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1.
针对寄生虫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观察玻片标本和瓶装标本为主,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滞后等突出问题,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动物寄生虫学课程组有计划地对寄生虫实验课进行了改革探索,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大学生人才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收集、保存寄生虫卵和虫体标本的方法,试验分别采用锦纶筛兜淘洗法、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虫卵沉淀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不同动物肠道寄生虫成虫及虫卵感染情况;用沉淀法浓缩收集虫卵标本,于5%甲醛溶液内保存;成虫标本采用瓶装保存,于70%乙醇中保存。结果表明: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不同动物感染的肠道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率不同。沉淀浓缩法收集并保存于5%甲醛溶液的寄生虫虫卵形态完整;成虫标本瓶装化后既能有效地保存标本,又不影响教学观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内5个犬弓首蛔虫株(T.canis)即GD株、CQ株、YN株、HN株和GZ株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旨在确定ITS1是否可作为T.canis分子分类的遗传标记。结果显示:GD株、CQ株、YN株、HN株和GZ株的ITS1序列基本一致,仅GD株有2个碱基的差异,HN株和GY株分别有1个碱基的差异;与GenBank中登录的T.canis(序列号为AB110024、AB110026)的ITS1序列同源性高达98.9%~99.4%。结果表明ITS1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T.canis与其它蛔虫的种间鉴定,但不适合用于T.canis种内遗传变异的研究,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诊断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1重度修枝整形,回缩树冠修枝整形时要将树冠回缩成高度为2~25m的伞形状,树冠之间保留1m左右的距离。缩冠后保留下来的枝条要健壮,分布要疏、匀且以四周分布为主。“霸王枝”、偏冠枝、重叠枝、内膛枝和病虫枝等要全部剪除。这项工作宜在4月份完成,以保证抽...  相似文献   
5.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血液寄生生物--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及人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1]。1928年[2]  相似文献   
6.
犬弓首蛔虫abcg-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T.canis)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ABC)亚家族G5基因(abcg-5)的分子特征.根据犬弓首蛔虫基因组数据库中的Tc-abcg-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克隆Tc-abcg-5全长基因,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和种系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 902 bp,编码633个氨基酸.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TcABCG5蛋白包含1个ABC转运蛋白结构域和6个跨膜区,同时发现了高度保守的Walker A和Walker B模体. GO分析显示ABCG5具有ATP结合和ATP酶活性.种系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TcABCG5与猪蛔虫进化关系较近,与哺乳动物进化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渝西地区黄鳝胃瘤线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及与其他科线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对该地区黄鳝胃瘤线虫cox1部分序列进行了克隆测序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渝西地区6株胃瘤线虫分离株的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41bp;各分离株之间的相似性为97.5%~100%.种系发育树表明,6个胃瘤线虫分离株均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胃瘤线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本研究结果为胃瘤线虫的分类鉴定以及进一步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禽流感及其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禽流感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的养禽业,由于禽流感病毒抗原及其致病的易变性,这就要求未来的防制策略要采取早日检测,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病毒鉴定、检疫及免疫保护等措施,建立全国性禽流感检测网络,从而使禽流感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