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同桑园里,采集青枯病易感和钝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为样品,基于传统实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两个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结构.青枯病钝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中,除涉及氮循环的氨肽酶活性外,涉及土壤碳、磷循环的β-葡糖苷酶和磷酸酶活性,以及表征土壤肥力高低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均显著高于相应的青枯病易感桑树品种;指示细菌丰富度的Ace、Chao1指数以及表征多样性的Shannon、Simpson指数,两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与青枯病钝感桑树品种相比,门分类水平,Latescibacterota和Nitrospirota是青枯病易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细菌门类;属分类水平,norank_f_norank_o_Actinomarinales、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norank_p_Latescibacterota、norank_Lnorank_o_SBR1031、norank_f_norank_o_norank_c_JG30-KF-CM66、Pseudolabrys和MND1等优势细菌属是青枯病易感桑树品种的特有优势细菌属;但缺失了norank_f_norank_o_IMCC26256、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norank_f_67-14等优势细菌属.与青枯病钝感桑树品种相比,氮、磷供给不均衡以及诸如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等有益功能优势菌属缺失、特有菌属数量减少,是导致易感桑树品种植株根际微环境中生防能力减弱,呈现青枯病危害症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沙棘根瘤和其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与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差异,探究沙棘根瘤中引起根部瘤状突起的以弗兰克氏菌(Frankia)为主的沙棘根瘤内生细菌的来源。结果表明:沙棘根瘤中检测到的内生细菌归属于10门23纲45目76科和93属,其中,优势菌门为Acti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为Frankia。在沙棘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的细菌归属于39门84纲156目280科和409属,其中,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Acidobacteria,优势菌属为Gaiella、Bacillus、Solirubrobacter、Arthrobacter和Stenotrophomonas。可见,中国沙棘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要高于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沙棘根瘤内生细菌与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其中,在根瘤中占优势的Frankia在根际土壤中虽也存在但相对丰度较小,仅为0.02%。  相似文献   

3.
孑遗植物沙冬青是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唯一强旱生常绿阔叶灌木。古菌是组成土壤微生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植物的生长、生产力、适应性、多样性及健康状况。研究与沙冬青根部共存数千万年的土壤古菌群落,对科学保护沙冬青,乃至维持脆弱的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有特殊意义。本试验采用16S rD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裸地土为对照,分析比较沙冬青根际土、非根际土中古菌多样性及群落物种组成,旨在探明沙冬青根部土壤古菌群落在不同土壤区室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裸地土和非根际土相比,沙冬青根际土中营养元素含量增高;非根际土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高于根际土和裸地土;奇古菌门亚硝化球菌纲亚硝化球菌科是沙冬青根部土壤优势类群,亚硝化球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f__Nitrososphaeraceae)越靠近根际其相对丰度越高,亚硝化球菌科未定属(norank_f__Nitrososphaeraceae)和暂定亚硝化球菌属(Candidatus_Nitrososphaera)却越靠近根际其相对丰度越低。此外,根际土古菌全部来自非根际土,而非根...  相似文献   

4.
摘 为了弄清枇杷根系对有益菌及致病菌的生理响应差异。本文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3株枇杷根腐病病菌P3.1、P3.5、P3.6为研究对象,将其活体接种于健康枇杷根部,设单独接种木霉P3.9,木霉P3.9分别与3株病原菌同时接种处理,不接种菌体的植株为空白对照。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枇杷根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纤维素酶(CL)、几丁质酶(Ch)、β-1,3-葡聚糖酶(β-1,3-GA)、内切β-1,4-葡聚糖酶(β-1,4-Cx)、外切β-1,4-葡聚糖酶(β-1,4-Cl)、α-淀粉酶(α-AL)8种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霉P3.9菌株促使枇杷根部POD和CL活性增加,Ch、β-1,4-Cx和α-AL活性降低,PAL、β-1,3-GA和β-1,4-Cl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病原菌P3.1菌株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PAL、β-1,3-GA、β-1,4-Cx、β-1,4-Cl和α-AL活性增加,CL和Ch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病原菌P3.5菌株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PAL、Ch和β-1,3-GA活性增加,β-1,4-Cx和α-AL活性降低,CL和β-1,4-Cl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病原菌P3.6菌株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PAL、β-1,4-Cx、和β-1,4-Cl活性增加,Ch和β-1,3-GA活性降低,CL和α-AL活性不受影响。木霉P3.9菌株与枇杷根腐病菌互作,促使枇杷根部POD和PAL活性增加;木霉P3.9菌株分别与病原菌P3.5和P3.6互作,Ch和β-1,3-GA活性变化不一致,前者增加,后者降低。木霉P3.9与病原菌P3.1互作,β-1,3-GA活性增加,Ch活性不受影响。上述结果一方面说明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能成功定殖于枇杷根部,对枇杷根部有诱导抗性作用。另一方面说明病原菌P3.1、P3.5和P3.6菌株致病性存在差异,P3.6菌株最强,P3.5菌株最弱,P3.1菌株居中。  相似文献   

