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3种繁殖障碍疾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随着集约化养猪后,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大、中型养猪场的重要疾病。为了弄清河南地区引起母猪流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因,笔者于1999年10月至2002年12月使用4种进口和国产试剂盒,检测了3种传染病的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ASF列为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的唯一成员,  相似文献   
3.
利用鹿流行性出血病(EHD)病毒核酸的保守靶序列(VP7),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EHDV荧光定量RT-PCR技术,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等实验评价。结果显示,该技术可有效检出EHD-1、EHD-2、EHD-4、EHD-7型病毒,与蓝舌病病毒(BTV)等病毒无交叉反应;对阳性模板(重组质粒)的检测灵敏度为1个copies;重复检测CV〈5%。因此,所建立的EHDV 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为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检测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病原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西红柿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为不可再生资源,摆脱农作物种植对土地的依赖,提高土地利用率,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急需探索的问题。本试验在日光节能温室中研究了西红柿的水耕栽培综合配套技术,从栽培系统的建立,育苗与定植,环境调控等方面初探在湖南省内进行水耕栽培西红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采用水耕栽培方法,在日光节能温室中,通过调节营养液的液温和PH值对西红柿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液液温和酸碱度对西红柿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并得出最佳营养液液温为22℃~26℃,最佳PH值为5.5~6.5的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6.
抗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鸡卵黄抗体(IgY)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ELISA试验发现鸡抗肠炎沙门氏菌或抗鼠伤寒沙门氏菌卵黄抗体(IgY)具有很高的特异活性。用冻干的卵黄水溶性组分制成的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IgY粉末分别含有15.5%和10%的特异性IgY。抗肠炎沙门氏菌IgY与鼠伤寒沙门氏菌有53.3%的交叉反应,抗鼠伤寒沙门氏菌IgY与肠炎沙门氏菌有42.4%的交叉反应。曾有报道证明沙门氏菌特异性IgY可以抑制沙门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肠炎沙门氏菌在含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IgY的培养基中培养4—6小时的生长速率比对照组少4倍。通过细菌计数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含有特异性IgY培养基中培养6个小时后的数量比对照组少l.6cfu/ml。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对IgY的特异结合活性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沙门氏菌特异性IgY能够结合沙门氏菌表面的抗原上,并导致细菌表面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方法于1986年9月从大群分娩母猪中,选择血统、体重、产期相近的3头母猪,由每窝选择体重相近的仔猪12头(基本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4头/窝×3窝)。A组初生重1.16±0.17千克,于3日龄每头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一次,注铁量为100毫克/头;B组初生重1.18±0.14千克,于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轻度镉(Cd)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以确保农产品安全,以低吸收豆类蔬菜(豇豆)作为供试植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轻度Cd污染(Cd1.5 mg·kg-1)石灰性土壤中施加赤泥、油菜秸秆、玉米秸秆、赤泥+油菜秸秆等钝化处理并配施硫酸锌肥料对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钝化处理可显著(P<O.05)降低豇豆豆角中Cd浓度和土壤中可溶态Cd浓度;钝化处理条件下豇豆豆角中Cd浓度降低了27%(玉米秸秆)~83%(赤泥+油菜秸秆).在施加钝化剂的基础上,配施硫酸锌肥料可进一步降低豇豆对Cd的吸收,各钝化处理在配施锌肥后,豇豆豆角中Cd平均浓度与未施锌肥相比降低了27%.对不同作物秸秆而言,富含巯基的油菜秸秆比富含纤维素的玉米秸秆钝化效果好.由此可见,在轻度Cd污染的石灰性土壤中,无机钝化剂赤泥和富含巯基的油菜秸秆复合使用是一种高效且环境友好的钝化手段.同时,合理施用锌肥可能会进一步降低作物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鉴别检测小反刍兽疫疫苗毒与野毒的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通过对自行测序的疫苗毒基因组序列及GenBank中登录的野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了2套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对实时荧光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小反刍兽疫疫苗毒与野毒实时荧光RT-PCR鉴别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证实,该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到目的病毒核酸,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试验发现,检测疫苗株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38mg/L的总RNA,检测野毒株的最低检测限为0.16mg/L的核酸。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性检测,检测的荧光扩增曲线阈值完全重舍,证明其重复性极好。从180份临床样品中,检测出2份疫苗病毒株阳性样品,其余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对小反刍兽疫疫苗毒及野毒进行鉴别检测,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极好的优点,是开展小反刍兽疫疫情监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在20%PEG6000模拟干旱的条件下,用0.5?Cl2、50mg/L赤霉素(GA)以及0.5?Cl2 50mg/LGA浸种,研究不同浸种处理对小麦种苗胚部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Ca GA浸种处理的种子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生长的第1天和第3天,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各处理中最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也维持在很低水平。表明Ca GA浸种使小麦胚部在干旱条件下保持较低的氧化状态,有利于小麦萌动和出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