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油研十号的选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侯国佐  杜才富  侯燕  秦信蓉 《种子》2004,23(5):59-62
高产、高含油量、高蛋白含量的双低杂交油菜对于推动油菜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油研十号含油量平均达44.43%,饼粕蛋白含量达40.44%,芥酸含量为0.47%,硫苷含量为26.03μmol/g·饼;产量比油研七号平均增产6.62%,比中油821增产8.73%,比宁杂1号和宁杂3号分别增产5.35%和6.96%,最高产量可达3.5~4t/hm2.是一个具有"三高两低"高效型的杂交油菜品种,推广应用将会给农户和加工部门带来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紫苏为我国药食兼用型特色农产品,其嫩叶是我国出口日、韩稀特菜品种之一,具有良好的国际市场,而质量安全是紫苏产业的关键环节,本文参照农业行业标准NY/T761-2008建立对紫苏叶中甲胺磷的残留检测方法,为完善紫苏叶中农药残留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RNA干扰是一种高效的、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现象。文章介绍RNAi技术的研究简史及作用机制,以及在改良植物的体系结构、培育不育系、调控植物的颜色和香味、延长果实的货架期和在无核果实中的研究进展供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作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紫苏资源鉴选中产量构成因素的问题,对贵州地区收集的50份紫苏种质资源材料进行2年2点种植,并对农艺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农艺学性状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是单株总穗数,其次是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是影响紫苏产量的重要因素。以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建立回归方程,发现3个因素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度分别为0.037、0.069、5.598 g。结果表明,紫苏高产育种研究应主要考虑株高、单株总穗数、千粒重指标。该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紫苏种质资源的鉴选评价,以及紫苏材料创新及品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轮回选择法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系恢复系的品质性状进行改良。[方法]利用显性核不育系作为轮回选择的异交媒介,导入13份常规材料的优良基因,结合自交选择改良群体的品质性状,优选恢复系材料。并对改良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增益、脂肪酸链长度及不饱和度进行分析。[结果]轮回选择方法有效改良群体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增益。通过轮回选择筛选获得9份含油量超过50%和14份蛋白含量超过30%的材料。部分材料与成熟的不育系杂交进行组合比较实验,获得11个含油量显著高于对照的组合。[结论]轮回选择是改良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恢复系群体品质的一个有效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秦信蓉  杜才富 《种子》2008,27(2):96-98
通过采用复合杂交的选育方法,成功地选育稳定了黄籽双低高油份隐性核不育两系材料1528AB,并用该不育系的高含油量特性转育其它核不育材料。该不育系具有生育期适中,苗期长势整齐,含油量高等优点。用该不育系选配的多个组合在各级试验中均有良好表现,其中1个组合参加了2006年的贵州省区试,表现良好,进入2007年的续试;另有1个由不育系1528AB配制的组合绵新油19于2006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油菜的遗传性,采用SRAP标记,对39份2010—2011年度参加国家区试的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314条带,其中,68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21.7%,平均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为24.2条和5.2条。通过UPMG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0.670处供试材料可被分为(A,B,C,D,E,F)6个簇,其中,A簇包括11份材料,B簇15份材料,C簇6份材料,D簇4份材料,E簇2份材料,F簇1份材料。同一地区或同一育种单位的材料除少数表现出亲缘关系较近外,其余均表现出更丰富的多态性。来自于湖北的10个材料分属于A、B1、B2、D、E、F共6个簇;来自四川的7个材料分属于A、B、C共3个簇。各育种单位的育种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之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黄褐籽双低恢复系D4315R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系D4315R是1998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安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品系02R通过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于2003年选育成的黄褐籽双低高油分恢复材料,平均含油率达41.67%~43.9%,最高达43.5%~47.97%,硫甙含量平均为22.3~23.51μmol/(g·饼),且变异较小,芥酸平均含量小于1,饼粕蛋白含量在36%左右.  相似文献   
9.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油菜由于可获得100%的不育群体,而且育性稳定彻底,因而受到越来越多育种家的重视,但是遗传规律复杂、选育的难度较大。本研究通过多次回交转育在BCF 3后代群体进行选育获得较好的纯合两型系,为从事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油菜育种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以从浙江引入的常规材料浙18R为母本,与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黄籽双低高油分常规材料3911R杂交转育而成黄籽双低高油恢复系18R.转育工作开始于2003年,于2006年完成.该恢复系叶色较浅,苗期长势好,整齐一致,结实性好,角粒数较多,抗倒性、抗逆性强.含油量44.04%~47.38%,芥酸0.21%~0.72%,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