5.
摘 要:以连作1年和连作3年的百香果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以期为克服百香果连作障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连作显著降低百香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真菌群落丰富度,增加百香果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真菌群落多样性。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门分类水平上,连作三年的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增加了5.86%和2.21%;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减少了3.40%,子囊菌门(Ascomycota)减少了28.41%,而毛霉门(Mucoromycota)增加了14.73%,在属分类水平上,连作三年的根际土壤中根际土壤中的γ-变形菌纲中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Gammaproteobacteria、黄单胞杆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Xanth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酸杆菌门中而Gp2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子囊菌属(Archaeorhizomyces)、孢子丝菌属(Sporothrix)、粪壳菌属(Sordaria)相对丰度减少,小被孢霉(Mortierella)、镰刀菌属(Fusarium)两个病原菌属相对丰度增加。结论:连作改变了百香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多样性降低,真菌多样性升高,病原菌相对丰度增加,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地理种群的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2种锦鸡儿不同地理种群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差异及其与植物功能性状的关系,为深入理解锦鸡儿属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2种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隶属于22门62纲131目185科304属。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属水平上,根瘤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RB41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中间锦鸡儿与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Chao1、ACE、香农和辛普森指数)无明显差异,但主坐标分析表明2种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植物功能性状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冗余分析显示株高、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厚度和叶长是驱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构建的主要性状(P<0.05)。综上所述,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受到植物性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邓振山 《草业科学》2016,33(10):1951-1962
苦马豆(Sphaerophysa salsula)是西北荒漠区重要的豆科植物。本研究采用16SrDNA PCR-RFLP和16SrDNA全序列分析方法,对西北部分地区苦马豆根瘤中内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5株供试菌株产生了28种遗传图谱类型,对每种图谱类型的代表性菌株进行了16SrDNA全序列分析,其中的根瘤菌分别归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其余的内生菌分别归属于副球菌属(Paracoccu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固氮螺菌属(Inquilin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诺卡氏菌属(Nocardi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短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Lysini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这表明苦马豆根瘤中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进口紫花苜蓿种带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对动植物的致病性,本研究从北美和欧洲共收集到紫花苜蓿种子样品34份,所有样品经室内研磨稀释分离培养,共获得39株种带细菌分离物,结合常规表型特征及16S rDNA鉴定方法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并在室内采用菌悬液皿内发芽及盆栽接种法和腹腔注射法分别测定了21株代表细菌对供试紫花苜蓿和昆明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1)39株细菌隶属3门15属,门分别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优势门为厚壁菌门;属地位的分别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马赛菌属、短芽孢杆菌属、欧文氏菌属、泛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肠杆菌属、假芽孢杆菌属、假节杆菌属、红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土壤芽孢杆菌属和微杆菌属,其中优势属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2)红球菌属GCKH菌株仅对紫花苜蓿致病;不动杆菌属ZSR17、埃希氏肠杆菌属ZSR25和马赛菌属R1菌株仅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而欧文氏菌属ZF1和ZS3、泛菌属CQ10和ZS6菌株既可以引起紫花苜蓿致病,又可以引起小白鼠发病,是潜在的植物和动物跨界侵染共致病病原细菌。研究结果初步探明了欧美进口紫花苜蓿种带细菌的分类地位及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从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海洋细菌,试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链球菌4种常见致病菌为指示菌,采用M10和P3培养基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以固体琼脂打孔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并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基因并测序,同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从红树植物土壤中分离得到654株细菌,其中107株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占分离菌株的16.4%。菌株M36对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 mm、16 mm;菌株P19和P25对金黄色葡萄球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16 mm;菌株P83对沙门氏菌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3 mm;菌株M36和P31的抑菌谱最广。综合两种培养基的培养结果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被分成4个属,分别是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其中肠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其次为芽孢杆菌属,占比分别为69.2%和15.9%。说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存在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  相似文献   

10.
张茹  李金花  柴兆祥  王蒂 《草业学报》2009,18(2):138-145
从甘肃省西部地区农牧交错区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108株木霉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0株对马铃薯干腐病主要病菌接骨木镰刀菌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株,抗性系数均在0.826以上,其中天祝3株、永登4株、山丹3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和ITS序列分析,将这10株生防木霉菌鉴定为哈茨木霉、长枝木霉、深绿木霉和粘绿木霉4个种。研究结果还表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生防木霉菌种为哈茨木霉和长枝木霉,长枝木霉与深绿木霉对病原菌接骨木镰刀菌的拮抗作用最强。长枝木霉菌对接骨木镰刀菌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在国内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