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选用良种主要选用味香、价高的"红香椿"或发芽早、产量高的"红芽绿香椿".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TVB易感-抗性基因型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以白来航快、慢羽鸡为试验材料,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TVB基因型,同时分析TVB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来航慢羽群体中,禽白血病易感等位基因TVB*S1的频率为0.54,抗B、D、E亚群等位基因TVB *R的频率为0.45,抗E亚群等位基因TVB*S3的频率为0.01;白来航快羽群体中,禽白血病易感等位基因TVB*S1的频率为0.54,抗B、D、E亚群等位基因TVB*R的频率为0.46,而抗E亚群等位基因TVB*S3的频率为0.经SAS GLM分析,检测的白来航快、慢羽两群体中,TVB易感-抗性基因型之间的42周产蛋数、开产日龄、开产蛋重、开产体重及40周龄蛋重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TVB各基因型群体之间的产蛋性能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豁眼鹅是我国著名的白鹅品种,其1日龄雏鹅往往呈现黄色或淡黄色。然而,笔者在进行豁眼鹅纯系继代选育过程中,发现自由交配群体的后代中有20%雏鹅个体绒羽呈现浅褐色,且公母比例差别明显(公母比例接近1﹕3),推测豁眼鹅群体白羽性状存在伴性遗传可能。以雏鹅期浅褐色公鹅和黄色母鹅为亲本,利用杂交试验,检验雏鹅绒羽表型的情况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从而揭示鹅羽色性状的遗传方式。为此开展鹅的羽色性状遗传规律及机制研究,以期对鹅新品种或品系的培育以及鹅羽色自别雌雄配套系生产提供指导。【方法】 选用40只豁眼鹅公鹅和200只豁眼鹅母鹅为亲本,组建随机交配群产生豁眼鹅纯系G1代,观察G1代中1日龄雏鹅中黄色绒羽和浅褐色绒羽表型的表现和分离比例;4只浅褐色豁眼鹅公鹅和20只黄色豁眼鹅母鹅为亲本,杂交产生F1代,观察其1日龄雏鹅中黄色绒羽和浅褐色绒羽表型的表现和分离比例。【结果】 ①在豁眼鹅随机交配G1代中,浅褐色绒羽表型个体的比例为19.5%。其中,公母雏之间浅褐色个体占比差别比较大,公雏中浅褐色的比例在10%左右,而母雏有30%左右的个体呈现浅褐色。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绒羽颜色性状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如下,母雏中浅褐色个体的比例就是豁眼鹅群体中绒羽浅褐色等位基因的频率,本试验中29.8%的母雏个体是呈现浅褐色,所以该等位基因的频率约为0.3。同时,公雏中浅褐色个体比例的开方也能计算出豁眼鹅群体中浅褐色等位基因的频率,本例中,10%的公雏是浅褐色,所以该等位基因的频率约为0.3左右,同母雏计算所得基因频率比较接近。相应的,绒羽黄色等位基因频率则为0.7左右。②杂交F1中,黄羽81只,占50%;浅褐色79只,占50%。且黄羽全为公雏,浅褐色羽全是母雏。结果表明,浅褐色性状呈伴性遗传;已研究证实,银色羽(S*S)和不完全白化(S*AL)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完全白化基因AL对银色羽基因S为隐性。因此,根据杂交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浅褐色和黄色是由一个基因座的复等位基因所决定的结果,且浅褐色对于黄色性状呈隐性遗传。【结论】 本试验通过羽色性状选配杂交和随机交配试验,分析了豁眼鹅1日龄雏鹅绒羽颜色表型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1)浅褐色绒羽性状相对黄色绒羽性状为隐性遗传;(2)豁眼鹅雏鹅绒羽浅褐色/黄色性状呈伴性遗传;(3)豁眼鹅雏鹅绒羽颜色性状主要为Z染色体银色羽基因座控制,控制该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存在变异位点与相应表型关联。  相似文献   
4.
