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9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不同农业种植模式土壤-作物系统中Zn的分配与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农业种植模式土壤-作物系统中Zn的含量与变化,研究了岷江下游丘陵区3种典型农业种植模式(M1:玉米+红薯-小白菜+菠菜,M2:玉米+生姜-茎用芥菜,M3:水稻)土壤和作物中Zn的分配和迁移特征。结果发现,土壤全量Zn含量变化在M1、M2中表现为显著下降后又显著上升的特征,M3中为显著下降。作物食用器官Zn含量特征为蔬菜作物(小白菜、菠菜、茎用芥菜)>根类作物(红薯、生姜)>谷物类作物(玉米、水稻)。除小白菜外,作物非食用器官中Zn含量均显著大于食用器官。  相似文献   
2.
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根际与根外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研究表明,根际与根外细菌和放线菌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冬季,而真菌数量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R/S值为1.40),各季节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高于根外;巨桉人工林根际土壤好气性细菌、真菌数量显著高于毗邻青冈次生林,根际土壤有效养分指标大多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青冈次生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根际土壤养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际土壤有机质、水解N、速效P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中亚热带扁刺栲-华木荷林区20 a生日本落叶松人工纯林(P1)、人工促进针阔混交林(P2)和次生阔叶林(P3)的森林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P1、P2和P3的物种丰富度(S)分别为55、69和45;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39±0.26、3.77±0.14和3.14±0.31,其差异显著(P<0.05);P2物种多样性最高,P1物种多样性次之,P3物种多样性最低。采伐迹地的不同恢复和重建措施对森林群落以及对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0.001),但对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强度不同,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影响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包括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从沙漠物理学、荒漠化的生态学机制、沙漠生物学3个方面,对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明;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气候地带的区域范围,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分析发现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表现出3个特点:综合性、多样性、兼顾性。荒漠化治理应加强荒漠化土地承栽力、荒漠区水分平衡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荒漠化防治模式的效果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岩溶荒漠化、风蚀荒漠化等现象也较严重。且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相关防治技术及模式也不多,因此还应加强对南方湿润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5.
川西高山树线群落交错带地被物及土壤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带法,以川西米亚罗林区鹧鸪山高山树线群落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交错带地被物和土壤的持水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被物最大持水量为33.55~140.03t·hm-2,暗针叶林>林线>树线>密灌丛>草甸>疏灌丛,暗针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显著高于疏密灌丛和草甸;林线地被物拦蓄降水的作用最明显;暗针叶林以苔藓层和枯落物层具有最大有效拦蓄效果,林线和树线以苔藓层具有最大有效拦蓄效果,疏密灌丛以枯落物层具有最大有效拦蓄效果,高山草甸草本层、苔藓层、枯落物层有效拦蓄效果相当;0~30cm土壤饱和蓄水量都在2000t·hm-2以上,暗针叶林>林线>疏灌丛>密灌丛≈草甸>树线;各群落0~30cm土层非毛管持水量为575.89~801.46t·hm-2,表现为暗针叶林>疏灌丛>树线>密灌丛>林线>草甸。  相似文献   
6.
四川干旱河谷的分布与面积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干旱河谷划分的技术标准,采用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调查界定了四川干旱河谷的分布与面积。四川干旱河谷分布于川西地区,涉及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大渡河、岷江、白龙江的干流及部分支流,涵盖攀枝花市、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雅安市的40个县(市、区),面积锣50885.3hm^2。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小金县核桃资源普查、优树初选、核桃早实特性调查为依据,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介绍了小金县核桃资源特点、分布、发展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栽培管理粗放,良莠不齐,科技含量不高,商品意识淡薄等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充分利用山区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以本地核桃资源为基础,进行产业化基地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探寻核桃林的经济、生态双效应经营模式;提高技术含量,开展核桃丰产栽培;大力促进科技推广等措施.从而实现小金县核桃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为山区找到一条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生菜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对杨树凋落叶在土壤腐解过程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4个凋落叶添加水平,即:A1(30 g·pot-1)、A2(60 g·pot-1)、A3(90 g·pot-1)和对照CK(不施加凋落叶),分别将各处理凋落叶与8 kg土壤混合后装盆,播种生菜.在播种后50 d测定生菜株高、生物量及抗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A3处理植株株高受到显著抑制,A2、A3处理植株生物量积累受到显著抑制;2)受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凋落叶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A2、A3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大于对照(CK),且随凋落叶处理量增大呈渐增趋势;4)各处理叶片可溶性糖(SS)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CK),可溶性蛋白(SP)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照(CK).由此可见,杨树凋落叶在土壤腐解的过程中生菜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在高量处理时表现为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种趋势性需要。已有的效益评价体系主要反映在生态效益、费用成本和产出收益等方面。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尚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通过对规范指标筛选原则、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动态更新的指标库等方法实现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化的可行性的探讨,认为指标库的首要特点应是动态更新性,可借鉴美国EBI指标体系管理及更新方法管理指标库。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以生态效益评价为重点,又要充分反映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加强对我国效益评价体系的规范化研究,有助于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效益评价的准确客观性、不同时空研究的可较性等。采用指标库方法建立我国退耕还林效益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川西亚高山针叶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并于2007年7月~12月采用收集框法研究了森林凋落物量以及N、P、K养分归还量。结果表明,混交林凋落量(2 090.47 kg·hm-2)比针叶林凋落量(1 189.59kg.hm-2)高出43%,林分凋落动态和归还动态呈单峰型,其高峰都出现在10月份。混交林中阔叶对凋落量的贡献达69%。同时,阔叶的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的养分归还量。混交林和针叶林养分归还量都表现为N﹥K﹥P,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大于针叶林。在川西亚高山地区针阔混交林比针叶纯林具有更强的自肥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