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进行AFLP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FLP技术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及其保持系21B进行分析,获得不育系21A特异扩增片段。将特异扩增片段回收测序并用BLASTn和BLASTX程序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和相似性比对。[结果]获得了不育系21A特异性扩增片段AA/CAG169,该片段中部分序列是Penaeus monodon性别及生长性状相关的AFLP标记序列中的串联重复序列;BLASTX和TBLASTX分析结果表明,该特异性片段的翻译产物与马铃薯的假拟gag-pol蛋白、假拟逆转座子蛋白、假拟逆转座子gag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特异性片段AA/CAG的功能可能与逆转座子有关,表明其可能与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and utilize the natural anthocyanidin from Rhododendron L. [Method] Using Rhododendron L. with four different colors including white, pink, red and purple as the test materials, its anthocyanidin extraction method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spectral properties and its stability of various anthocyanidin. [Result] The anthocyanidin from Rhododendron L. was perfectly extracted by methanol with 1%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V/V) and had better stability in this extraction solution. The further experiment in vitro indicated that the anthocyanidin from Rhododendron L. became stable with pH value of 0-3, but could not resistant to high temperature or strong light, and the alkaline condition had also great effects on its stability. [Conclusion] The methanol with 1% concentrated hydrochloric acid (V/V) has the best effect for extraction, and the anthocyanidin from Rhododendron L. is more stable in low temperature, weak light and aci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供体)和栽培稻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受体)构建的BC1F6渐渗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筛选出的分布在12对染色体上的25对SSR引物对群体中的239个株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25个微卫星位点都有东乡野生稻DNA片段不同程度的渗入,群体均大部分保留亲本协青早B或东乡野生稻的DNA序列。渐渗系基因组中平均受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78.13%,最高达94.98%(引物为RM131),最低为60.25%(引物为RM171)。平均供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13.37%,最高达32.64%(引物为RM171),最低为2.93%(RM1095)。群体中还存在一些杂合位点,平均杂合率为5.62%,最高达10.04%(引物为RM401)。此外,BC1F6渐渗群体中发现有双亲条带的丢失和一些双亲所没有的新条带出现,其中平均亲本条带丢失率为2.88%,最高达13.39%(引物为RM311),最低为0(引物为RM401),平均新带率为1%。高世代渐渗群体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e)和平均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76和0.457。[结论]通过远缘杂交,渐渗系发生了广泛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异,扩大了遗传变异基础,为水稻品种改良与种质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野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 2n = 24)与栽培黄瓜‘NC4406’(C. sativus L., 2n = 14)的种间杂种F1(2n = 19)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特点,为种间亲缘关系、杂种可育和败育机制提供细胞学证据。【方法】采用减数分裂制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分别观察研究雄配子和雌配子发生、发育过程,并通过回交试验测定雌雄配子的实际育性水平。【结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中存在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等多种染色体构型;后期I和后期II中常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最终导致了多分体的形成和只有部分小孢子能发育成正常可育的花粉粒(约占总数的23.3%)。杂种F1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常出现胚囊退化或产生无极性的异常胚囊,只有40%左右的胚囊能发育成正常的8核胚囊。正反回交的平均结籽数分别为22.8和6.3粒/果,表明该杂种F1的雌雄配子均具有一定的授粉受精能力。【结论】尽管该种间杂种F1仅具有部分育性,但它的减数分裂过程证明了野黄瓜和栽培黄瓜的染色体组发生了广泛的交换和重组,表明这一种间杂种F1在转导野生有用性状中将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分析不同花色杜鹃花的色素成分与稳定性。[方法]以4种不同花色的杜鹃花花瓣(浅红、紫色、白色和粉红色)为试材,对其花色素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检测、特征显色反应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杜鹃不同花色色素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粉色、浅红色和紫色杜鹃花色素主要由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化合物组成;白色杜鹃花色素则含非红色的类黄酮化合物以及其他化合物,其花色素不具备邻二酚羟基或邻三酚羟基结构,揭示了杜鹃花色呈现差异的内在本质。紫外-可见光光谱扫描的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素溶液中的花色素种类与含量不同。稳定性研究表明,食品添加剂、低价金属离子对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但碱性环境、氧化还原剂以及Fe3+、Al3+均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探明了有利于杜鹃花色素稳定的环境条件。[结论]研究可为杜鹃花色素的分离鉴定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天然杜鹃花色素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发芽率为评价指标,对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杂交构建的230个高代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及其亲本种子的休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ILs群体种子发芽率呈偏态的连续分布,说明东乡野生稻休眠性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群体中11个株系及亲本东乡野生稻具有强休眠性,其中株系BIL216的休眠性最强,用5%H2O2浸种能有效解除强休眠材料的休眠.BIL216可以作为培育强休眠性新品种的优异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7.