促甲状腺激素(TSH)在调控甲状腺功能及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扬州鹅为试验动物,用PCR方法从鹅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TSH-β基因的外显子1、2、3和内含子1、2序列,产物克隆并测序共得到2019bp;比对发现,与鸡、鸭、朱鹭、鹌鹑等禽类相应外显子序列同源性在95%以上,内含子序列与鸡、朱鹭同源性在74%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豁眼鹅在辽宁地区群体饲养环境下的产蛋性能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本试验测定了3245只豁眼种鹅全期产蛋性能数据,应用相关模型和一次回归模型分析了豁眼鹅的周产蛋率与光照时间、平均温度、湿度之间的相关程度和回归关系。结果表明,豁眼鹅产蛋期主要有4个阶段,分别为39~41周龄的产蛋率迅速上升期,42~51周龄的产蛋高峰期,52~71周龄产蛋高峰后期和72周龄后的产蛋末期。产蛋率与光照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589。拟合的周产蛋率与光照时间的回归方程为方程:y=-3.140+3.234x。可见,豁眼鹅可全年产蛋,养殖生产中可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时间来提高豁眼鹅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3种不同纤维源日粮饲喂扬州鹅仔鹅,利用外源指示剂法测算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可溶物(ADS)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累积消化率。结果表明:①空肠对NDF、ADF、ADS的累积消化率分别为43.69%、18.90%和65.15%;回肠对NDF、ADF、ADS的累积消化率分别为49.43%、21.52%和66.55%;盲肠对NDF、ADF、ADS的累积消化率分别为93.16%、87.13%和96.03%;直肠对NDF、ADF、ADS的累积消化率分别为55.06%、24.49%和72.24%。②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检测到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总脱氢酶活性,其中半纤维素酶活性在十二指肠中最高,总脱氢酶活性在盲肠中最高。③不同纤维源不影响各肠道对NDF、ADF和ADS的累积消化率。④可将半纤维素酶活性作为评判鹅消化NDF和ADS能力的一个新指标。鹅消化道不同部位对日粮纤维组分均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对NDF、ADF和ADS的消化主要发生在前部。同时,盲肠对3种纤维组分的消化能力均很强,但由于大量食糜并非经过盲肠而直接排出体外,故鹅消化道整体对日粮纤维的消化率不及盲肠累积消化率高。  相似文献   
7.
雏鸡出壳时卵黄囊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3%~14%,在出壳后的前3d迅速减小,余留的卵黄对于出壳幼雏快速和健康生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雏鸡出壳后在营养上经历了由完全依靠内源性养分(卵黄囊)到依赖外源性饲料养分的一个转折期。Kuenzel等(1977)报道,刚出壳的雏鸡,  相似文献   
8.
研究根据鹅TSH-β基因的DNA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并分析其与46只扬州鹅产蛋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引物I2检测出多态现象,DNA直接测序后显示,在intron 2的第205~212位之间存在AACAACAGTGAATTCTGTGG或AGTTTAT 2种序列,形成AA、AB和BB 3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596和0.3404。经最小二乘分析,BB型群体在一个产蛋周期内的平均产蛋量显著高于AA型群体(P<0.05)。  相似文献   
9.
孵化期间蛋内组成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鸡蛋蛋白、蛋黄及胚胎中钙、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探讨孵化期间蛋内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提供20.2%的钙,蛋黄提供10.0%的钙,蛋白和蛋黄钙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胚胎中钙含量不断增加.蛋白中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反.除12胚龄外,蛋黄中粗脂肪含量不断降低; 18~21胚龄是脂肪代谢旺盛期.胚胎粗蛋白含量不断降低,粗脂肪含量不断增加,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豁眼鹅纯系、豁眼鹅♂×四川白鹅♀F1代和四川白鹅纯系3个群体鹅的产蛋数、高峰期产蛋率、季节性休产率、种蛋受精率、种蛋孵化率等指标比较分析,评估豁眼鹅改良短日照品种鹅季节性繁殖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辽宁地区豁眼鹅群体产蛋性能优良,280 d产蛋数为95.4±22.7枚,高峰期产蛋率为46.3%,无就巢和季节性休产。豁眼鹅纯系、豁眼鹅♂×四川白鹅♀F1代两组的平均产蛋数、高峰期产蛋率高于四川白鹅纯系(P <0.05);四川白鹅季节性休产率为90%,豁眼鹅♂×四川白鹅♀F1代休产率为50%。结果表明:豁眼鹅可以杂交改良其他品种鹅的季节性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