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204篇
基础科学   143篇
  193篇
综合类   1540篇
农作物   193篇
水产渔业   131篇
畜牧兽医   684篇
园艺   309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榅桲(Cydonia oblonga Mill),别名木梨,为蔷薇科榅桲属植物。原产于高加索和中亚细亚,目前在世界各国都有分布,我国新疆、陕西、北京、云南等地有零星栽培,但多处于半野生状态,大规模应用及栽植较少。国外梨生产上以西洋梨栽培为主,常用榅桲作为西洋梨的矮化砧木,并从中选育出很多树体紧凑、早果、丰产、矮化效果好的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植物化感研究,是近年来世界农业科技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内外都开展了研究,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实用。日本农工大学农学部国际生物资源学研究室学者藤井义晴,研究植物化感这一课题已近40年之久。先后出版有《化感—化感物质的作用与利用》(农文协2000)《植物间悄悄的战争——化学物质掌控生存竞争》(化学同人2016)专著,笔者介绍过苕子的化感作用及其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本文根据藤井先生的研究成果,再介绍几种化感植物,以供国内开展相关研究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5.
枇杷根际土壤用木霉P3.9菌株孢子悬浮液灌根,Illumina平台高通量测序,分析引入木霉P3.9菌株对枇杷根际细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杆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Propionibacteriales丙酸杆菌目、Nocardioidaceae类诺卡氏菌科、Aeromicrobium气微菌属。引入木霉P3.9菌株虽然导致枇杷根际细菌多样性略有下降,但是优势菌群种类及数量未发生变化。Nitrospirae硝化螺旋菌门1门;Nitrospira硝化螺菌纲、Phycisphaerae纲2纲;Desulfurellales硫还原菌目、Nitrospirales硝化螺旋菌目、Tepidisphaerales目3目;Desulfurellaceae硫还原菌科、Tepidisphaeraceae科、Rhodothermaceae科3科;Nitrospir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ospira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monas亚硝化单胞菌属、Chryse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4属;Micromonospora auratinigra、Pseudonocardia khuvsgulenisi、Bacteroides vulgatus、Arabidopsis thaliana 4种急剧增加。Thermoleophilia油菌纲1纲;Corynebacteriales目、Frankiales目、Solirubrobacterales土壤红球菌目、Kineosporiales目、Ktedonobacterales目5目;Nocardiaceae诺卡氏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科、Mycobacteriaceae分枝杆菌科、Hyphomicrobiaceae生丝微菌科、Solirubrobacteraceae土壤红色杆菌科、Cryptosporangiaceae 科6科;Amycolatopsis拟无枝酸菌属、Smaragdicoccus属、Solirubrobacter土壤红杆菌属、Blastococcus芽球菌属、Azohydromonas嗜血杆菌属、Rhodococcus红球菌属、Bauldia属、Nocardia诺卡氏菌属、Micromonospora小单孢菌属、Parviterribacter帕维特杆菌属、Fodinicola?矿生菌属11属;Rhodococcus wratislaviensis、Nocardia neocaledoniensis、Fordinicola feengrottensis 3种急剧下降。说明木霉P3.9菌株促使枇杷根际有益细菌增加,致病细菌减少,对连作枇杷根际土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在土壤及大豆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不同样品中螺虫乙酯残留量,大豆植株和大豆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H2固相萃取柱净化;土壤样品用乙腈和水混合溶液提取,经液液萃取净化后,进行测定。当添加浓度为0.05,0.1,0.5mg/kg时,螺虫乙酯的回收率为80.4%~8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7%~8.3%;在土壤、大豆植株及大豆中定量限(LOQ)均为0.02mg/kg;螺虫乙酯在土壤和大豆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0d和1.58d。按推荐高剂量(有效成分)107.52g(a.i.)/hm~2及其1.5倍剂量(161.28g(a.i.)/hm~2)施药,于大豆蚜虫盛发初期先后施药2次,在青豆期和成熟期时,大豆中螺虫乙酯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及最大残留限量临时值(4.0mg/kg)。本研究表明按规定在大豆田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以林分为空间单元,动态评估小班尺度潜在森林火灾风险对于火灾预防管理实践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多年采脂思茅松林分为对象,采集多年未采脂、采脂条件下的林分因子样本,以火源可及性、死可燃物载量、林分易燃性,以及坡度、坡向、地表湿润度为评估变量,构建小班尺度上的森林火险评估模型,分别评估林分在全国火险等级模型下的基础火险值(BHX)、未采脂条件下的静态火险值(SHX)及采脂条件下动态火险值(DHX)。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地图模拟表达采脂活动引起林分可燃物载量和易燃性、火源密度等增加下的火险动态变化格局,并分析林分森林火险等级大幅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林分具有一致的基础森林火险值(BHX),危险性大;林分可燃物条件差异造成的未采脂林分静态火险值差异较大,大部分小班处于高火险等级;林分因采脂经营活动使各小班火险值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林分火险等级主要集中在极高火险,火险上升比率大于25%的林分面积超过60%;过度、非规范的采脂经营活动是林分火险等级增加的主要原因。林分是森林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火险评估精细化至不同经营水平下的林分小班尺度,研究对基层林火管理及其它经营措施下火险动态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为例,通过企业回访、毕业生调研等方法对植保专业顶岗实习进行岗位分析,阐述高职涉农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标准的设置思路,以期建立涉农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9.
从韭菜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胚囊和花粉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和种子的形成、无融合生殖性状的遗传等方面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种子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对韭菜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研究方向和在韭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韭菜无融合生殖机制的阐明和韭菜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所谓动物体外胚胎是指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发育、成熟、受精 (或核移植 )和培养所产生的胚胎。该过程主要是依靠体外受精、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及核移植等技术来实现的。从第一例体外受精 (IVF)犊牛的出生 ,到体细胞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动物体外胚胎技术自建立以来 ,在医学和农业上己经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 ,成为了家畜改良的重要技术。但由于该技术还不十分完善 ,存在一些缺陷 ,因而妨碍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因为从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体外生产的胚胎发育成功率低 ,流产率高。另外 ,人们在研究中还发现 ,通过核移植 (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