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道路建设给人类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亦在一定程度重塑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从道路建设诱发的不利生态效应人手,运用机理探讨的方法,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这一梯级响应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论述了道路建设扰动下生态系统结构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异性,如水文格局、植被群落演替、野生动物分布格局的改变,以及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功能过程连续性的扰动作用.结合道路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过程的干扰特性,从生态设计、生态恢复与生态补偿角度提出了消减道路建设生态影响的对策,以期促进道路建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2.
黄土道路侵蚀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地区土质道路侵蚀强烈,严重影响当地的生产与交通事业。开展黄土道路侵蚀研究,对于黄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黄土道路侵蚀过程,取得了如下结果。(1)道路径流侵蚀发生时间随雨强及坡度的变化皆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2)道路径流侵蚀开始时含沙量很高,但很快下降并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而逐渐趋于相对稳定;(3)道路侵蚀率变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径流侵蚀开始至20min及40min至侵蚀过程结束,侵蚀率随降雨过程的变化较大,20~40min之间基本稳定;(4)道路侵蚀模数随雨强及坡度的变化均可用幂函数方程描述,雨强及坡度对道路侵蚀的综合影响可用二元线性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4.
崔国屹  张艳    晁阳  赵永华    潘博华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319-326
为探究秦岭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变化,基于1980—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统计分析、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秦岭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分异性,以及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土地利用转型及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427 km2,建设用地面积大幅上涨395 km2,其余地类变化较小;(2)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在0.557~0.559,在研究时段内整体有所下降。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3)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主要分布在华阴市北部、商南县北部等8个热点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区主要分布在商州区的南部、长安区北部等10个冷点区域。(4)旱地转化为草地、林地等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林地退化、草地转化为旱地、旱地变为建设用地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是影响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因素,秦岭地区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秦岭生态保护工作中应该合理开发建设用地,并提升生态用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西部大开发中榆林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4):101-102,106
分析了榆林市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生态环境建设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等问题.认为榆林市生态环境建设在规划上必须树立长远观念、系统观念和资源观念,走封山(沙)绿化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道路。在林种配置上应以防护林为主,适当发展经济林、薪炭林和风景林。在树种选择上应避免单一树种造林.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业景观发展缓慢、环境管理不到位、农业景观建设缺乏特色等现状问题,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景观提出建议性措施:(1)体现农业景观的朴素之美;(2)形成农业景观的地方特色和地理个性;(3)保护农业景观的生产性;(4)建筑与农业景观相呼应;(5)合理规划农业景观道路;(6)制定乡村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风力发电发展迅速,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风电场道路施工扰动面积约占工程总扰动面积的2/3,土石方开挖量占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的3/4以上,该区域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在分析风电场道路水土流失特征的基础上,从道路断面的合理设计、施工工艺的优化、施工扰动面积的减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出了一种适合于该区域布设的竹节状集沙渗水沟,以期为河西走廊风电工程建设中道路的设计与施工及施工扰动面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PSR模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PSR构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09-2018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合障碍模型分析了其生态安全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在2009-2018年江西省各地市生态安全水平总体有所提升,但生态安全等级各地差距较大;(2)江西省生态安全障碍度排序结果为响应因素>压力因素>状态因素,且受到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生态环境耗水量、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单位土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的综合影响;(3)江西省生态安全划分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区、生态经济改善区和生态安全脆弱区;(4)应从存量用地再开发、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强化生态环境政策响应方面构建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可见,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安全等级介于临界安全等级(Ⅱ)较多,距离基本安全等级(Ⅲ)状态仍有较大差距,而通过分析生态安全空间与诊断影响因素可为提升生态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西山地区道路边坡生态环境调查及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北京市西山地区的G108,G109国道和通往妙峰山、东灵山、百花山、谭柘寺、戒台寺各景区路段的道路生态环境.调查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沿线的地质地貌、气候及土壤条件、植被情况、道路边坡的破坏情况及修复现状等.对道路边坡进行了科学评价,提出了适合北京市西山地区道路边坡生态修复对策及技术方案,可以为北京西山地区公路边坡的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必要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城区道路是城市内部及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空间。