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大─120(原BR-120)是国际上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有极强的激活性能。该产品无毒、无害、安全可靠,是发展绿色食品的高科技产品。我县自1997年初开始引进该产品,在不同土质、不同肥力地块,进行水稻不同时期应用试验示范,获得很好效果。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云大—120①种子处理:用3000培云大—120溶液浸种24h,晾干后播种.清水浸种做对照;③苗期处理:在水稻秧苗2~3叶期及插前1周,各喷1次400O倍云大一120溶液司十照喷施清水。试验设三次重复,随机排列,每个处理面积Zm‘。③水稻生殖生长期处理:用4O0…  相似文献   
2.
3.
摸索了DNA分子的水展膜电镜制样方法与技术,在无旋转投影设备的条件下,直接用透射电镜观察到了DNA分子的线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谈茶叶香气制备与保存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历来在茶叶生产及科研工作中被人们所重视,但对香气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工作 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微量分析技术日臻完善以及茶叶香气物质提取分离技术得到发展以后才开始的,茶叶香气提取分离是茶叶香气分析检测的基础,对分析检测结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含量低、不稳定、易发挥、而且在制备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所以不得不采用一些特殊的制备技术,李名君和王华夫曾分别对茶叶香气的几种制备方法(同时蒸馏萃取法、顶空分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了论述,这些方法对促进我国茶叶香气的研究起了积极作用,笔者近年来对茶叶香气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就其中茶叶香气制备及保存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盘锦地区耕地土壤养分情况简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开始,盘山县在耕地土壤上采集了578份监测土样,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pH值等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在1982年~2001年的20年间,全县耕地土壤的全氮、速效磷含量水平有所提高,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湘早籼8号为受体材料,以易于大量获得的鲤鱼精液DNA为分子供体,进行浸胚法DNA导入水稻实验,研究了DNA分子在浸胚过程中的降解情况。通过定时取样后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分析,发现水稻胚在浸泡过程中能主动降解外源DNA分子,48h后大部分DNA分子被降解成小分子片段、单磷酸脱氧核苷酸、碱基甚或无机成分;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发现220~240nm有明显的增色效应。鉴于浸胚法诱变优势的普遍性及基因导入的固有困难,推测外源DNA浸胚过程中降解后的成分对诱变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外源DNA导入水稻第三代变异材料的部分器官的解剖观察,发现穗颈和第一节间的维管束数目及大小均较受体品种明显增加,维管束与茎壁组织的面积之比增大,剑叶中脉的维管束和气腔数目增多.这些结果说明变异材料的输导组织发达,物质转运畅通,单位时间内物质运输量多.从而为穗大粒多、早熟、结实率高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盘山县对水稻进行缓释尿素和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施入免追肥试验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缓释尿素可提供水稻整个生育期的氮素供应,该施肥法可确保水稻产量,省工省事,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茶树叶片DNA提取,纯化与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0.
九个粳稻品种未传粉子房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个粳稻品种未传粉子房的培养试验表明,品种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化率均存在差异。早粳优于晚梗。抽穗期早的品种具有较高的成苗率。外源激素对诱导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MCPA(2-甲基-4-氯苯氧乙酸)优于2.4-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