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更有效的对紫苏选育品系进行评价,本研究对15份紫苏材料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关联性分析、回归分析,评估几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单产为应变量,以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穗数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这3个因素对单产的贡献度分别为0.158、0.547、0.095.研究结果对贵州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有效基础.  相似文献   

2.
干旱是影响青藏高原青稞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定青稞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筛选可靠的抗旱指标,可对抗旱青稞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238份青稞种质为材料,于2019和202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青稞株高、单株穗数、单株生物量、单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和产量,结果表明: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值)分别进行成株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对各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株高、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株高、产量、单株生物量、单穗粒重、单株穗数、穗长和千粒重。基于D值、CDC值及WDC值的种质排序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产量、单株生物量、单穗粒重、株高、单株穗数、穗长和千粒重,这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的密切程度基本一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株高、单株穗数、千粒重及单株生物量可作为青稞成株期抗旱鉴定的可靠指标, D值为适宜的抗旱评价方法。以D值为依据将供试青稞种质划分为5个抗旱等级...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陕西省紫苏产区有效地开展紫苏选育工作,对10 个紫苏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探讨不同来源品种在陕西紫苏产区的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绛县紫苏、吉苏1 号和吉苏2 号为早熟品种,株高、分枝位、茎节数、总穗数、生育期等性状低于晚熟品种,早熟品种的产量和千粒重也低于晚熟品种。研究结果对陕西紫苏种质资源收集、评鉴及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具有指导意义,为紫苏选育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西北地区芝麻种质资源各个性状间的内在联系,准确评价各性状在产量构成中的重要性,对88份西北地区芝麻种质资源的株高、始蒴高度、空稍尖长、果轴长、每蒴粒数、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0.16%~78.99%,参试芝麻种质资源类型丰富;株高、果轴长、单株蒴果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果轴长>株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单株产量直接效应大小排序为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因此,在西北地区选育高产芝麻品种,应重视单株蒴果数、千粒重、每蒴粒数3个性状,同时兼顾株高、果轴长等性状。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种质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小麦种质资源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小麦遗传多样性评价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了合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降低组配小麦杂交组合的盲目性,选取73份国内外种质材料,在旱地条件种植,以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和产量为指标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养条件下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为: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供试材料可以分为六类,并对各类种质材料的特点及在育种中的应用作了评述。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的4个亲本材料为第Ⅵ组的18th FAWWON-IR-023、18th FAWWON-IR-111、18th FAWWON-IR-027和18th FAWWON-IR-169,可为选育抗旱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提供优异基因。  相似文献   

6.
贵州地方特色稻种高坡红米主要特征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高坡乡收集的21份红米材料的分蘖、主茎叶片数、生育期、株高、穗数、穗长、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等性状特征特性进行了观测。高坡红米具有种质资源多样性,且在分蘖能力、穗长、单株总粒数、千粒重以及单株产量方面较杂交水稻有相当大差距,并提出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让高坡红米能真正走上餐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有利基因拓展现代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和改良目标性状,本研究利用15个主要农艺性状对135个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晚熟、株高和穗颈长偏高、着粒密度和产量偏低为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的主要特征。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42%~35.01%,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穗颈长短、着粒密度等6个性状居前列。主成分分析显示,PC1-PC5能够解释总体70.4%的变异,而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单株有效穗、株高、千粒重、单株产量等7个性状因具有高的特征向量值,为分析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的重要性状。以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材料分为14类,其中第Ⅰ、Ⅸ、ⅩⅣ和Ⅻ类品种有利性状突出,是改良当地糯稻品种的极有用的种质资源。产量构成因子和单株产量的偏相关分析表明,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对产量的贡献主要是单株有效穗和每穗粒数,这也是地方品种亟待改良的重点。研究还发现,同名异种现象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8.
30份春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合理利用春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对30份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是影响春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参试材料分为3类,第Ⅱ类材料的综合表现较优,该组材料的生物产量、单株产量较大,千粒重、穗粒数适中,是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的育种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和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 8 个紫苏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对其 9 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位居前 3 位的品系为 AS-06、AS-07、AS-08;AS-06 每 667m2 平均产量最高,为 33.94kg;AS-07 位居第 2 位,平均产量为 31.70kg;AS-08 位居第 3 位,平均产量为 31.24kg。8 个参试品系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 11.72%~40.38% 之间,单株籽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变异系数最小,可见 8 个紫苏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可以通过改善栽培措施和育种技术手段进一步优化紫苏经济性状。产量与单株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株总穗数、主穗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千粒重、主茎节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茎粗、单株分枝数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新品种培育中应注重以上性状之间的协调性。由主成分分析可得,9 个性状可归纳为 3 个主成分(产量与穗型因子、株高与分枝数因子、茎粗与千粒重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92.199%;根据各个品系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AS-06、AS-07、AS-08 等 3 个紫苏新品系综合得分最高,表现较好,适宜在贵州安顺地区种植,可进入下一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0.
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是影响大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鉴定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的基础上,筛选抗旱指标,可为培育抗旱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在2016和2017年在大麦生长主要需水期平均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武威市进行田间试验,以30份大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大麦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的筛选。干旱胁迫对测定的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产量、株高、单株粒重、穗长、单株粒数、分蘖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分蘖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不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主成分可以代表大麦抗旱性86.39%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大麦种质资源抗旱性排序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单项抗旱系数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依次为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穗长、株高、分蘖、穗粒数和千粒重,各指标DC值与WDC值间的关联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产量、单株粒数、分蘖、穗长、穗粒数、株高和千粒重。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大麦种质资源依据抗旱性从强到弱分为5个抗旱等级,其中1级5份、2级1份、3级11份、4级10份、5级3份。除分蘖和千粒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着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回归分析表明, 5个测定指标均与D值密切相关。干旱胁迫对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确定了D值为适宜的抗旱鉴定指标。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大麦种质资源甘啤7号、Z06-278-9、MERIT、NEVADA和西藏25,可为大麦抗旱育种、抗旱机制以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穗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穗粒数、产量可作为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简单、直观的抗旱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分析适宜机械化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耐密油菜育种探讨,为选育耐密种植,适合轻简化收获的油菜提供理论基础。对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色关联度、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分枝数的关联度最大,在相关性中,株高、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与单株产量呈现显著相关,而且性状内部也存在着相关性,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分枝数。因子分析表明:株高、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在农艺性状中累计贡献率占到了总体的74.99%,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选育中应加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结角密度的选择,分枝部位要合适,减少无效分枝数,注重株型结构性状的选择,从而努力提高角粒数和千粒重,为有效提高单株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大豆品系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歆  杨芳  邓军波  汪嫒嫒  何念  陈艳 《作物杂志》2021,37(5):57-634
种质资源是大豆育种的基础,理论方法是品种选育的关键。以64份大豆品系为材料,采用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大豆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适宜江汉平原种植的大豆品系,同时探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为选育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提供种质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品系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19%~46.95%,有效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小;因子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转化为4个主因子,分别为产量构成因子、株高因子、粒重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0.067%。由农艺性状与综合得分相关性分析可知,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蛋白质含量7个农艺性状可作为大豆品系综合评价指标。聚类分析将64份大豆品系分成3个类群,类群Ⅰ31份,类群Ⅱ24份,类群Ⅲ 9份,类群Ⅲ大豆品系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江汉平原种植。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大豆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黄淮海地区16 个品种12 点试验进行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分析,从而为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底荚高度>百粒重。可见,对大豆新品种选育时,应优先考虑单株粒重,分枝数,株高和生育日数。  相似文献   

