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应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及病理组织学手段对该病例的肿物进行检测分析.DR显示,其左后肢跖骨背侧位有一椭圆形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并使用高频电刀将肿物切除.眼观该肿物大小为21 cm×12 cm×10 cm,切面呈鱼白色,质地较硬.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组织由分化良好的纤维母细胞构成,细胞核...  相似文献   
2.
红叶石楠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红叶石楠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为MS BA1.00 NAA0.10,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1/4MS NAA0.20,在湿度90%左右、温度28℃~32℃、光照1600lx以上的小环境中炼苗20d后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手球运动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展的十分红火到如今中国手球运动发展已是举步维艰。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手球运动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国内手球运动群众基础、全国手球赛事数量、国家队比赛成绩、教练员、体育教师业务能力、队伍梯队建设、运动员招生与就业等因素制约中国手球运动的发展,并针对以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和讨论计算机测控系统中如何提高传感器的采样精度问题,对温漂采用每次测量前采集零点的办法进行消除;对非线性问题采用全段线性化的办法加以解决,只要分段中够小,则可大大提高其精度。结合实例对标定方法及采样程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色木槭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色木槭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通过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筛选,诱导出丛生芽,获得了再生植株。结果表明:色木槭茎芽最佳灭菌效果是用0.2% HgCl2灭菌时间12 min ,存活率为65%;茎芽在MS培养基上添加0.2 mg ·L -1 NAA作为启动培养基,添加3.0 mg ·L -16-BA时可以实现增殖,增殖系数最大,为5.0;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取培养后健壮的芽苗,接种到含有0.1 mg ·L -1 NAA的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建立色木槭的组培体系。  相似文献   
6.
裂头蚴病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各种蛙、蛇、鸟类及散养猪均有很高的感染率,随着人们食用上述动物的日益增多,人类感染裂头蚴病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裂头蚴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本文从该病的病原学、生活史、流行病学、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概述了裂头蚴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真桦光合特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真桦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对真桦叶片光合作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真桦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加大。胁迫初期,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组真桦幼苗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同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同时降低,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胁迫中期和后期,各干旱处理组光合速率降低的同时胞间CO2浓度均显著升高,非气孔限制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真桦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变化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为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8.
以山新杨半木质化组培枝条为材料进行嫩枝扦插试验,从插穗部位、激素种类、激素剂量、基质种类、插穗叶片留量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5个因素均对插穗生根及无性苗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狂犬病毒固定强毒株CVS-24、广西街毒株GX074、弱毒株rRC-HL和重组毒株rRC-HL△G感染小鼠后的临床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为揭示狂犬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CVS-24、GX074、rRC-HL和rRC-HL△G分别通过脑内注射SPF级昆明小鼠,以注射DMEM为对照,每只小鼠注射30μL,攻毒后连续观察测量小鼠的体重和死亡情况,采取濒临死亡小鼠的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经HE染色后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DMEM组的小鼠相比,rRC-HL组小鼠攻毒后的体重先下降后恢复正常,而其他攻毒组小鼠的体重迅速下降直至死亡.DMEM组和rRC-HL组的小鼠在整个试验周期内未见死亡;CVS-24组、GX074组和rRC-HL△G组的小鼠在攻毒后全部发病死亡,其中,CVS-24组小鼠出现死亡的时间最早(攻毒后第5 d),且在攻毒后第6 d全部死亡.通过观察小鼠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发现rRC-HL组小鼠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最严重,其神经纤维紊乱,神经元细胞变形,细胞边缘不清晰,少量细胞固缩甚至消失,海马回神经胶质细胞浸润,嗜神经现象明显,血管套现象严重;rRC-HL△G组次之;GX074组和CVS-24组小鼠的脑组织病变轻微,可见少量嗜神经现象.[结论]rRC-HL△G、GX074和CVS-24等3株狂犬病毒强毒株的临床症状更明显,发病死亡率达100%,但与弱毒株相比,其炎症反应较轻微,说明狂犬病毒强毒株可能是通过抑制机体脑组织中促炎因子的产生而抑制炎症反应出现,阻断其固有免疫反应,不利于机体对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辽宁绒山羊毛尾线虫的种类及遗传进化关系,以来自辽宁省东部山区的10株辽宁绒山羊源毛尾线虫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对其核糖体基因组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扩增并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公布的其他动物毛尾线虫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0株虫体的形态结构均符合毛尾线虫特征,10株毛尾线虫的ITS1序列长度基本一致,约为445 bp;与GenBank中登录的2株中国岩羊毛尾线虫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5.5%~100%和93.7%~98.7%;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10株绒山羊毛尾线虫样品与2株中国岩羊毛尾线虫聚集在同一分支上,种内差异(0~2.1%)远小于种间差异(23.6~50.6%)。结果表明,本次从辽宁绒山羊体内分离到的线虫为毛尾线虫,同时也证实其核糖体ITS序列种内相对保守,可以作为毛尾线虫的分子鉴定及遗传进化研究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