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8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5篇
  32篇
综合类   17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银中杨5种造林密度连续8年的试验观测,研究了造林密度对银中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径阶分配、树干圆满度、树冠发育、分枝角、叶面积等项指标的影响;采用修正指数曲线拟合了各密度林分胸径、树高随林龄增长的数学模型。15年主伐,各密度林分每公顷蓄积年平均生长量均超过我省杨树各栽培区小黑杨、北京杨、白城杨的丰产指标。提出了培育各材种适宜的密度和主伐年限。  相似文献   
2.
3.
4.
改良式双膜大拱棚是对普通大棚进行的改良,改进了传统多层覆盖的弊端,解决了保温覆盖和抑制光合作用的矛盾,实现了覆盖膜的便捷收放,有提升蔬菜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白色污染、提高生态效益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2003-2017年陕西省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英杰  文彦君  张翀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155-162,169
[目的] 研究影响陕西省植被覆盖主导气候类和非气候类因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03—2017年MODIS 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研究了气候类和非气候因素对陕西省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 ①2003—2017年陕西省NDVI空间分布总体上为改善趋势,但在不同植被类型区和生态区有所差异。②降水是影响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主导气候类因素,其他因素对当地植被覆盖影响程度有所差异。③降水与气温、日照、风速、相对湿度的交互作用对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且气温的作用只有在和降水的交互作用下才能体现出来。④植被类型和地貌是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的主导非气候类因素,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所差异。⑤植被类型、地貌和土壤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起主导作用。人口、GDP的影响也只有在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才能显现出来。[结论] 气候类因素的影响大于非气候类因素,气候类和非气候类因素的共同作用能够充分的解释植被覆盖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7.
正河北省绿芦笋经多年种植后出现病虫害严重、标准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通过集成优良品种、护根育苗、深耕定植、地面覆盖、持续采收等技术,能实现绿芦笋优质栽培。河北省是全国绿芦笋主要产区之一,面积仅次于山西和山东省,位居全国第3位,截至2015年底,全省芦笋面积保持在1.33万hm~2(2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6.7万t,主要种植区域为唐山、邢台、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是全国设施黄瓜生产的主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以温室大棚生产为主,其中,青县、高邑、武邑等地栽培面积集中连片,特色明显。随着蔬菜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生产基地因重茬引起的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黄瓜枯萎病、根结线虫等严重地影响着黄瓜的生长和品相,降低了生产效益。近年来,以肃宁绿苑、青  相似文献   
9.
营养调控仔猪减排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为试验对象,设计理想蛋白质营养,降低饲粮1%粗蛋白,同时应用植酸酶和益生素,并降低饲料中磷、铜、锌和铁等元素添加量,不使用有机砷制剂,通过饲养和代谢试验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仔猪生长性能、氮磷代谢、微量元素排放及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铜对照组比,1)饲用中等水平铜处理组仔猪日增质量、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低水平铜处理组则降低了仔猪日增质量10.87%(P0.05)和采食量14.63%;2)中铜组使粪尿中总氮、磷、铜、锌、铁和砷分别降低了16%(P0.05)、31.7%(P0.05)、58.51%(P0.01)、50.42%(P0.01)、44.1%(P0.01)和93.01%(P0.01),低铜组则相应地降低了10.22%(P0.05)、26.14%(P0.05)、91.11%(P0.01)、43.44%(P0.01)、46.89%(P0.01)和93.69%(P0.01)。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21日下午,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二楼第一会议室胜利召开。来自全国的动物营养与微生物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代表共计3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科技推动产业进步,打造中国生物饲料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