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常规超排方法,使用促卵泡素(FSH)对波尔山羊进行超排处理,其结果如下:用300IU的FSH对波尔山羊逐日渐量递减注射,在第一次配种的同时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只波尔山羊卵巢上卵泡数和黄体数分别为50个和32个,回收的卵子数为22个,排卵率为64%,回收率为68.7%,可用胚胎率为0。本地羊超排处理后,3只羊卵巢上卵泡数和黄体数分别为66个和24个,排卵率为36.3%,回收的数为16个,回收率为66.7%,可用胚胎率为0。一以上结果表明:以300IU的FSH结合HCG对波尔山羊进行超排处理是有效的。而以相同的FSH剂量结合HCG处理本地山羊时。超排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水牛发情周期血清和唾液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浓度变化规律、水牛唾液结晶与卵泡发育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牛发情规律、指导生产提供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发情母水牛血清和唾液中E_2和P_4的浓度变化,并对血清和唾液的激素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牛血清和唾液中的E_2和P_4呈波动性变化。发情前期,唾液中P_4浓度一直维持在6.50~7.10 ng/mL,发情第13天达到11.09 ng/mL,随后快速下降。唾液中E_2浓度在发情第3~5天出现一个峰值178.53 pg/mL,在第14~17天唾液中E_2浓度显著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179.10 pg/mL。母水牛唾液中E_2和P_4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在血清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P0.05);唾液中E_2与P_4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水牛发情当天唾液结晶呈现明显的蕨类作物形状且分维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水牛发情周期唾液结晶图形的变化与卵巢卵泡发育基本同步,可作为监测水牛发情及预测排卵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神经毒素是眼镜蛇的毒液的主要成分,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就是其中一种。它是一种突触前膜的神经毒素,通过使突触前膜上的突触小泡枯竭,然后引起神经末梢的病变。PLA2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降低卵巢癌常用药的敏感性,减少细胞凋亡和蛋白酶生成的作用,以及促进新血管生成中介物的产生的作用。因此,眼镜蛇PLA2还是未来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抗癌制剂。本文就眼镜蛇PLA2的分布情况,及其结构和作用原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DNA条形码技术就是利用一段短的标准DNA序列来鉴别种群,从遗传物质的本身——DNA水平,来确定种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随着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其应用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先前在我国多侧重于植物和海洋及鱼业的分类上,现在逐渐发展到对物种的鉴别应用上,特别是在家畜、鸟类和家禽上,都有所应用.本文就DNA条形码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在家禽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的综述,讨论了DNA条形码技术在家禽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同时,对DNA条形码技术在中国地方家禽品种保护中的优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免疫抑制素对水牛超排的作用,进一步揭示水牛超排机理,选取17头具有正常发情周期的母水牛,随机分为试验组(10头),对照组(7头),试验组首次免疫重组猪抑制素亚基融合蛋白1 mg/头,首免后第28和第56天分别进行加强免疫,剂量为0.5 mg/头,对照组牛同期注射矿物油与生理盐水混合佐剂。试验组牛在首免、二免和三免当天分别用B超仪进行卵泡大小监测和计数,在超排后第6天用B超仪进行卵泡和黄体数进行统计。用免疫抑制素组水牛平均卵泡数在加强免疫后,卵泡数量从8.8增加到15.0个,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超排后,试验组的平均成熟卵泡数、黄体数和排卵率分别是12.2±0.79,9.0±1.06和73.7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胚胎回收总数和可用胚胎数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利用免疫抑制素免疫水牛,可提高水牛的超排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组蛋白酶B基因(CtsB)在吉富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的表达差异,为深入研究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及后续通过SNP分子标记/基因组编辑技术快速获得吉富罗非鱼抗病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罗非鱼CtsB基因cDNA全长序列,使用SMART、 Splign、 MEGA v6.0、 BoxShade及MegAlign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系统进化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吉富罗非鱼CtsB基因组织表达谱及无乳链球菌感染后CtsB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吉富罗非鱼CtsB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6 bp,包括161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 592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及99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331个氨基酸残基。基于Cts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吉富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鲤鱼、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等物种相距较远。CtsB基因在吉富罗非鱼的肝脏、脾脏、鳃、前肾、脑、肠道、皮肤和肌肉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是其他器官组织的2.0~3.0倍。吉富罗非鱼抗病家系和易感家系感染无乳链球菌后, CtsB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 (P<0.05),并于感染后50 h达峰值,且抗病家系的上调表达幅度大于易感家系。【结论】 CtsB基因在鱼类的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但在不同物种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CtsB基因是吉富罗非鱼的重要免疫因子,在抵御无乳链球菌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可作为罗非鱼抗病育种的SNP分子标记给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检测TGF-β对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和移植后的成活率的影响。在试验1和试验2,添加0.3~7.0ng/mL的TGF-β至无论是复杂培养液还是各成分已知的简单培养液中,囊胚中内细胞团细胞都不同程度地增长,比对照组的囊胚多0.5~1.0倍;此外在含有3.0~5.0ng/mL的TGF-β的培养液中的囊胚,其孵化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在试验3中,添加3.0ng/mL的TGF-β显著地促进与不同细胞共同培养的囊胚内细胞团的细胞增长,在颗粒细胞或输卵管细胞及其两者组合当中的单层细胞上的囊胚表现突出。在试验4中,用TGF-β培养所获得的囊胚移植于受体母牛,约45~90d将受体屠宰检查中发现,TGF-β的囊胚成活率高于无TGF-β的囊胚.试验结果表明,TGF-β可促进体外发育的囊胚内细胞团的细胞增长以及提高囊胚移植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原核表达体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成熟肽的cDNA序列,将该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RSET-A,构建重组质粒pRSET-mGH,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结果]革胡子鲶生长激素成熟肽cDNA序列全长534 bp,编码1个由17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成熟肽,分子量为20.28 kDa,等电点为5.93。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目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27.41 kDa,主要以非可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沉淀中。目的融合蛋白的表达量高达细菌沉淀蛋白总量的36.8%。[结论]该研究为革胡子鲶生长激素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广西巴马小型猪的卵巢中提取总RNA,并以其为模板,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引导下,扩增得到巴马小型猪卵泡抑素(Follistatin) cDNA的全序列,长度为1035bp。该扩增片段经纯化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扩增。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克隆的猪卵泡抑素cDNA序列与GeneBank中已报道的家猪卵泡抑素同源性高达99.4%,与奶牛、家鼠、挪威鼠和马等其他物种的卵泡抑素cDNA序列间同源性也大于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广西巴马小型猪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基因外显子14并进行SNP位点分析,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JAK2基因多态性与有关临床疾病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参照GenBank已发表的猪JAK2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出猪JAK2基因外显子14,经测序鉴定后,利用PCR-SSCP技术对其进行SNP位点分析。【结果】PCR扩增获得的巴马小型猪JAK2基因外显子14序列为205 bp,与猪的同源性为100.0%,与人类的同源性为94.2%;猪和人类在JAK2基因外显子14序列中有6个位点不同;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JAK2基因外显子14不存在多态性。【结论】广西巴马小型猪JAK2基因外显子14不存在多态性,其基因纯合度高,是进行育种研究和医学试验的理想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