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农业景观发展缓慢、环境管理不到位、农业景观建设缺乏特色等现状问题,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景观提出建议性措施:(1)体现农业景观的朴素之美;(2)形成农业景观的地方特色和地理个性;(3)保护农业景观的生产性;(4)建筑与农业景观相呼应;(5)合理规划农业景观道路;(6)制定乡村景观规划.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湿地景观和园林景观的类型。阐述了利用沼泽地、河流、湖泊、海滩、水库及池塘等湿地景观资源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与综合公园、沿河川风光带、湖泊景观、滨海景观及农业生产特色景观等城市园林景观,更好地建设城市园林,保护和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南川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重庆市南川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具有的优势和特色,提出其建设任务是:(1)建设优质粮油产业带,确保粮油产业稳定发展;(2)建设优质畜禽产业带,确保肉蛋市场供应;(3)建设优质蔬菜产业带,确保"菜篮子"供应;(4)建设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带。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量化了小康社会指标,提出新时期"四化",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农业和农村发展这一块而言,亮点纷呈,无不闪烁出思想的光辉,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重庆市的具体情况,认为重庆市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应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六大重点:(1)确保稳粮、保供、增收的总基调不动摇;(2)切实做好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这篇大文章;(3)着力做大产业集群,推进农业现代化;(4)努力把旅游农业作为一大产业来抓;(5)切实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6)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5.
农业景观分类是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和进行农业景观评价、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前提。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我国农业土地整理的特征,基于农业景观功能、区位和农户经济行为修正方法和地形位指数等,提出了一种乡村尺度的农业景观功能形态分类方法,即采用景观类和景观亚类的二级分类体系。以北京市峪口镇为例进行了农业景观分类的实证研究,共划分为农业生产景观、农业服务设施景观、农业旅游休闲景观和农业生态景观4个景观类以及13个景观亚类。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编制了峪口镇农业景观分类图,探讨了分类成果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该方法充分考虑到了农业景观的功能和形态特征,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业土地整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淤地坝属于黄土高原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兼具淤地造田之效。以淤地坝为载体,坝地作物种植为核心的淤地坝旱作农业系统是黄土高原独特的农业系统和农业景观。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对黄土高原淤地坝旱作农业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黄土高原淤地坝的人工修筑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距今至少已有400余年的历史,1950年代以后得到普遍推广;(2)淤地坝传统的修筑技术和坝地旱作农业耕作技术体系,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准则和先民智慧的生活理念;(3)淤地坝旱作农业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社会价值与科研价值等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耕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道路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20年来,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其建设水平和规模巨大提高的同时,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甚至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从生态学的角度,综合分析了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1)对土、水、气、声、热等无机环境的影响;(2)对植物、动物等生命系统的影响;(3)对景观格局、过程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概念分析并提出建设生态道路应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道路运营等阶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从而达到建设和谐生态道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和管护是生态环境管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休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制度以及研究实践,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下,从生态景观角度,重点讨论了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在认识、工程技术和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认识和研究有待提高、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有待开发、工程技术精细化和集成化有待提高、农业/农业生态景观管护制度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了我国生态景观管护对策,包括:(1)拓宽和提升我国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如恢复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加强灾害适宜性管理及提高水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和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2)加强以农户或村集体为主体的管护制度建设;(3)加强部门协同机制和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目前亟需提高公众和管理者对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的认识,培育良好的管护能力,开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管护制度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唐亚鸿 《南方农业》2012,(1):55-58,67
2007年以来,重庆市南川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强力实施"农业稳区"战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农业总产值(现价)达到37.6亿元,比2006年增长88%,年均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比2006年增加4534元,年均增长19.4%。未来五年的工作举措是:(1)以现代农业为重点,打造优势特色大产业;(2)以缩差共富为重点,确保农村居民大增收;(3)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大建设;(4)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实施农村环境大整治;(5)以城乡统筹为重点,实现农村社会大和谐。  相似文献   

10.
乡村观光旅游建设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要遵循整体协调原则、统一布局原则、生态循环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等;生态农业旅游贵在构建一种符合自然生态的农业景观,要切实处理好农业观光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持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注重自然生态文化的发掘与现代科技文化的融合创新,使旅游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农业观光旅游景区设计有意境创新,要在着力培育特色上做文章,体现农业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的高度融合;要充分运用现代设计与建筑技术手段,对景观区进行必要的辅助性配套建设,达到文化品味新颖和艺术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省昆明市晨曦街洋房居住小区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分别对入口部分、公共绿地、宅间和三种样板房庭院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实现规划区内景观与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12.
