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秋葵——荠菜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蔬菜市场供应及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同时发挥黄秋葵、荠菜集菜用、药用、保健功能于一身的优良特性,增加农户种菜收益,探索出黄秋葵、荠菜套种标准化高效栽培技术。在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移栽、定植整地、间苗中耕、肥水管理、培土整枝、病虫害防治、科学采摘及茬口安排等方面严格管理、科学安排,尤其采取了适时播种、适时移栽以及荠菜的3种多收技术,使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每667 m~2累计收益9 900~12 900元,所产黄秋葵、荠菜因品质突出、淡季应市,市场上十分畅销,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烫漂对蚕豆感官品质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新鲜蔬菜一般含有多种内源酶,由于各种酶作用会使果蔬在速冻过程中品质变劣,严重影响果蔬的风味、色泽和营养价值,降低可食用性,所以大多数速冻产品在冻结前要进行烫漂处理以钝化内源酶的活性,这样才能保证速冻蔬菜品质在冻藏期间的稳定性[1-2]。色泽、硬度是速冻蚕豆的重要感官指标,令人愉悦的颜色能提高人们对食物的接受性并促进食欲,硬度则是口感的一个指标。但是随着烫漂时间的增加,蔬菜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基于速冻果蔬产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了中国速冻果蔬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企业研发团队建设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加工技术与设备制造水平低,高端品牌产品少等。提出了全面提升速冻果蔬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速冻果蔬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促进速冻果蔬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超声波辅助提取荠菜中VC,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先将荠菜匀浆后,以2%草酸为萃取溶剂,100 W的功率,25℃超声提取10 min,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VC提取液,再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以0.1%草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在246 nm波长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超声提取荠菜中VC含量为56.05 g/100 g;VC浓度在2~2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VC浓度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VC含量的检出限为0.6 mg/100 g,定量限为2 mg/100 g。方法回收率为99.73%~101.48%;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7%。可见该方法能有效提取蔬菜中VC,测定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以用于蔬菜中VC的提取与检测。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促进我国荠菜产业健康发展,从荠菜的产业规模、区域分布、生产结构方面理清了荠菜产业情况: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区域分布以我国中部和东南部为主产区,以中部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领先,生产结构仍以野生栽培种为主,但有反季节栽培、轻简化栽培等新技术的应用;从产品供给、消费情况、成本收益、流通销售、价格运行等方面分析了荠菜产业的产品供需情况,产品供给以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为主体,多见加工食品,销售渠道以批发市场为主,价格较高且稳定,收益可观;从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角度总结了荠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同时指出目前荠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如标准化程度较低、农机农艺结合欠佳、采后保鲜加工工艺欠佳、产品开发与品牌建设意识不足等。作为特色蔬菜,荠菜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可通过挖掘乡村特色产业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南通蔬菜栽培效益,经不断研究与比较,形成了集优质、高产、高效于一体的设施大棚"蚕豆/黄秋葵/芹菜+丝瓜+番茄"周年种植模式。该模式通过高矮作物合理搭配、时间和空间科学组合,实现了培肥地力、增加市场品种、提升经济效益的蔬菜周年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华东地区人们对荠菜的特殊喜好,充分发挥野生荠菜食药同源和营养价值较高的特性,克服人工栽培产量低、效益差的短板,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反复试验及在海门、东台等地多处示范推广,利用秋、冬季气温较低这一特定条件,发明了秋播荠菜三种多收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精细整地、破除休眠、田间管理、采密留疏,病虫防治等措施,每667m~2产量从1 000 kg左右提高到2 500 kg,产值5 000元以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