。  相似文献   
8.
邹跃国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192-194,208
总结了华安竹类植物园竹种引进、布局与配置原则,对引种与栽植要求、园区维护及自然条件下保存的竹子属种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异地保存竹种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和收集、保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竹子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毛竹种源新竹生长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全国毛竹分布区北带、中带、南带8省16个种源的母竹,在福建建瓯市和华安县进行种源试验.经过5 a连续观测不同种源的发笋成竹数量及新竹胸径、高度等生长指标,应用趋势面分析毛竹种源胸径等性状在经纬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毛竹种源的新竹胸径、平均发笋数和新竹数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引进竹种Guadua amplexifolia为对象,进行了适生性和多种人工措施对幼林林分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竹种适生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笋期长达7个月,笋芽萌发能力强;栽植后前2年丛新竹数、新竹地径变化显著,栽植后第3年始需进行人工去除弱小立竹和竹笋、科学适量挖取种苗等方法的竹丛结构调控,促进竹丛良好生长;可采用竹丛全年多次连续育苗法,显著提高优质种苗繁殖规模,其中以6月份移栽2~3株立竹带1~2株老竹的竹丛效果好.栽植后第3年始竹丛趋于散生状生长,根系发达,根径与立竹地径呈线性增长关系,根幅面宽,固土作用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