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不同种植规格氮肥减量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规格氮肥减量对烟株农艺性状、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感官评吸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3 m×0.55 m种植规格下氮肥减量15%,烟株的农艺性状较好、外观综合质量提升、内在化学成分协调、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提升、感官评吸质量改善和经济效益增加.烟叶有效叶数为21.7,叶面积系数为3.3,中部和上部烟叶外观质量评价综合得分分别为79.0和76.5分,中上部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丰富,分别为642.86μg/g和619.60μg/g,中部和上部烟叶感官质量评价得分分别为85.0和83.5分,产量、均价、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为2830.5 kg/hm2、29.6元/kg、83782.8元/hm2和68.4%.1.3 m×0.55 m种植规格下氮肥减量15%的生产技术在澄江抚仙湖径流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红花大金元、G28和K326烤烟种子搭乘"神舟一号"宇宙飞船空间飞行回收后贮存,连续7年观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标有显著的太空飞行、品种和贮存时间效应.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在贮存1年后随贮存时间推移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太空飞行种子的低于地面对照组.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太空飞行绝对效应和相对效应.G28显著高于HD和K326.贮存时间与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太空飞行相对效应和绝对效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起始种子活力指标对太空飞行效应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钾肥用量不变的前提下,为明确钾肥的最佳基追比例,通过梯度对比试验,比较了钾肥不同基肥与追肥配比对K326烟叶的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钾肥的基肥与追肥配比为4︰6时,烤后烟叶的成熟度、颜色、叶片结构、油分及色度均有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达到最优;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总氮和烟碱含量有所增加但均处于合理范围,同时各项化学成分指标更趋于协调;增加了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减小了刺激性和杂气,改善烟叶吃味。综合考虑钾肥不同基追比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建议在生产中钾肥的基肥和追肥配比为4︰6,以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烟草根黑腐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根黑腐病是一种烟叶生产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靠土壤传播,并且从烟株的苗期到大田期均可发病。目前对于该病害的防治方法还较为单一,农业防治仍未得到足够重视、化学防治成本过高、污染环境且带来农药残留等危害,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选择面还相对狭窄。因此,烟叶生产中应结合农业、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同时应加强抗性品种选育、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产品及生防菌剂等研发及推广应用。对引起根黑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烟株的感病症状、流行规律及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措施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抚仙湖径流区烟叶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2009~2019年抚仙湖径流区烟叶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及稳定性,运用SPSS 25软件对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衍生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部位烟叶的烟碱、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和糖碱比的总体偏度均为正偏离,其余指标均为负偏离.3个部位烟叶的烟碱、氧化钾、氯、钾氯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总体数据分布较为集中,中上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两糖差和氮碱比的总体数据分布较为分散.烟碱、总氮、总糖和还原糖在不同部位的稳定性趋势存在一定差异,上部烟叶总氮>还原糖>烟碱>总糖,中部烟叶还原糖>总糖>总氮>烟碱,下部烟叶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其余指标的稳定性在3个部位间趋势相同,即非烟碱氮/总氮>氮碱比>氧化钾>糖碱比>两糖差>钾氯比>氯,中上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整体优于下部烟叶.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指标的偏度和峰度在不同年度间均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除个别指标外,各部位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年度间差异不大,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6.
红花大金元、G28和K326烤烟种子搭乘“神舟一号”宇宙飞船空间飞行回收后贮存,连续7年观察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标有显著的太空飞行、品种和贮存时间效应。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在贮存1年后随贮存时间推移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太空飞行种子的低于地面对照组。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太空飞行绝对效应和相对效应,G28显著高于红花大金元和K326。贮存时间与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太空飞行相对效应和绝对效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起始种子活力指标对太空飞行效应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烤烟-油菜轮作体系下,探讨油菜秸秆还田对烤烟化学钾肥减量的潜力,研究秸秆还田后烤烟钾肥的利用效率,为该轮作体系下秸秆资源化利用及钾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方法  试验针对一年两熟制的烤烟-油菜轮作模式,以K326品种烤烟和油菜秸秆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同N、P、K化肥用量和秸秆直接还田(S)和腐熟后还田(DS)8个处理:(1)NP;(2)NPK(对照);(3)NP + 85%K + S;(4)NP + 70%K + S;(5)NP + 55%K + S;(6)NP + 85%K + DS;(7)NP + 70%K + DS;(8)NP + 55%K + DS,分析不同处理对烤烟产量、产值、钾素吸收量、钾肥利用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结果  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减施钾肥30%处理烤烟产值最高,两年产值分别为78662 元 hm?2和81071 元 hm?2。秸秆腐熟后还田处理的烤烟钾素吸收总量要高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秸秆腐熟后还田减施钾肥30%处理最高。两种还田方式连续秸秆还田后,有利于提高钾肥利用率,秸秆腐熟后还田处理的钾肥利用率高于秸秆直接还田处理。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在减施化学钾肥15 ~ 30%时,土壤钾素盈余仍高于对照处理,最高为秸秆直接还田减施钾肥15%处理。  结论  在烤烟-油菜轮作模式下,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腐熟后还田均可减少烤烟季化学钾肥投入量30%,采用秸秆腐熟还田烤烟的产量、产值和钾肥利用率等均要好于秸秆直接还田。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并筛选出适宜与烤烟轮作的最佳绿肥品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烤烟-冬闲、烤烟-光叶紫花苕、烤烟-肥田萝卜、烤烟-黑麦草,探讨4种轮作模式下的烟叶产量、产值、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植烟土壤的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绿肥轮作显著提升了烟叶均价和产值,其中光叶紫花苕、肥田萝卜和黑麦草轮作处理的烟叶均价分别相对冬闲处理提高15.37%、20.04%和17.72%,产值分别提高23.6%、24.1%和18.3%,光叶紫花苕处理增加了中上等烟比例。光叶紫花苕和肥田萝卜轮作处理烟叶的烟碱含量、两糖差和非烟碱氮/总氮达到了优质烟叶的水平。综上,种植光叶紫花苕和肥田萝卜能够显著提高烤烟的均价和产值,并能使烟叶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多项化学品质达到优质烟叶的标准,是云南烟区值得推广的冬绿肥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澄江抚仙湖径流区2009~2019年的烟叶化学成分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该区域烟叶化学成分特征及工业需求符合性。结果表明,上部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为:3.33%、26.62%、20.76%、2.57%、1.93%、0.29%、9.43、5.86、8.45、0.79和0.77。中部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为:2.55%、29.21%、22.27%、2.14%、2.04%、0.29%、10.26、6.94、12.02、0.85和0.79。下部烟叶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氧化钾、氯、钾氯比、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和非烟碱氮/总氮的平均值分别为:1.59%、25.71%、20.31%、1.46%、2.44%、0.37%、10.33、5.40、16.82、0.92和0.81。烟叶化学成分和协调性指标均在清香Ⅰ型优质烟叶要求的范围内,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澄江抚仙湖径流区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指标间协调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绿色发展战略,提出烟草生态健康农业理论(Theory of Tobacco Ecological Health Agriculture,TBHA)。该理论的要点是坚持以烟叶生产为主体,兼顾大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科技创新和集成应用,融入农业文创和乡村旅游等元素,打造田园综合体实现多方效益的有机统一。烟草生态健康农业是全要素、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新模式。本文系统阐述了烟草生态健康农业的特点与重要意义。构建澄江抚仙湖径流区“生态+农业+科研+文旅”的烟草生态健康农业综合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结合该理论的成功实践和启示,提出了发展烟草生态健康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