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2篇
林业   24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蜻蜓目的3种食用种类与营养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蜻蜓是分布广泛的昆虫 ,部分种类的稚虫可以食用。调查和研究成果表明 :在云南省的许多地方都有食用蜻蜓稚虫的习俗 ,常见的食用种类有红蜻、角突箭蜓、舟尾丝等 3种 ,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它们的蛋白含量平均为 58.92 % ,脂肪含量平均为2 5.3 7% ,氨基酸含量平均为 4 6.0 3 % ,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为 16.4 1% ,占氨基酸总量的3 5.69% ,3种蜻蜓稚虫 K、Zn、Ca、Fe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2 960、12 5.4、2 616.6、796.2 mg· kg-1。由此可见 ,蜻蜓稚虫是营养丰富的食用昆虫资源  相似文献   
2.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5年生杉木林生长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比较了田紫胶虫红、黄两种色型雌虫的核型.两种色型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18.染色体类型基本一致:1~4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5~9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其中,黄色型第1、2、4对染色体呈棒状,第3对染色体为肾形,第5~9对染色体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红色型第1对的2条染色体长度差异较大,第2、3、4对染色体呈棒状,第5~9对染色体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红、黄两种色型在长臂、短臂、臂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经t-检验,结果表明:2种色型差异不显著.核型公式为:Ky(2n,♀)=18=8m 10T=4L 4M2 4M1 6S.  相似文献   
3.
同翅目几种食用昆虫记述及营养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记载了同翅目中的4种食用昆虫,包括2种暗类和2种介壳虫,对云南少数民族食用这几种昆虫的习俗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3种食用昆地主要营养成分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3种食用昆虫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粗蛋白质含量都在50%以上,还吸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成分,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蜡虫自然种群年龄特征生命表及主要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表明:白蜡虫繁殖力强,怀卵量为8000~12000粒·♀-1,死亡率高,世代死亡率高达99%以上,高繁殖力和高死亡率是白蜡虫种的特征,白蜡虫以高繁殖力补偿高死亡率,使种群延续.白蜡虫阶段死亡差异较大,卵期死亡率为9.58%,1龄若虫死亡率为85.25%,死亡高峰期在新孵1龄若虫寻找寄主植物叶片上定叶的过程中;2龄若虫的死亡率为45.50%,死亡高峰期在2龄若虫初期从叶片上转移到枝条上定杆的过程中;成虫期死亡率94.64%.1龄若虫死亡率最高,占总死亡率的70%左右;2龄若虫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10%~15%;成虫期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2%~5%.平均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32.气象条件和天敌是影响白蜡虫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Co60对中华紫胶虫,紫胶蚧两种紫胶虫的不同虫态进行了辐射试验,结果表明,在中华紫胶虫卵胚发育2-3期以1000rad辐射可以产生子代,在紫胶蚧卵胚发育5-6期以11000rad辐射,偶然得到子代。对辐射子代的怀卵量,性比,固虫密度,泌胶量等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白蜡虫卵营养价值与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白蜡虫卵的综合利用角度出发,研究了白蜡虫卵和卵囊壳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蜡虫卵及卵囊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卵的粗蛋白含量为44.6%,卵囊壳中为53.57%,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3.16%和50.53%,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2.38%和17.90%,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昆虫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表明,白蜡虫卵为实际无毒物质,无任何致突变和致畸作用,说明人类食用白蜡虫卵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白蜡虫营养需求与寄主植物的营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白蜡虫营养需求与寄主植物营养含量关系。结果表明:白蜡虫雌虫生长发育与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糖类物质密切相关;白蜡虫雄虫泌蜡与无机盐,水可溶性物质,纤维素和糖类物质有关。白蜡虫寄生的女贞枝条中有15种氨基酸含量低于不放养白蜡虫的对照枝条,只有谷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3种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枝条,白蜡虫寄生使女贞枝条的氨基酸总量降低了28.17%。K、Ca、Mn3种元素和K、Na、Ca、Mg、Fe、Mn等元素分别是白蜡虫雌虫生长发育和雄虫泌蜡所必须。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喙尾琵琶甲分布及生态环境调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云南省15个地区26个县(市、区)的调查表明,喙尾琵琶甲在云南民间广泛利用,是一种具有重大利用价值的民族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中、滇东高原分布较为集中,适生区年均气温为13~19 ℃,年均降水量为750~1 100 mm,海拔为1 500~2 100 mm.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760~2 450 m之间.喙尾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根据其适生的温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目前通称的云南琵琶甲应为喙尾琵琶甲.  相似文献   
9.
半翅目常见食用昆虫与营养价值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用半翅目昆虫的习谷古今中外都有记载。在云南省,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有食用蝽象的习俗,食用的蝽象有多种。云南常见的5种食用蝽象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蝽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平均粗蛋白的含量为51.84%,负子蝽的蛋白含量可高达73.52%;平均脂肪含量为33.21%,平均总糖含量为2.61%;平均氨基酸总量为45.68%,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平均为18.52%,占氨基酸总的40.54%。5种食用蝽象还含有K、Na、Ca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是一种由白蜡虫2龄雄若虫分泌的天然化工原料.传统白蜡生产采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模式.本研究在白蜡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础上构建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新模式.白蜡虫具有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卵从10℃以上开始孵化.在15~20℃条件下,若虫16~2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9~11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4~15天;在25 ℃条件下,若虫约12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4~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0~11天;在30 ℃条件下,若虫约1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3~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6~8天.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孵化速率,建立雌虫孵化的回归方程为:D=12.5-0.35T.在自然状态下,根据白蜡虫孵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Ha(♀)=(33.767+0.465K)%.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雌虫和雄虫分别放养在产虫区和产蜡区.根据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将种虫在产虫区放养10,15和18天后转移到产蜡区.放养10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65%左右,雄虫占15%左右;放养15~18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70%~80%,雄虫占65%~75%.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培育种虫产量与传统产虫区相同;产蜡量低于传统产蜡区,约为传统产蜡区70%左右,可以通过台理密植寄主植物和选择阴湿环境提高白蜡产量.分析和讨论高山产虫不产蜡、低山产蜡不产虫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