辣(甜) 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减数分裂和雄配子发生过程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运用减数分裂制片技术和石蜡切片法观察了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 和保持系21B 以及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金A 和保持系金B 减数分裂和雄配子发生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 不育系和保持系都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 中期I 的染色体构型为9 个环状二价体和3 个棒状二价体, 后期I 和后期II 都均等分裂, 形成了正常的四分孢子(n = 12) 。保持系的四分孢子经过单核和双核期后形成成熟花粉粒。雄性不育系从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开始异常, 绒毡层细胞径向异常膨大, 挤压花粉粒, 致使小孢子在形成双核之前完全裂解, 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8.
 以甜瓜属(Cucumis)黄瓜与酸黄瓜的3种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 - 双单倍体种间杂种F1(2n = 2x = 19,HC)、异源三倍体黄瓜(2n = 3x = 26,HCC)和异源四倍体C. hytivus (2n = 4x = 38,HHCC)及其双亲为试材,比较研究过氧化物酶(POD)、谷氨酸脱氢酶(GDH)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AT)在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中的酶谱表达特性,探讨基因组剂量对酶谱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倍性异源多倍体的酶带染色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酶带数和酶带分布基本一致。在AAT同工酶中,酶带的表达随基因组剂量的提高而增强,在POD和GDH同工酶中,大部分酶带的表达随基因组剂量的提高而减弱。这些结果表明甜瓜属异源多倍体在不同的酶系统中,酶谱表达可能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基因组剂量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  相似文献   
9.
杜鹃花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在盛花期,于晴天早晨露水刚干时,分别采集刚盛开的白色、粉色、紫色和红色杜鹃花的花瓣,置黄色牛皮纸信封中,立即冻存于-20--22℃备用。白色、粉色和紫色杜鹃为毛鹃栽培种,取自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内。红色杜鹃(映山红)取自江西省南昌市梅岭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东乡野生稻渐渗系基因组结构变化及对其进行多样性分析。[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供体)和栽培稻协青早B(O.sativa sp.indica Kato.,受体)构建的BC1F6渐渗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筛选出的分布在12对染色体上的25对SSR引物对群体中的239个株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适25个微卫星位点都有东乡野生稻DNA片段不同程度的渗入,群体均大部分保留亲本协青早B或东乡野生稻的DNA序列。渐渗系基因组中平均受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78.13%,最高达94.98%(引物为RM131),最低为60.25%(引物为RM171)。平均供体纯合条带百分率为13.37%,最高达32.64%(引物为RM171),最低为2.93%(RM1095)。群体中还存在一些杂合位点,平均杂合率为5.62%,最高达10.04%(引物为RM401)。此外,BC1F6渐渗群体中发现有双亲条带的丢失和一些双亲所没有的新条带出现,其中平均亲本条带丢失率为2.88%,最高达13.39%(引物为RM311),最低为0(引物为RM401),平均新带率为1%。高世代渐渗群体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e)和平均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276和0.457。[结论]通过远缘杂交渐渗系发生了广泛遗传与表观遗传变异,扩大了遗传变异基础,为水稻品种改良与种质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