为控制因城区道路沿线输变电工程项目开发建设导致的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必须加强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武汉市球场路(供电大厦)110 k V输变电工程为例,在介绍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及分区、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等的基础上,利用工程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球场路(供电大厦)110 k V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城区道路沿线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期间,通过采取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危害,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明显减少,城区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公路建设水土流失效应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分析江苏省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各项效应 ,探讨了江苏省公路建设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并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以期在江苏省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有效防治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简述加强公路景观设计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中加强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要点,据此进行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以玉溪至元江高速公路设计实例进行论证,以期提升公路生态建设的内涵和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工程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道路的大规模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影响着居民的分布格局和周围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过程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在不同等级缓冲区内,景观格局、土地利用以及土壤侵蚀可能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本文以云南省凤庆县为例,利用GIS和RS技术,研究1994年和2004年道路影响下的景观格局和土壤侵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4年到2004年期间,凤庆县林地、水域减少,减少百分比分别是23%和0.14%,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增加百分比是17%、6.5%、0.03%;不同等级道路缓冲区内,所有等级道路周围林地减少,耕地增加,省干线周围林地、草地减少,斑块密度、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变化较大;低等级道路周围土壤侵蚀模数较大,省干线周围土壤侵蚀模数增加最大,对以后周围生态环境景观格局、土壤侵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毅 《水土保持研究》2000,7(3):216-218
水土保持专项资金为龙南县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管好水保专项资金为稀土矿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把好“四关”,是小流域综合治理顺利实施的保证,是示范基地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基础。增强水保生态环境建设活力,必须有良好的资金管理体制,必须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吸收资金,走开发性治理和社会办水保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符合生态工法之林道植生工程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工法"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应用概念,是将生物学及地域生态学的知识活用于构造物的建设或保全上的技术。生态工法主要是利用水、土石、植物等自然性素材为基础,建造能达成自然保全或改善景观机能的构造物,其功能有助于复原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同时对地域景观的改善也有帮助。植生工程(Vegetation engineering)以植生被覆为主要目的,辅以工程方法,用以防止地表冲蚀、浅层崩坍、涵养水源、减少洪害、美化景观。此种方法之优点不仅美化景观,并兼具安全上的考量。例如,植物可吸收水分,降低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其根系且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看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临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城市绿地也经历了从"见缝插绿"到系统规划的转变,涉及城市生态要素的各个方面,也包括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内容.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城市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为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水土保持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共同融入城市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之中.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建立,恢复受损的城市生态系统,恢复河流的自然风貌,净化、美化城市的水环境系统,完善城市景观,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创建理想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由"城市中的园林"向"园林中的城市"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现中国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成果,随同动车装备和筑路技术,形成了我国高速道路建设举世瞩目的三大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重大支撑技术体系。我国"两高"建设是以牺牲土壤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产生了大量的创伤裸露边坡,生态修复及安全防护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就路域边坡土壤破坏特征、土壤生态修复本质、工程边坡林草种选择、V型槽种植带、喷混基材配置、机械化施工等几个重大技术问题的思考与技术创新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利用路域边坡土地资源发展林草种子产业的引领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公路建设项目因其弃土弃渣量多、损坏地貌植被面积较大而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针对目前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水土保持法规及技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光伏电站建设对沙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漠地区光伏电站建设选址、设计规划、科学管理及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旨在为建立光伏与生态相结合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归纳整理及相关课题研究,分析光伏电站建设期和运营期对土壤、植被、气候、动物及微生物等生态因子的影响,指出现有光伏电站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光伏电站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电站施工期会对站内植物和环境造成一些短期的不利影响。但在运营期间,由于光伏阵列的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和人工管护,有利于站内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沙区局地小气候的改善。[结论]今后应深入研究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生态平衡,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