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对莆田开展休闲农业地区居民和游客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休闲农业的知晓情况与态度等进行调查,分析莆田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当地特色、拓展市场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业竞争力的指标评价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首先从省域农业竞争力理论回顾与文献述评入手,笔者在省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选择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福建省域农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竞争力演变趋势分析,揭示各级指标的变化态势与变化成因,最后提出培育福建农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市农村妇女的实地调查,采用DPS数学统计软件对影响农村妇女参与、采用农业技术推广行为、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得出各特征变量的影响值,并针对农村妇女采用农业新技术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阐述了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几种可借鉴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并指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福建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合理规划、开发技术、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杂交籼稻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 5×5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应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三倍体种子性状遗传分析模型,研究 3种栽培季节下籼型杂交稻碾磨品质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杂交稻碾磨品质性状表现主要受遗传控制,遗传方差可解释表型方差的66.8% -98. 6%,且遗传效应均以母体加性效应为主;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影响较小,但整精米率的互作效应值达 33. 2%; 3个碾磨品质性状均不存在杂种优势.比较亲本对杂种碾磨品质影响的结果表明,不育系对杂交稻碾磨品质的影响显著大于恢复系.  相似文献   
6.
优质杂交籼稻蒸煮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5个优质不育系和5个优质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亲本均为优质背景下籼型杂交稻米蒸煮品质性状遗传,结果表明:(1)杂种稻米蒸煮品质性状表现主要受遗传控制,遗传方差可解释表型方差的84%以上,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强。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起绝对决定作用。(2)与遗传效应相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值小,影响甚微。但直链淀粉含量的互作效应值达15.4%。(3)遗传表达:胶稠度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而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则主要决定于母体效应。(4)糊化温度(碱消值)和胶稠度存在负向杂种优势,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正向杂种优势。(5)在蒸煮品质性状中,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2性状,不育系对杂种的贡献大于恢复系,而糊化温度则恢复系贡献大。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沿海农村社区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漳州5地市农村的调查分析,总结归纳了福建省沿海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与成效,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福建省沿海地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从省域农业竞争力理论回顾与文献述评入手,在省域农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选择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福建省域农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与竞争力演变趋势分析,揭示各级指标的变化态势与变化成因,最后提出培育福建农业竞争力的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课程的多人分阶段专题式教学模式与传统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同步调查与比较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专题式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及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认可度、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方面都优于传统式教学模式。其主要优势表现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优势、及时更新前沿知识、开展精髓式教学和辅导;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但专题式教学模式下各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控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不育系和恢复系(各5个)均为优质背景下,杂交稻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杂种稻米外观品质主要受遗传控制,遗传效应可解释表型方差的64%以上,且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其中,透明度母体加性效应(VAm)占绝对优势;米粒长、长宽比、垩白率和垩白度则以种子直接(胚乳)加性效应(VA)为主.与遗传效应相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则小得多.其中,垩白率、垩白度、透明度3性状的互作方差(VGE)占表型方差比重较大,分别达到35.1%、31.3%和27.1%.因此,这些性状对环境较敏感,但不同基因型的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