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麦13是目前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弱筋小麦品种,以此品种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对该品种的个别性状进行针对性改良。本研究利用分别携带不同质粒pCXK1301和pAt-MYB12u的农杆菌株系GV3101对宁麦13成熟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通过对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干燥处理等参数的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宁麦13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宁麦13成熟胚转化体系的条件为:利用预培养6d的宁麦13成熟胚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使用含pAtMYB12u质粒的农杆菌株系GV3101,侵染菌液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60min,采用干燥共培养4~5d(23℃,暗培养),诱导恢复培养10d,分化培养每4week继代一次,分化培养8week(12h光周期,25℃,2 000lx)。试验侵染2 600个宁麦13愈伤组织,获得127株再生植株,经分子检测,其中9株证实为阳性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对母猪生产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观察抗菌肽对母猪生产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于母猪预产期前30天开始在饲料中添加0.3%抗菌肽,观察母猪产仔及仔猪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死胎率降低了33.3%、木乃伊率降低100%、初生成活率提高6.0 %、初生平均头重提高1.3%、窝平均存活数提高32.1%、断奶成活率提高3.3%、断奶平均头重提高25.1%、平均净增重提高32.8%。说明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可有效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绿稻的花药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三步培养法对粳绿稻品系810104系进行花药培养.以N6+2,4-D 1.0mg/L+NAA 3.0mg/L+KT 1.0mg/L+椰乳100mL/L+麦芽糖50g/L+Na2SiO3 60mg/L+琼脂粉7g/L(pH5.8)作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BA 1.0mg/L+KT 1.0mg/L+NAA 0.5mg/L+蔗糖30g/L+琼脂粉7g/L(pH5.8)作为分化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33%,绿苗分化率为11.49%.获得绿色花培再生植株18丛,分为39个单株系.经田间形态观察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其中有33个株系为单倍体,6个株系为二倍体.6个二倍体株系中,有2个株系的粒色表现为纯合体,有4个株系的粒色表现为杂合体.4个杂合体株系中,有一个显现出花叶性状.对花药培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观察结果表明,在三步培养法中,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胚状体和不定芽,其中以形成胚状体为主;在愈伤组织直径约为1mm时转入分化培养基为佳.  相似文献   
4.
以5个栽培小麦品种诱导而来的成熟胚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研究了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NAA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效果以及潮霉素浓度对不同阶段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对照的分化培养基中(含5mg/L激动素)加入0.1mg/L萘乙酸(NAA,1-naphthlcetic acid)形成的分化培养基,可显著提高4个供试小麦基因型的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提高幅度达到12%~32%。不同的潮霉素浓度在"花培1号"愈伤组织的诱导阶段进行抗性筛选的结果表明,即使是在潮霉素浓度达到250mg/L时,仍有24%左右的愈伤组织存活率,这些存活的愈伤组织仍可能分化形成绿点甚至分化成苗,说明在"花培1号"愈伤组织的诱导阶段进行潮霉素抗性筛选是不适合的。5个不同小麦品种分化阶段进行潮霉素筛选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宁麦13的适宜潮霉素浓度为20mg/L,花培1号和扬麦158的适宜潮霉素浓度约为30mg/L,宁麦9和宁麦16的适宜潮霉素浓度在30~40mg/L左右。因此,我们认为,在分化阶段进行潮霉素抗性筛选是理想的筛选时期,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40mg/L浓度的潮霉素即可完全抑制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分化。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改进和完善普通小麦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黄瓜无侧枝品系S61的形态解剖学观察及其无侧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苏  蔡润  潘俊松  何欢乐 《园艺学报》2009,36(7):983-988
 在田间发现一个无侧枝表型的黄瓜品系。通过对该品系进行多年的田间观察、形态解剖学观察以及不同温度和光周期的影响试验,发现该品系的无侧枝表型是由于侧生分生组织全部向花芽方向分化所造成的。当温度或光周期提高至一定程度时,该品系能出现花序逆转的现象。将此无侧枝黄瓜品系和有侧枝黄瓜品系的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对比后发现,在黄瓜叶腋部位原基形成的早期阶段,原基是同质的,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将来的分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黄瓜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标记(SCAR)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研究已经到了比较和整合的阶段,然而可用于黄瓜作图的锚定标记却并不多.本研究利用华北类型和欧洲温室型黄瓜自交系S94和S06作为PCR模板,通过将二者差异的RAPD和SRAP条带克隆、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引物,成功获得了118个SCAR标记.经4个典型黄瓜种质材料PCR验证,引物多态性比例高达10%以上.本研究获得的SCAR可望用于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整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西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不同升温速率、α-淀粉酶添加量及膨化玉米比例下玉米粉糊化特性变化,并建立运用DSC技术研究淀粉糊化度。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糊化起始温度影响不大,总平均起始温度在66.37℃左右,而峰值温度、结束温度、峰面积、峰高指数及热焓值随升温速率有显著增大;α-淀粉酶添加组与全玉米粉相比,糊化参数均显著增大。α-淀粉酶添加比例升高,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先升高后略有降低,α-淀粉酶添加量比1∶25时,峰面积、热焓值显著增大;膨化玉米比例下降,糊化温度参数波动不大,但峰面积、热焓值极显著的增大。建立热焓值与膨化玉米回归方程,相关性显著(R2=0.9825)。即DSC分析技术可作为研究玉米淀粉糊化度测定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坛果山矾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坛果山矾(SymplocosurceolarisHance),山矾科常绿小乔木,高达7m。嫩枝带黄绿色,稍具棱,小枝紫褐色。叶薄革质,椭圆状卵形,长4~9cm,宽2~3.5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具尖锯齿,中脉在叶上面2/3以下微凹,1/3以上平,两侧脉网状凸起,侧脉细,4~6对,在离叶缘0.5~1cm处分叉网结;叶柄长5~8mm。总状花序长2~4cm,具花6~12朵,花序轴被灰黄色柔毛;花萼长约3mm,无毛;花冠长约4.5mm,5深裂;雄蕊40,花丝基部稍合生;子房顶端环状凸起,无毛,3室。核果绿色,坛形,长5~6mm,顶端有五角形凸起,宿存萼片稍内弯[1]。坛果山矾四季常绿,树冠优美,特别是其花极具…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添加单一及混合中药渣于全株玉米(Zea mays)青贮中,通过对青贮料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分析,探讨中药渣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调制中的应用。全株青贮玉米铡短至1.5~2cm,均匀混入药渣制作青贮,玻璃缸青贮300d开盖,取样进行感官评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药渣组感官品质为一般质量青贮料,添加水平5%时青贮料粗蛋白(CP)、粗脂肪(EE)、磷含量(P)显著高于未添加对照组(CK)及添加水平7%、10%(P0.05),氨态氮/总氮(NH3-N/TN)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水平为5%时乳酸(LA)、丙酸(PA)含量显著高于添加水平7%、10%(P0.05);单一药渣组中,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及牛蒡(Arctium lappa)药渣组感官品质均在2级及以上,党参药渣组添加水平为5%时,干物质(DM)、CP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添加)及同水平其他处理组(P0.05),LA、PA含量显著高于添加水平7%、10%(P0.05);牛蒡药渣组各添加水平下,DM、CP及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LA随添加量显著增大(P0.05);川芎药渣组各添加水平下,CP、P含量及E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AA)显著高于同水平其它处理组(P0.05)。综上,混合药渣、党参药渣组添加水平5%时,对青贮品质改善效果较好,牛蒡药渣及川芎药渣有益于青贮品质的改善,但牛蒡药渣对青贮的改善效果优于川芎药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