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4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覆盖在立体绿化中对植物节水效益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体绿化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特别对立交桥能起到很好的绿化效果的绿化形式。但是立交桥区绿化养护困难,尤其是水分补充。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使用覆盖技术可以明显的增强基质的保水能力,从而起到节水作用,同时减少人工补水工作量。从节水效率讲覆膜的高于覆盖树皮,覆盖树皮高于覆盖石子。  相似文献   
2.
论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道路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20年来,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其建设水平和规模巨大提高的同时,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甚至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从生态学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1)对土、水、气、声、热等无机环境的影响;(2)对植物、动物等生命系统的影响;(3)对景观格局、过程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概念分析并提出建设生态道路应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道路运营等阶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生态道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京郊荒滩实际,设计出生态恢复模式,并在龙庆峡荒滩进行了试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刺槐、中间锦鸡儿、紫花苜蓿等14种乔灌草在试验示范区被成功引种;乔灌草复合结构能更有效防风固沙和改善林下小气候;生态垫覆盖树穴,0~20cm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平均提高26.5%~47.6%;环保型容器苗造林,苗木高径比比大田植苗造林提高1.1%~9.5%;“根宝”浸根造林,苗木当年高增长比对照平均增加4.6%~79.8%,成活率提高0.7%~16.5%。  相似文献   
4.
北京山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11国道河防口至汤河口段改建工程为例,从生态景观、水循环、水质以及新增水土流失等方面分析了北京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述了防治对策:一要合理选择公路线路,二要在边坡防护上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三要增加公路沿线桥隧比并控制边坡坡度,四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五要结合沿线地貌、植被特点应用乡土植物对公路沿线进行绿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狼窝沟小流域山坡面积大、山高、坡陡和煤窑废弃后煤炭乱挖滥采现象仍较严重等状况,采取整地并客土、完善排水系统、工程和植被护坡、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措施,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的目的,为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巩潇  李璐  赵方莹  倪栋 《中国水土保持》2019,(5):42-45,I0001
以灵山亚高山草甸植被保护为目的,按照"源头修复—中段防治—末端控制"的思想,采取传统工程、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灵山高山地区侵蚀沟道进行治理,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亚高山草甸侵蚀沟道近自然修复体系,研究了其水土保持效果和人工促进下草甸群落恢复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控制侵蚀沟道溯源侵蚀发展速率,减弱横向和纵向扩张规模,2016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为647 t/(km^2·a),与治理前相比降低了71.8%,达到了北京市水土流失控制要求。经过3年的治理,侵蚀沟道内物种数量呈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19种增加到了2016年的27种,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侵蚀沟道内植被数量的恢复,2015年开始植物群落结构逐渐清晰,并朝着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53块样方资料,对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被进行了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DC-CA排序。结果显示:由TWINSPAN数量分类可将该区自然恢复植被划分为11个群落类型;以TWINSPAN数量分类为基础的DCA二维排序图将样方分为4个生态类型,反映了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规律,即草本群落→灌丛群落→灌丛向乔木群落过渡→乔木群落;D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自然恢复植被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第一排序轴表达了朝植被自然演替方向的一个综合梯度,第二轴主要表现出自然恢复植被的坡度、坡向的变化趋势,即水分和温度;DCA排序反映了群落在主要环境梯度上的分布,而DCCA排序进一步表明了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8.
矿山废弃地灌草植被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市首云铁矿选择灌草覆盖的弃渣坡面,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了在雨强0.5mm/min,连续30 min的人工降雨条件下,植被不同层次(灌木层地上和地下部分、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植被在水土保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57.65%的地表径流和93.55%的土壤流失.灌木的蓄水效应和减蚀效应分别是草本植物的7.4倍和30.9倍,这不仅与灌木在植被中所占的比重大有关,还与其形态结构特征有关.植物地上部分的蓄水效应是地下部分的1.65倍,说明植物的地上部分在保水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大.而地下部分的减蚀效应是地上部分的1.52倍,说明植物地下部分在固土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9.
延庆县公路边坡植被多样性特征与土壤因子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公路边坡植被的多样性特征及限制其发展的土壤因子,通过调查延庆县旅游观光段和临溪段公路植被,发现线路内共出现39科120种植物,其中乔木树种18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有17种和85种。群落各层生态优势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在调查线路中,古龙路植被的生态优势度最高。草本层的植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比乔木层和灌木层的大,松闫路和古龙路的植被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比栾赤路的小。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延庆县公路边坡植被多样性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出与延庆县公路边坡植被多样性特征关联度较大的土壤因子是pH值、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容重,土壤全氮含量也是完全自然植被的古崖居路植被多样性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方差比率、2×2列联表的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通过测定40种乡土植物共780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性(或相关性),研究延庆山区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延庆山区公路沿线40种乡土植物物种间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正关联,说明这40种乡土植物种间表现为共存互利关系;Fisher精确检验反映种对间关联与否,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反映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且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灵敏度较Pearson相关系数高;Spearman秩相关系数显示有61个种对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12个种对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关系;依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可将40种乡土植物分为3类生态组群,这些组群可充分反映乡土植物对环境相同和相异的适应性,揭示种间关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