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9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抗生素因其在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维持动物健康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生产中。然而,长期在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可引发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等问题,影响肉产品的质量,甚至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近  相似文献   
3.
周琳  董翔  杨宽民  黄煜 《猪业科学》2019,36(7):36-38
<正>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猪养殖量和猪肉消费量分别占全世界大约一半的比重。2017年我国生猪业产值接近1.3万亿元,占国内畜禽业总产值比重约56.6%,生猪产业体量巨大。但是,我国猪养殖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除了要重视猪品种选择、养殖生产效率、肉质改良与安全之外,还要着重养猪生产的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因为饲料成  相似文献   
4.
<正>在家禽生产的所有环节中,环境温度最为人们所关注。严重的热应激对采食量、体重、孵化率、死亡率、胴体品质以及其他影响养禽业效益的重要特性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羽化和缺乏汗腺,家禽的  相似文献   
5.
许多研究强调饲养场动物的相关活动会造成众多环境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氨的排放(NH3)及臭气的产生。氮(N)的排泄是影响家禽生长的一项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养猪业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地,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一直是经由食物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多数情况下出现于禽类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含量随季节、地域、群体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很大变化。研究人员发现家禽进入加工厂时沙门氏菌阳性率为3%~4%,而加工完成后则为20%~35%。因此,克服交叉感染是控制沙门氏菌的难题之一。由于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不同和生产过程中操作繁琐,所以交叉感染不易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在养殖场就控制好病原菌,那么病原菌就不会进入加工厂,控制交叉感染也就不成问题。但是,大多数食品安全控制措施是在加工厂执行的。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除具有调控钙、磷代谢和骨稳态等作用之外,在其他组织中也发挥多种活性作用,如调控免疫系统和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等方面的新作用。维生素D受体(VDR)除了在其传统组织如骨、肠道和肾脏中发现以外,还在众多组织中被发现。此外,这些组织中亦含有酶CYP2781,其可使维生素D循环形式25-OH—D3转化生成1,25(OH)2D3。1,25(OH)2D3在非肾组织中的代谢与肾脏不同,且VDR介导的转录活性调控作用也是细胞特异性的,因而维生素D的新作用具有细胞特异性,这为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提供了许多新的,临床应用依据,但其非传统作用也受到维生素D传统作用的限制,如高血钙和高尿钙。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国内外对动物营养需要研究的深入,以可消化氨基酸作为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按可消化氨基酸进行日粮配制达到共识。肉鸭作为世界四大家禽之一,具有生长快、耐粗放,对疾病的抵抗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