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2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旨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研究鸡免疫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探究IL-2蛋白结构。根据GenBank发表的IL-2序列设计引物扩增IL-2基因,将其克隆到p GM-T载体后进行鉴定,鉴定正确的pT-IL-2重组质粒,然后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IL-2序列进行跨膜区、磷酸化位点、氨基酸序列、开放阅读框进行分析和IL-2蛋白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IL-2基因片段为430 bp,编码14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的IL-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含有1个丝氨酸和3个苏氨酸,这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磷酸化的位点。IL-2蛋白可能在5~28位含有跨膜区。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其属于亲水性蛋白,多为α-螺旋、β-转角和N端无规卷曲结构。该结果为IL-2的分子生物学探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旨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研究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HN基因,探究NDV La Sota HN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研究以试验室冻存的p NDV-HN为模版,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NDV La Sota株序列设计引物扩增HN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鉴定,对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p MD-NDV-HN进行测序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新城疫病毒Lasota株HN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糖基化位点、蛋白结构跨膜区分析及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N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743bp,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总长为1716 bp,编码57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表明:试验获得的HN基因具有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及12个半胱氨酸残基,第5个潜在糖基化位点(508-510 aa)发生缺失及第123位半胱氨酸残基被色氨酸残基取代。La Sota株HN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有29个丝氨酸、10个酪氨酸和16个苏氨酸可能成为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将试验获得的La Sota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均可达到99%,表明HN基因在种属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研究为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病毒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木糖还原酶氧化木糖生成木糖醇,处于木糖代谢的节点位置。酿酒酵母自身不具有木糖还原酶,不能利用木糖生产乙醇。因此,可以在酿酒酵母体内引入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完善木糖代谢流,提高酿酒酵母的木糖利用率和乙醇得率。本研究利用PCR方法,根据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序列相似的特点,设计1对引物,以休哈塔假丝酵母基因组DNA和质粒PKT0150为模板,克隆得到了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长度为1110 bp,有3个碱基缺失,ORF位于11-982位,全长为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缺失的3个碱基TTG位于ORF后10、11、12位。结果表明该片段为HDYXHT-20335木糖还原酶基因序列,为构建利用木糖高产乙醇的酵母菌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副干酪乳杆菌HD1.7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的电转化条件,为构建L .paracasei HD1.7prcR基因敲除突变株奠定基础。通过电转化方法将自杀质粒pUC18-prcR-tet导入L. paracasei HD1.7内,对影响L .paracasei HD1.7电转化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当L. paracasei HD1.7生长8 h时,加入青霉素使终浓度为12.5 μg/mL,再培养1 h。经AEB1电转缓冲液(蔗糖浓度为0.3 mol/L)处理后,在1.8?2.0 KV电压下完成电击,并迅速加入MRS培养基中,复苏5 h,成功地将自杀质粒pUC18-prcR-tet转入L. paracasei HD1.7内,并发生了部分同源重组。本研究得到了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1.7较优电转化条件,为继续研究L.paracasei HD1.7的群体感应调控因子prcR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拮抗菌NK413的鉴定及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NK413是从黑龙江省农田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放线菌,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多相分类法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杯碟法考察了NK413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效果及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菌株NK413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接近,细胞壁类型为Ⅰ型、磷脂脂肪酸成分符合链霉菌属特征。16S rDNA全长为1 614 bp,与小白链霉菌亲缘关系最近,因此将NK413定名为小白链霉菌(S.albulusNK413)。NK413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原液对稻瘟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0 mm,无菌发酵滤液稀释1倍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稀释5倍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抗菌谱广,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了解2,3-丁二醇合成路径中关键酶的表达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bud B)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HD79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技术得到目标酶基因,目的片段全长1680 bp。以表达载体p RSFDuet-1为骨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整合表达载体p R1SW-bud B。电转化法将其转化至菌株HD7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高浓度Kan筛选和PCR双重鉴定验证后测定ALS酶活力。结果表明,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整合表达载体构建成功,酶活可达1.0627 U/mg,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35倍。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2,3-丁二醇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乳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业、化学和制药工业。为了满足乳酸的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筛选高产乳酸菌株并应用于工业生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自然酸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乳酸高产的乳酸菌11MZ-5-1,发酵72 h时,乳酸含量达(24.88±0.21)g/L。利用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种属地位。结果表明,菌株11MZ-5-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45℃,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Na Cl耐受浓度为0%~12%,最适生长范围为0%~4%;p H耐受范围为3.5~7.5,最适生长为p H 5.5~6.5。16S r DNA部分序列长度为1438 bp,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r.Zhang相似性最高,达99%。结合形态学观察及理化特性,该菌株鉴定为L.casei。L.casei 11MZ-5-1产酸量高,作为食品发酵剂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抑制杂菌生长,在乳酸工业生产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高产细菌素的乳酸乳球菌菌株,通过采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和紫外线与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的方法,获得多株诱变菌株,研究突变株代谢生产Nisin的效价及抑菌能力。结果表明,其中通过诱变得到了一株高产菌株DU101,该菌株代谢生产Nisin的效价由442 IU/m L提高到了1386 IU/m L,约是原始菌株HDBR-06的3.14倍。通过传代试验验证了菌株的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是青贮饲料质量优劣的关键,优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多为能发酵戊糖的乳酸菌。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分离发酵戊糖乳酸菌,进行了初步生理生化鉴定,得到3株不同的乳酸菌,分别是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和短乳杆菌。对这3株乳酸菌的发酵产酸特性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产酸条件,为制备优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奠定了菌群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防菌株BL-21的鉴定及其活性产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生防菌株BL-21的分类地位和发酵液中的有效成分,对其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发酵液的抑菌谱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其发酵液对全部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对热和蛋白酶敏感,100℃10min、酶解37℃120min活性丧失;从菌株BL-21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四种抗菌物质,均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其中A组分和B组分还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