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SPF鸡胚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 Gx株进行培育,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致弱,对其结构蛋白VP3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揭示vvIBDV Gx从超强毒力向弱毒力转化过程中基因的序列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胞毒在第8代以前,VP3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标准超强毒HK46株氨基酸同源性达99%以上;细胞毒第9代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10代毒VP3基因与标准弱毒P2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细胞适应毒传至20代,其VP3基因序列不再改变。从而说明,vvIBDV Gx株在致弱过程中,VP3基因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肠道细菌在蜱的生理学和传播病原上的作用,本研究进行了长角血蜱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按照细菌传统分离方法并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获得7个分离株,这些菌株分别属于显核菌属(Caryophanon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和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5个菌属。  相似文献   
3.
将镰形扇头蜱体内的抗菌肽M50全长基因,克隆于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A中,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HTA-M50,并将其转化DH10Bac细胞后,得到重组穿梭质粒reBacmid-M50,再转染到sf9昆虫细胞,进行M50重组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等方法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50基因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中成功表达。带His标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15 kDa,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M50蛋白能被抗原核表达的M50蛋白的血清识别,也能被标签His单抗识别。  相似文献   
4.
随着疫苗及药物的发展,新型传递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细胞渗透蛋白或肽(CPPs)作为一种传递系统,具有穿过哺乳动物细胞膜的能力,且不受能量和受体的约束。细胞渗透肽已经成功地携带多肽、荧光标记蛋白、螯合剂、DNA、反义核酸、脂质体等物质,实现体内外的跨膜递送,并可导入几乎所有的组织和细胞内。细胞渗透肽作为转运载体在药物传递、治疗性分子转运和疫苗增效方面都显示了重要价值,已成为国内外相关研究的一个热点。论文对细胞渗透肽的种类和在动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做了综合性的概述,以此促进细胞渗透肽能在将来的动物医学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克隆弓形虫上海SHR株SRS20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体系,通过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对蛋白进行特征化鉴定。采用PCR技术扩增弓形虫SRS20A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埃希菌(E. coli),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采用镍亲和层析法获得纯化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使用弓形虫阳性血清检测SRS20A蛋白的反应原性,应用纯化的rSRS20A蛋白通过ELISA方法对猪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多克隆抗体与弓形虫天然蛋白的反应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观察SRS20A蛋白在虫体内的定位情况。成功从弓形虫基因组中扩增出SRS20A目的基因,构建了pET-30a-SRS20A重组质粒,利用小鼠感染弓形虫的阳性血清可以特异性识别重组蛋白rSRS20A,ELISA试验表明rSRS20A可以与猪临床血清特异性反应,证明SRS20A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制备并获得了抗SRS20A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可检测出弓形虫天然蛋白SRS20A的特异性条带。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鉴定S...  相似文献   
6.
CIAV VP1 C端基因片段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从组织病料中提取到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核酸经PCR扩增得到vp1基因,用DNAStar分析软件分析预测VP1的抗原表位,它们主要位于VP1氨基酸序列的第1~95、134~303、327~435位,分别命名为Ⅰ区、Ⅱ区、Ⅲ区.欲表达C端基因片段,含部分Ⅱ区和完整的Ⅲ区.把vp1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1上,用BamHI消化重组表达质粒pGEX-vp1,回收含C端基因的大片段,自连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质粒pGEX-vp1(C).重组菌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结果VP1 C端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49kDa.蛋白纯化后作ELISA检测,可与阳性血清反应.本研究为研制应用重组抗原制备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Gt株基因组A节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F鸡胚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Gx株进行培育,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致弱,使其成为弱毒株IBDV-Gt.从细胞适应毒中提取病毒dsRNA,通过反转录,使用Long-accurate PCR(LA-PCR)用一对引物一步直接扩增IBDV-Gt基因组A节段全长cDNA的方法,得到一约3.30kb的片段.测序结果证明已获得3255bp的A节段全长,对vvIBDV-Gx株和IBDV-Gt株的全部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BDV-Gt株与国内外数株IBDV弱毒株的同源性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8.
J亚群禽白血病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分离纯化了具有反应活性的J亚群禽白血病JL-2株gp85表达蛋白,并以其为抗原,开展了相关反应条件、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现地应用以及国外试剂盒符合率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建立了J亚群禽白血病ELISA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IBDV的结构蛋白VP3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HTa中,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VP3/PA,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插入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SDS—PAGE检测表明,经重组质粒VP3/PA转化、诱导的受体菌E.coli DH5 α能表达结构蛋白VP3基因,约33 Ku,表达量达到了茵体总蛋白的33.9%,经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诱导表达的抗原蛋白能与vvIB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这为IBDV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株感染性分子克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株(野毒株)基因组为模板,用蛋白酶K法提取病毒基因组核酸dsRNA,在cDNA克隆的5'端上游引入了T7启动子序列,采用Long-accurateRT-PCR(LA-PCR)一步法扩增并克隆了病毒基因组A节段与B节段全长c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基因组A节段全长共3267个核苷酸,包括5'及3'端的非编码区和两个部分重叠的开放阅读框,基因组B节段全长共2843个核苷酸,包括5'及3'端的非编码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将IBDV-Gx株的A节段全长基因组及B节段全长基因组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构建成pMD-A、pMD-B两个带有T7启动子的重组质粒。两个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进行体外转录,然后共电转染于鸡胚成纤维细胞37℃培养72h并传代。收获的细胞传代培养物分别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蚀斑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用RT-PCR扩增出了VP3及VP5基因片段,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了特异性的荧光抗体,蚀斑试验结果表明蚀斑形成单位为3×103PF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