14.
绿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讨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15 个绿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绿豆7 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因子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单株荚数、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荚粒数、主茎分枝、生育期。因此,在山西高产绿豆新品种选育时,应首先注重单株荚数和株高。  相似文献   

15.
陆海BC4F3和BC4F4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更有效地对棉花农艺性状进行选择,缩短选择育种的年限,通过采用相关、偏相关、通径以及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陆海高代回交自交后代BC4F3和BC4F4群体的6个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铃重、衣分、铃数、果枝数、株高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铃数是决定单株皮棉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在BC4F3和BC4F4代对单株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650、0.6689,其次是铃重和衣分,两者的贡献大小相当;果枝数和株高可以通过铃数对单株皮棉产量起较大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优回归方程显示,铃重、衣分、铃数和株高对单株皮棉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研究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为提高棉花选择育种效率和实现高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15份春大豆和14份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育种时可优先考虑;夏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直接较大,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通过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同时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以引进的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中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84~2.0333,其中,株高、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株型、种子表面、粒形和花色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2000。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可筛选出丰产且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类群Ⅱ包含13份材料,可筛选出高产、高秆和中籽粒型的品种。7个数量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92%、19.25%和15.82%,累计贡献率为79.99%,主成分1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综合评价值(D值)均介于0.136~0.874,排名前20的D值均高于0.600。根据聚类分析和D值可初步筛选出20余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潜力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营养品质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株高等;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穗粒数、百粒质量、行粒数、出籽率、穗行数等。根据玉米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关系,说明在玉米群体产量、营养品质改良的过程中,在保证适当株高的前提下,要注重选育出籽率、百粒质量较高品种,同时不要忽略对玉米群体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的选择,为选育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为了探讨大豆各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以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6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对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的8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底荚高度>株高>生育期>主茎节数,与单株产量最为密切相关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42,其次是主茎分枝数,与产量的关联度为0.39,主茎节数影响相对较小。因而,在大豆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单株粒数多和主茎分枝数多的品系选育。  相似文献   

20.
为了挑选出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优良蓖麻品种或优异的育种材料,以“云蓖2号”为对照,根据物候期、抗性、株高、单株有效穗、单株蒴果数、百粒重、亩产等多项指标,对国内21个蓖麻主栽品种在云南省的表现进行综合考察,同时对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篦麻8号、淄篦麻9号、通篦麻6号五个品种的生育期在124-153之间,与对照品种相仿,蓖麻亩产为176.30-262.29 kg/亩,高于对照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蓖麻产量贡献因素最大的蓖麻农艺性状为百粒重与株高。通过聚类分析,21个蓖麻品种被划分为3大类群,根据不同特点为育种提供依据。初步鉴定出云蓖麻5号、云蓖麻4号、通篦麻8号、淄篦麻9号、通篦麻6号五个高产蓖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及适应性优良,可以作为直接应用于生产或选育优良新品种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