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建立简便、有效、低成本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的检测方法,用提纯的WYMV免疫BALB/c小鼠后,利用杂交瘤细胞技术经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共获得2D4、2D3和6F4 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WY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分别注射小鼠腹腔制备其单抗腹水。3株单抗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为10~(-6)~10~(-7),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κ链。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6F4和2D4这2株单抗仅与WYMV的32 kD外壳蛋白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利用效价最高的2D4单抗建立了检测WYMV的抗原包被ELISA方法(ACP-ELISA),其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当病叶以1∶25 600(g/ml)倍稀释时仍能检测到病毒,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有效区分小麦易感染的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田间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可靠地用于小麦WYMV的大规模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快速、灵敏、准确且易操作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检测方法以实现早期诊断与控制病害,制备了8株效价大于1×10~(-7)的单克隆抗体,配对筛选结果表明经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A8H与单抗A3配对检测的灵敏度最高,并据此创制了双抗夹心ELISA试剂盒。该试剂盒对CGMMV具有特异反应,灵敏度达1∶12 800(g∶ml),准确度与RT-PCR结果吻合,检测周期小于5 h,可用于生产上病害发生初期的快速诊断与鉴定。  相似文献   
3.
江苏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是2012年江苏新发生在葫芦科作物上的一种病毒病害,主要发生在大棚西瓜上,病源随西瓜种子或种苗调运进入江苏,目前在苏南、苏中、苏北等地均有发现.本文叙述了CGMMV的特点、分布、传播途径和危害规律,确定绿脉、斑驳为其特征性症状的简易识别方法和5月份前在大棚西瓜发生的花叶病毒病多数为CGMMV危害的辅助识别手段,提出目前江苏该病毒防治应在加强宣传培训的基础上采用“检、消、扑、治”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白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种类之一,是我国南北各地冬春季节供应的主要蔬菜。它品种多,生长期较短,适应性强,高产且稳产,容易贮藏,既可鲜食也可腌渍,供应期长,种植栽培容易且省工。一、品种选择大白菜品种很多,冬季地膜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春大将、阳春等韩国品种。该品种耐旱,高产。播种后70—80天可采收。适宜福州地区冬春季低温期栽培,一般在11月份至来年2月份栽培。  相似文献   
5.
西芹传统上以秋季栽培为主,近年来一些菜农尝试进行西芹春季种植,但由于春季气温和日照时间的快速转变,生产上容易出现未熟抽薹的情况。为此既要选用适于春季栽培的西芹品种,又要加强对春季西芹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6.
任春梅  杨柳  缪倩  陆芳  顾雪  程兆榜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454-2460
[目的]明确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玉米抗病品种选育及其田间合理布局提供指导,也为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个市(县)的疑似小斑病玉米叶片进行单孢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基于rDNA-ITS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选用8个自交系玉米品种(Mo17、B73、丹340、罗31、掖478、齐319、昌7-2和掖107),采用喷雾接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分别从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地各分离到1株菌株,依次标记为DT、RD、FX和DH,形态学观察发现分离菌株存在类似于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以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550 bp左右的预期片段,测序分析发现其与玉米小斑病菌多个分离株序列的同源性达97%;结合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的江苏分离株.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台分离株(DT)独立一枝,说明其来源较特殊.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来自东台的菌株(DT)致病力最强;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菌株上的抗感性差异较大,对玉米小斑病表现为抗病的有齐319和Mo17.[结论]可选用东台菌株(DT)作为江苏省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筛选的接种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可挖掘齐319和Mo17的抗病基因,为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秋季西瓜也称反季节西瓜,传统的秋季栽培一般是指7月份播种,10月份收获上市。秋季西瓜上市不仅可解决福建省9~10月西瓜供应淡季,此时又恰逢中秋、国庆,西瓜需求大,市场价位高。由于秋季栽培的西瓜存在生育期短,伏旱与秋涝,病虫害严重,在技术上要求较高,掌握相应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选用8个高代苦瓜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28个,通过观察比较表明,组合BAL-22-31×9208B(如玉11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植株生长旺盛,始雌花着生于第11节左右,瓜长25~28cm,横径6.0~7.0 cm,肉厚1.1 cm,瓜皮为墨绿色,短纵条间玉米瘤,尾部稍尖,主侧蔓同时结果;平均单瓜重400 g以上,挂果量大,产量高,耐寒、耐热性较强,较抗枯萎病。参加郑州、永春、三明、漳州多点试验,产量达5.12万~10.50万kg.hm-2,分别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6.7%、18.3%、16.5%、11.4%。  相似文献   
9.
苏辽粳稻区稻瘟病菌群体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套鉴别品种对苏辽稻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57株菌被中国鉴别品种分为7群23个小种,其中苏辽菌株分别为5群12个小种、7群21个小种,江苏优势小种ZG1占其菌株数的52.92%;辽宁优势小种ZG1、ZC15占其菌株数的30.84%、19.63%。苏辽菌株分别含37、46个日本小种,江苏优势小种011、011.2、000占其菌株数的25.33%、14.67%、12.67%,辽宁优势小种011.2占其菌株数的28.97%;LTH近等基因系将苏、辽菌株划分为27、23个反应型。利用Pot2-rep-PCR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75%相似水平上可将参试菌株划分为13个系谱,江苏12个系谱中优势系谱L11、L12、L4分别占其菌株数的22.67%、16.67%、17.33%,辽宁6个系谱中优势系谱L12占其菌株数的55.14 %。苏辽相比,辽宁菌株毒力普遍强于江苏,两地稻瘟菌株的毒性多样性与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度相反。综合分析显示,苏辽两地稻瘟菌是两个在致病型和遗传结构上相近而又异质性明显的不同群体。  相似文献   
10.
以独创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室内活体保存技术为基础,研究玉米接种苗龄、接种时间、接种强度对人工接种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苗龄芽鞘期,以0.1~0.9头/株接种强度、接种49~72 h的鉴定效果最佳,此条件下,感病品种苏951的病情指数为83.33~95.83,与田间鉴定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鉴定结果可靠,以此建立一种高通量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应用该方法鉴定种衣剂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效、评价新育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均得到较为准确结果。该方法克服了自然接种的不稳定性,在接种规模上实现突破,大大节约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