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3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6篇
  28篇
综合类   201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5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芩黄清肺散的抗炎、止咳、化痰、平喘作用,试验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芩黄清肺散高、中、低剂量组。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法观察芩黄清肺散抗炎作用;通过小鼠浓氨水引咳法观察其止咳作用;通过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观察其祛痰作用;通过组织胺和乙酰胆碱豚鼠引喘模型观察其平喘作用。结果表明:芩黄清肺散能够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肿胀,提高抑制率;能显著抑制浓氨水引起的咳嗽,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能促进小鼠气管内酚红的分泌,促进痰液的排出;哮喘试验中芩黄清肺散能延长豚鼠哮喘发作潜伏期。可见芩黄清肺散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粱在"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温光资源条件下的种植效益,以‘泸糯12号’为研究材料,通过优化播期、促芽肥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再与传统技术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是2月底至3月5日前播种,种植密度101055株/hm~2,头季高粱收获前10天及时施纯氮150 kg/hm~2,留桩高度控制在近地面第1节位,每窝保留再生苗2~3苗。应用"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后两季高粱产量和效益,较传统高粱种植技术分别增长120.3%、84.3%,增产增效效果显著。因此,"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4.
为探讨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海南黑山羊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身体健康体重约10kg生长期海南黑山羊30只,随机分为6组,分为对照组CK(精料、粗料分开饲喂,精粗比50∶50)、全混合日粮组(40∶60,45∶55,50∶50,55∶45,60∶40),每组5只羊,试验期30d。结果显示,饲喂全混合日粮可以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总增重,降低料重比(P0.05),对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精粗比40∶60处理组,平均日增重、总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不同处理试验羊血液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液总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葡萄糖含量有不同的影响(P0.05)。饲喂全混合日粮提高了纯收入、投入产出比,精粗比40∶60处理组经济效益最好。综合考虑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经济效益,海南黑山羊饲喂全混合日粮优于精料、粗饲料分开饲喂,精粗比为40∶60的全混合日粮时,生长性能、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
旨在克隆获得牦牛StAR基因编码序列(CD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mRNA组织表达特性。本研究以屠宰场采集的成年母牦牛心、肝、脾、肺、肾、卵巢、输卵管、子宫组织(n=5),不同年龄(胎牛、1岁、2岁)牦牛的卵巢(n=3),不同发情周期(卵泡期、黄体期)的牦牛卵巢(n=3),黄体期黄牛的卵巢(n=3)及实验室冻存的牦牛颗粒细胞为研究材料。以牦牛黄体期卵巢cDNA为模板,用逆转录PCR克隆StAR基因,并使用MEGA7.0和ExPASy-ProtParam等软件分析其生物信息学特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牦牛StAR基因组织表达特性。结果发现,StAR基因CDS区长858 bp,编码285个氨基酸,StAR蛋白总体带正电荷,属于碱性亲水稳定蛋白,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 StAR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符合物种进化规律。牦牛StAR基因在卵巢表达水平最高(P<0.01),且2岁时卵巢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胎牛和1岁龄(P<0.01),黄体期卵巢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黄体期黄牛卵巢中StAR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在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中StAR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在培养24 h时达到高峰(P<0.01),随后显著降低。综上所述,StAR基因序列较为保守,在牦牛卵巢组织中表达最高,且表达水平随年龄与卵巢周期而变化,提示StAR基因可能参与牦牛卵巢及黄体功能相关的繁殖调控。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是提升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我国畜牧业机械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畜牧业机械化的成果、发展过程的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要:为探究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及信噪比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滇西地区保山坝区1978—2021年5-9月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趋势和43年来的气候突变情况。研究发现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5-20cm地温和气温升温极显著(P<0.01),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0.367℃、0.364℃、0.353℃、0.376℃和0.372℃,5-20cm地温气候倾向率和气温倾向率相差不大。通过对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变化趋势均为由“冷”至“暖”,70年代-90年代呈波动下降趋势,90年代后期至今显著上升,其中,5-20cm地温和气温信噪比分别为0.927、0.956、1.229、1.087、1.079,即5-10cm地温未发生突变现象,而15cm地温、气温均在2019年发生气候突变,20cm地温在2014年发生突变。研究表明保山坝区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并都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逐渐减小。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期间耕作层地温的上升,有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吉水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潜力,提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对策,以期促进吉水县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充分发挥生物防火林带阻火功效。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以"植物生理学"教学为例,提出"以本科教学为重点、教学大纲为核心、基本教学为基点、教书育人为先导,采用三课、理论联系实际、融合科研最新进展、授课与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策略,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良好的教书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0.
测定14种热带粗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14种热带粗饲料主要营养平均含量为有机物94.16%、粗蛋白15.09%、粗脂肪2.91%、酸性洗涤纤维37.78%和中性洗涤纤维49.67%.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热带粗饲料营养价值由低到高为千斤拔(营养期)<假地豆(结英期)<毛排钱草(花期)<短叶决明(结英期)<葫芦茶(花期)<克拉豆(营养期)<绒毛山蚂蝗(花期)<含羞草决明(结英期)<链英豆(结英期)<柄腺山扁豆(结英期)<羊蹄英(营养期)<假木豆(结英期)<刺桐(营养期)<洋金凤(结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