景观评价在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曲周县为例进行土地利用景观评价,探索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引入景观生态评价方法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景观评价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改善过去‘规划’单纯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信息不足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定量指标不足的弱点。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土地利用评价和规划的定量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生态涵养发展区农业景观规划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合理的农业景观规划方法是新农村建设体系中的一项核心技术。该研究以北京远郊生态涵养发展区峪口镇为例,在农业景观主导功能分类基础上,基于适宜性评价与实地勘踏访谈等方法,进行农业生产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农业服务设施景观和农业生态景观专项规划设计,然后按照"农业生态优先、农业生产次之、农业服务设施再次和农业旅游休闲景观最后"的原则,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组合原理和分区权衡的方法,优化农业景观空间组合,形成研究区农业景观总体布局。研究表明,在峪口镇农业景观规划布局中,农业景观基质为粮菜生产区、经济林果生产区、农业生态保护区等,斑块为农业旅游休闲和农村聚落景观等,廊道为道路、河流、生态缓冲廊道等。该研究结果为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以空间规划思维理念和空间设计的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进行空间分析.首先对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做了基本界定,接着从宏、微观角度入手,在点式思维、线式思维、面式思维等空间规划的思维理念的指导下,借助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场所理论等空间设计理论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点、乡村旅游产品线、乡村旅游分区进行了宏观规划,以明确乡村旅游的空间层次;对乡村旅游景观元、乡村旅游景观链、乡村旅游景观场进行了微观设计,使之有机衔接,以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感知要素与遥感数据结合的乡村景观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景观分类是对区域景观差异性的描述、制图以及评估工作进行的前提与基础。该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第四疃镇和槐桥乡为研究区,遵循风景园林学、景观生态学和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村级尺度下的乡村景观进行分类。其中,客观分类方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形数据、土壤数据等多元地理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方法进行分类;主观分类方法运用聚类分析法,依据对研究区实地调查获取的视觉景观以及中国著名田园诗词中对乡村景观意境描述所提炼的意象景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研究构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景观分类体系,将研究区景观类型分为3个乡村景观群、4个乡村景观区和55个乡村景观类以及108种乡村景观要素;并对乡村景观群、景观区、景观类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进行了相应的解释,结果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决策者急需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获取对未来充分的认识,以制定合理的规划,为了解决传统趋势外推法的局限性,该文提出了一种标准景观情景方法。该文通过分析传统趋势外推法的优劣特点,在国内外情景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标准景观情景方法,阐述了该方法应用于景观生态领域的优势与特点,构建了方法理论体系,并且将其应用于金井镇案例区,验证了其可行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通过该研究方法向决策者展示了未来2种不同的景观情景,并与传统趋势外推法模拟结果形成对比,提出了基于不同发展方向的相关政策启示。该方法适用于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应用到自然资源管理、环境规划、农业政策制定等领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服务维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现代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极大地改变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状况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而影响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大量研究显示,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维持、害虫控制、传花授粉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景观结构的影响,仅仅改变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并不足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及生态系统服务的维持,尚需考虑景观结构的调整和管理。从不同尺度上优化景观要素的空间配置和景观管理方式、建设生态农业景观成为促进农业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具体包括:1)在区域和景观尺度上合理规划和配置种植区域和非种植区域以确保生态安全与稳定性;2)在地块间尺度保护、建设和管理甲虫带、野花带等生态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生态系统服务;3)在地块内尺度通过多样化的种植和优化管理措施以获取农业生产和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4)整合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循环工程以促进农业景观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梳理乡村历史景观的变化规律可以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治理依据和路径。如何利用被当地村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挖掘其景观记忆和乡土知识,复原其乡村历史景观,并对其进行整体评估,至今存在研究方法和支撑手段的难点。本文以贵州省贞丰县对门山村为例,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电子沙盘工具,结合参与式乡村评估技术,由当地村民自主复原了1958年、1980年、1995年和2015年4个时期的历史景观。使用三维电子沙盘的分析工具对复原的历史景观进行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和景观格局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历史景观客观评估数据的变化与本村导致景观变化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极强的关联性:虽然1980年分田到户,但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没有结构性变化,也使得村庄的景观没有明显变化。而1995年开始大范围种植烟草后,对门山村水田比例快速下降,现阶段基本和旱地比例持平。这也直接导致水田(湿地的一种类型)作为生态服务价值重要贡献者数量减少,整个范围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明显。此外,由于近20年来,各类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的快速增加和均匀分布,使得景观多样性呈显著增长。可以认为,三维电子沙盘在本次对乡村历史景观调查中首次获得了较好的应用,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了以往规划者与当地村民信息交流和沟通过程不畅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都市郊区山地景观规划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郊区的山地景观规划旨在协调都市和郊区、景观和发展等之间的利用与保护关系,为当地社区居民抉择产业行为与景观效应保护时,提供一条良好均衡的便捷路径。基于景观协调理念,使用土地利用图、TM影像、地形图和参与式农村评估、野外踏勘获得的数据基础,进行都市郊区山地区域内景观镶嵌要素与人类福祉间耦合的情景安排,结果表明:未来景观情景强调资源约束和引导经济发展,符合样区以往景观格局演化规律,及今后人口、乡村(城镇)经济和景观行为的变动态势对景观格局调整的需求;情景数量调整注重内涵挖潜,建立了城镇居住用地的扩张与农村居住用地的减少间的消长关系,以改过去以牺牲农用地尤其耕地的扩张方式的再度发生,且适时增加郊区耕地的建园、还林规模和保持未利用地的景观效应发挥;情景空间展布采用分区协调模式,符合样区的微观立地实际,景观状况较好的宽谷、缓坡或低山区注重景观效应的保护和自然恢复,较健康的轻度干扰区或不健康的重度扰动区实行景观格局保护下的重建,而陡坡或裸土(岩)区诉诸于不发展才是最大发展的景观效应策略;都市郊区的山地景观规划必须通过对过去景观格局演化的辨识,做到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研究符合山地都市郊区开放空间的产业-景观-用途间协调战略需求的多视角理解,有助于丰富统筹城乡格局下人们对都市郊区产业-景观间耦合镶嵌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单正英  李何超 《土壤》2013,45(2):361-365
城乡统筹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之一是村镇规划,村镇规划需要着眼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解决村庄空心化问题,实现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合一,进行农村人居环境山、水、田、路、林、村综合整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文章以遭受汶川地震严重损害的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灾后重建过程为例,介绍了具体的“三规合一”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