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抗旱指数(DRI)的分析和改进,首次提出了水分适宜指数(WAI),并以此为指标,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WAI可以更好的反映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变化,并且倾向于选择高产型品种。可以作为作物适水种植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1992年连续3年在忻定盆地中度盐化土上进行了免耕秸秆覆盖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田土壤含水量增加1.37%-5.24%,脱盐率达40%-70%,同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盐碱的孔隙度,苗期降低土温1.3-3.4℃,有利于作物蹲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55%-0.103%;固氮菌增加10倍以上,增产44.2%-94.1%。综合看,综合看,盐碱地秸杆覆盖确是一项改土增产的有效措施。从免耕两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条件下旱地冬小麦的耗水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996年-1998年在山西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对不同覆膜条件下小麦的耗水特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采用地膜覆盖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水份蒸发,使植株蒸腾速率增强,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双覆条播与常规露地条播相比,当季增产率为16.48 % ,潜在增产率为11 .58 % ,理论增产率为28 .06% ,而且增强了小麦根系生长,地膜还可被下茬作物再利用。  相似文献   
5.
以活力抗旱指数作为玉米萌芽期抗旱性评价指标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提出了活力抗旱指数,并以此为指标,在PEG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活力抗旱指数和常用的萌发抗旱指数有很高的相关性,且能更好的反映不同品种幼苗水分胁迫下的差别,可以作为玉米萌发阶段抗旱性鉴定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及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运用"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在晋中榆次区东阳试验基地设置玉米肥效试验。[结果]所有处理中处理6(N2P2K2)产量最高达15 990 kg/hm2,处理1(N0P0K0)不施肥时产量最低为10 973 kg/hm2,产量差异显著;比较不同氮、磷、钾肥用量下的玉米产量,发现在其他种肥料不变的条件下单一提高另一种肥料的施用量,玉米的产量随肥料用量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对比各缺素处理,发现对玉米产量影响次序为氮肥钾肥磷肥。[结论]氮肥是影响该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生产上,施肥时应重点考虑氮肥的投入及氮肥的基追比例。  相似文献   
7.
针对晋中平川区自然生态条件,解析该区复播模式现状,对晋中平川区玉米复播可行性进行评价,提出规避玉米复播风险及主要栽培措施,以期为晋中平川区玉米复播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硫磺粉、硫酸亚铁和糖醛渣三种酸性物质对石在性褐土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酸性物质或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可达6.2%~12.0%,其中硫酸亚铁与氮磷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最好,单施硫酸亚铁的处理次之。施用酸性物质代替部分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肥料投入。  相似文献   
9.
研究碳酸钙与石膏对南澳大利亚典型土壤P和溶解有机碳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可同时降低土壤P和溶解有机碳的淋溶,而石膏可降低土壤P淋溶和增加溶解有机碳的淋溶。  相似文献   
10.
DEHP是我国用量较大的增塑剂。尤其在聚氯乙烯(PVC)软塑料制品中,用量高达原材料总量的1/3—1/2。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增塑剂通过与空气、水、土壤等介质接触,不断进入环境。目前,DEHP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