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评价工程建设成效,是国家投资效益核算的主要内容。如何对其效益进行评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背景和目的,应用系统学的基本原理,遵循科学、实用及其简明等原则构建了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2.
从评价尺度、区域差异性、指标权重及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判定、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库的概念。指标体系库是开放、动态、持续更新的体系库,由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和定期更新,能避免重复收集和构建指标体系繁琐性,推动指标权重和评价模型方法的统一,有助于实现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统一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构建评价指标是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笔者根据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的主要影响因子,在设定多层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AHP法计算各指标权重,以确定影响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指标体系19个指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5个指标依次为:土壤的侵蚀模数、地表径流量、土壤容重、枯落物层厚度和林草的覆盖率等。  相似文献   

4.
结合对我国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通过频度分析、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客观合理地筛选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适合于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可为当地维持退耕还林健康发展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我国退耕还林生态健康评价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管理需要,运用Delphi法、AHP法、AHP-Delphi法、把握度-梯度法和最大熵-最大方差法,通过对指标体系科学筛选,确定权重,利用专家知识库和实测数据库,确定可以量化评价的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描述型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总指标和3个具体指标,建立了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评价模型。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并合成了临河区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综合指数,对临河区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诣在为退耕还林经济影响评价理论和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依据成本效益评估法,采用层次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估体系。评估体系构建中重点研究生态效益量化的方法,主要思路是将生态效益评估体系分解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积累物质、净化大气环境、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护等8个子效益类别,每个子效益类别又分为若干具体指标。按照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北方沙化地区三大区域,分别利用三大区域的连清数据,推算出生态指标的量化值。该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大范围生态效益的量化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清镇市清黄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为客观评价其他林业绿化工程的综合效益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怀化市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计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怀化市鹤城区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十年间所取得的生态效益进行计量评价,估算了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在保护水资源效益、固土保肥效益和固碳制氧效益3个方面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鹤城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6645.36万元。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与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论述了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与评定的重要性,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建立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结合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际,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选取评价指标,对应用指标体系开展监测活动提出四条建议,为避免效益监测分析评价出现主观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建立科学、实用的指标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梳理和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认为现阶段对林农复合经营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定量分析的理论研究较少,评价内容不够全面;评价结果不够精确,且缺乏广泛适用性;缺乏区域的最优化模式研究;缺乏对林农复合经营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对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评价进行了展望:林农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评价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实现系统全面的评估;大力开发计算机模型等;加强多学科之间深层次、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与优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框架,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评分,计算其管理有效性指数值(ME)和管理优先性指数值(MP),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设置、管护设施、管理制度、经费管理、生态旅游、监督与评估的ME值均为1.00,其管理有效性最高;而宣传教育、权属、规划设计、科研监测和管理队伍的MP值均大于1.00,应优先加强管理.为此,该保护区的主要管理对策应包括打造南岭特色生态文化的实体和网络平台、构建利益协商、共享和监管的长效机制以及建设科研监测的新型台站.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退耕还林研究进展与基本途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我国退耕还林实施现状,从思路与方略、封山育林、模式与技术、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进展综述,对国外退耕还林实践进行了借鉴性分析,并在试验研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思路和“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求得逐年的林业综合效益指数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数。运用SPSS软件对逐年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林改前后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经济效益指数增长213.68%,经济效益年增幅9%;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生态效益影响极显著,生态效益指数增长166.28%,生态效益年增幅为11.62%;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社会效益影响极显著,社会效益指数增长200.12%,经济效益年增幅为7.24%;林权改革对林业综合效益影响极显著,林业综合效益指数增长188.36%,林业综合效益年增幅为27.52%。  相似文献   

15.
通道绿化带生态效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通道绿化带的生态效益评价尚处于认识与研究之中,无论是评价的内容还是指标都属于一门崭新的课题。笔者在较全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通道绿化带净化空气、土壤重金属防护及噪音衰减效应等方面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做了总结性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趋势:1)建立科学、完整的通道绿化带生态效益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2)寻求简单、有效且适合多尺度范围的通道绿化带研究评价方法;3)以货币形式显示通道绿化工程生态效益的计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道路的生态环境特性,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层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优化,最终形成了2大类准则层(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和17个指标层的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数学的绿色建筑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良  刘影 《森林工程》2010,26(3):61-65
针对当前经济形式下绿色建筑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绿色建筑层出不穷,为了能对绿色建筑的使用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更好的评价,选择性能更加良好的绿色建筑方案。基于德尔菲法及模糊数学,通过体系结构设计、评价目标的分解、指标的筛选和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和修正、指标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节能等级标志的建立等关键步骤,从综合能源利用、建筑品质、环境负荷、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5个总体指标方面构建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模型,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评判,并结合实例给出具体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森林社会效益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和确定了评估森林社会效益价值的指标体系与计算方法,并对山东省做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森林社会效益价值为4222.1095亿元,价值构成依大小次序排列为:发展森林文化价值(62.29%)、改善投资环境价值(35.09%)、创造就业机会价值(1.89%)和防灾减灾价值(0.73%)。建议继续开展不同地域的评估指标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国内尚无一个城市森林质量评价标准。根据江南城市森林林网化与水网化布局特点,作者以上海为对象提出城市森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结构、功能、协调性三大块共12个指标构成。计算结果表明,如按上海"规划"实施,到2020年上海城市森林的综合状况将优于现值2.6倍,其结构、功能和协调性分别提高2.5、1.8和3.3倍,森林覆盖率、乔灌植物种数、水土保持、景观休息吸引度、水网林网化、景观布局协调性等指标有较大增量。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收集国内外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的相关研究文献, 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指标维度、指标体系构建以及评价方法3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其发展趋势。通过文献分析发现,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维度构建研究进展较显著, 评价维度大多集中在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 国内研究者对指标体系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但目前尚无公认的评价体系, 现有评价体系缺乏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缺乏可操作性; 国外研究者对自然旅游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取得了一些成果, 可以选择性地借鉴; 融合多学科,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评价较为全面可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亟需深入研究的3个方面, 即注重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研究、加强环境维度指标的可测量研究和探索对全球自然保护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