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为森林资源数据使用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该研究以充分利用当下大数据的优势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目标,利用Hadoop大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及分析,验证了大数据处理平台搭建的成功,为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森林资源动态更新以及各级林业部门实现科学高效的资源监管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肉类蛋白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热作为最传统的肉熟化和杀菌手段,在今后的水产及畜禽肉加工产业中将依旧占主导地位。作者简述了肌肉蛋白的组成和结构,讨论了不同来源肌肉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变性行为。水生及陆生来源的肌肉中,大部分肌浆蛋白在40℃~60℃之间聚集,但对一些肌浆蛋白来说,加热到90℃才凝固。溶液中肌原纤维蛋白在30℃~32℃开始展开,在36℃~40℃蛋白质—蛋白质开始结合,在45℃~50℃产生凝胶化(conc.>0.5重量%)。在53℃~63℃的温度下,胶原蛋白开始变性,随后胶原纤维发生收缩。如果胶原纤维不能通过耐热分子间键稳定,则它在进一步加热时溶解并形成胶状。此外,作者还概述了不同种类肌肉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对质地品质的影响。对于一般完整肌肉的肉块,一定温度的热处理后,显微组织收缩,肌节长度缩短,持水性降低,韧性发生1次或者2次的跃升。鱼糜制品、汉堡肉饼及乳化香肠等碎肉产品,因加工工艺影响,肌肉系统的结构大幅改变。鱼糜制品形成过程较畜禽肌肉复杂;鱼类肌肉中盐溶性蛋白在加热作用下通过分子间二硫键、疏水作用力、氢键等等的作用,包裹水分重新形成立体网状结构,成为具有凝胶特性的鱼糜制品。通常畜禽类肌肉没有鱼糜凝胶形成的能力强。与乳化香肠相比,汉堡肉整体纤维和纤维碎片的出现率更高,其含量高达50%~70%,导致受热后收缩程度更大。乳化香肠中,因肌肉彻底粉碎搅拌因而肌原纤维蛋白被抽提出,在加热时产生密集的蛋白质网络—凝胶,通过毛细管作用力可有效地保持水分。了解不同种类肉蛋白质在烹饪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质构品质变化机理,可为制定更合理的肉类加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明桂西南地区43年生米老排土壤理化性质,为南亚热带气候区米老排人工林土壤改良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米老排近熟林为对象,探究了其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等20个土壤物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容重达到了适宜作物生长的标准,具有较强的持水性能,上层疏松下层紧实。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表,试验地属于强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三级水平,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达到三级水平、六级水平和五级水平,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分别达到四级水平、六级水平和六级水平,交换性钙、镁含量属于中低含量水平,有效铜、锌和硼含量均处于严重缺乏等级。试验地B最大持水量、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交换性钙含量平均值均高于试验地A。米老排人工林土壤透水性、透气性较好,土壤容重达到了适宜作物生长的标准,具有较强的土壤增肥作用,能够在酸性土壤正常生长,适宜在桂西南地区广泛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 析 我 国 生 猪 市 场 , 特 别 是 近 20年 来 的 市 场变 化 ,不 难 发 现 这 样 一 个 规 律 ,即 生 猪 市 场 每 三 年左 右 有 一 个 变 化 周 期 。 每 个 周 期 中 又 有 上 升 期 、高峰 期、下跌 期 、低谷 期 4个 阶段 。 1上 升 期 仔 猪 、 母 猪 和 育 肥 猪 存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进行了甲嘧磺隆防除紫茎泽兰药效试验,结果证明:甲嘧磺隆拌毒土撒施法,对酸性红壤上生长的紫茎泽兰防除效果可达80%~95%,尤以5%甲嘧磺隆的防效更理想,800~1000g/667m2的处理防除效果高达95%以上。完全可以替代人挖、牛犁等机械和草甘膦喷雾等除草。  相似文献   
6.
以海南岛7个市县分布的马占相思、橡胶和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探讨了3种人工林树种的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区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3种人工林树种的地上总生物量分配比例基本遵循干材>树枝>树叶>干皮的模式,树干占绝对优势;(2)基于胸径大小一致,热带地区不同区域内人工林树种地上总生物量差异明显,其中马占相思地上总生物量范围在51.06~179.25 kg之间,白沙值最大,橡胶树地上总生物量范围在48.42~173.15 kg之间,陵水值最大,桉树地上总生物量范围在43.06~228.11 kg之间,儋州值最大;(3)同一树种在不同市县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差距悬殊,其中马占相思树干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48%~78%,橡胶树树干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35%~78%,桉树树干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48%~85%,树干生物量贡献力度越大其地上生物量会相应增加。本研究结果为热带地区人工林资源的合理经营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以成都地区主栽蓝莓品种奥尼尔、薄雾、布里吉塔、夏普蓝和莱格西为材料,对其果实形态特征、风味品质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蓝莓样品平均单果质量1.91 g,果粒较大;果形指数为0.73~0.85,果实以扁圆形为主;果萼5~7瓣,以闭合型为主;果皮颜色以深蓝色为主;主要风味物质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滴定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26%、9.14%和1.22%,糖酸比为9.35;生物活性物质总多酚、单宁、类黄酮和鞣花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24、0.346、0.402、1.254 mg/g,整体表现良好。果实品质、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在品种内表现稳定,多数指标的产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个品种均适宜在成都地区种植,其中夏普蓝和奥尼尔的表现最佳,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海南岛范围内,橡胶林种植面积很大,但对于这种经济树种大多评估它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少建立生物量估计模型。基于海南岛54株实测生物量数据,建立橡胶树不同组合自变量非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由于生物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拟合模型时采用最小二乘建模技术。模型的选择基于解释系数(Pseudo-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预测误差(MPE)。结果表明,通用模型的解释系数(Pseudo-R2)和平均预测误差(MPE)分别为0.70~0.94、-0.8%~1.1%,选择基于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的二元模型为最优通用模型。以最优通用模型地上生物量估计值为总量,构建各分项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其中树干生物量模型的Rseudo-R2、RMSE值分别为0.92、28.4 kg,拟合效果优于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模型。总体来看,添加树高、树冠和木材基本密度因子进行橡胶树地上生物量模型的构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马尾松、红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红锥混交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马尾松和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和土层深度容重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和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间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而混交林持水能力和孔隙度显著高于纯林。3种林分土壤pH值均为强酸性,有机质含量为二级标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而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其中土壤氮素表现为丰富等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缺乏或极缺乏等级。混交林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养分有效性和土壤肥力;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和营养元素分解,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混交林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导热性、紧实度以及保水能力显著高于纯林。土壤的氮磷钾现实供应能力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更有利于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生猪市场,特别是近20年来的市场变化,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生猪市场每三年左右有一个变化周期。每个周期中又有上升期、高峰期、下跌期、低谷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